《功》教学案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759802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功》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功》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功》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功》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功》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功》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功》教学案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 八年级 物理第十一章 第一节功教学案例人教版 八年级 物理第十一章 第一节功教学案例【课前分析】 (一)教材分析 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一章第一节。从内容来看这是一节典型的概念型新授课,物理概念的教学几乎遍及每一节初中物理课。功是在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之后描述力的另一种效果的物理量,本节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介绍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的知识的延伸,又为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和功率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

2、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借助演示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在物理学中功与能量紧密结合,功是过程量,能量是状态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在没有学习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分组观察生活,分析、探究、讨论生活实例,经历过程培养情感。在设计理念上, 主要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参与意识和探究精神,提升到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体现了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最大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要求制定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大小的计算公式、单位,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 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科学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观察、比较、讨论,学会判断力是否做功。2. 通过自读、思考、讨论、实践,尝试应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的物理问题,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

4、,从物理走向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会团结协作,善于观察和探索的习惯。2. 努力培养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重点: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难点: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特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用身边常见的实物进行演示,引导学生分组观察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综合应用学生体验、讲授和分组讨论并辅以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

5、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热身活动:猜谜语。悄悄过河(密度)相视而泣(对流)老头啃骨头(压强)诸葛亮的儿子拍照(小孔成像)耕田机械化(牛顿)闹矛盾(摩擦)咱们工人有力量(功) 千里相逢,一日一里 (重量)把猜谜语放到课前目的有二:一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2、新课的引入:师:黑板擦“不小心”掉到地下。提问为什么没有掉到天花板上?生:重力的作用。师:重力有没有功劳?生:有,在重力的作用下,黑板擦掉在了地上,而没有掉到天花板上。师:请一位学生把黑板擦捡起来。提问:这位同学有没有功劳?生:有,这位的同学对黑板擦有力的作用,并且把

6、黑板擦拿到了讲桌上。师:演示:推着黑板擦向前运动推力有没有功劳?生:有师:这三个情景有什么共同之处?生:都是有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近距离。师:物理当中把这样的现象叫功师:板书:一、功3、功的概念:师:根据上述情境能否给出功的定义?生:尝试定义,师生评价。师:教师板书:物理学中规定,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4、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在引入功的概念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功的概念分析:物体受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那就表示力做了功。从而得出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此时学生对功理解并不透彻。这时让学生多

7、媒体中的生活场景。师:幻灯片展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引导学生判断是否做功,并说明为什么没有做功。紧扣功的定义试着区别做功和做工,幻灯片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生:(1)推讲桌有力无距离,不做功。(2)因惯性,有距离无力,不做功。(3)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通过的距离互相垂直,不做功。师:引导学生得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静止不动物体靠惯性运动,虽然有距离,但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移动了距离,但力的方向和通过的距离互相垂直师:进一步巩固练习:把水桶提高1米,空中停留三秒,再向前走两步,这三个过程中那些都做了功?生:思考回答:1做功,2、3都没有做功。师生评价

8、。(利用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不仅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使学生加深了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边观察边分析,轻轻松松突破难点)5、功的计算:师:同学们已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现请你们猜猜:做功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生:(发言)师:请一位女同学上讲台,提一桶水重力为G,匀速提起,20厘米、40厘米、60厘米、80厘米。每次提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问:在力一定时,移动的距离越大,做得功越多。说明什么?生:功和距离成正比。师:那你们会验证功与力的关系么?生:讨论。师生评价。师: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板书:二、功的计算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距离 W =

9、Fs 单位:焦 牛米 1J = 1 Nm师:1N是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1J应该是多少呢?生:1J就是把一个鸡蛋举高2m所做的功。(或把两个鸡蛋举高1m)练习巩固。1、一个人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匀速推一辆重200N的车前进2m,求这个人对车做功多少?重力对车做功多少?生:一人板演,其余人在本子上练习。师生评价。6、课堂小结。师:谈谈今天的收获。生:发言。师生评价。7、板书设计: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1 功 一、功的定义:物理学中规定,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三、功的计算1、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距离 W = Fs 2、单位: 焦 牛米 J Nm 1J = 1 Nm 【课后反思】本节课在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理性问题感性化,让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事例都很贴近学生,从教学效果来看还是很满意。不足之处也有,教学设计也有许多不连贯的地方,情感教育设计的不多。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