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2012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75850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2012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2012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2012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2012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2012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2012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2012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 一、总则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开发与有效实施,不仅有助于学生建构自我的精神世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课程开发、整合与实施能力,对于促进学校特色办学、学校课程文化重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

2、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社区和社会的体验性、服务性或公益性的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要求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统筹规划,加强与地方和校本课程等课程的有机整合。学校的师资配备、组织保障、制度建设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应同步跟进,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全过程的管理。二、实施原则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

3、自身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实践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 综合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是各学段学生文化课学习与非智力品质发展的综合表现与应用。因此,提倡以学生所面对的真实、完整的生活世界的问题为活动主题进行活动的整体设计,并切合该学段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3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其课程目标、课

4、程内容、活动过程及评价诸方面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不仅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也应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关注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创造性表现,同时在活动方式的选择和教育资源的开发上充分体现开放性。4自主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提倡教师进行必要的和有效的指导,不要包揽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逐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5发展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在活动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开展实践活动,依据

5、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的发展程度进行活动指导与活动评价,鼓励创新,允许失误,并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活动目标和新的主题。三、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旨在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促使学生不断的在“认识自我”、“融入社会”、“尊重自然”、“探究世界”中成长发展。具体目标:研究性学习活动3-6年级1.通过学习活动接触和了解自然与社会,对身边的自然与社会现象积极观察和思考,激发

6、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2. 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包括: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事物、发现问题, 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并发展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3. 具有热爱集体,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包括:会与伙伴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克服依赖心理,认真完成分工任务,形成人际交往、沟通的初步能力;热爱集体,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和成果。4. 初步形成尊重客观规律的意识、养成凡事认真思考的习惯。包括:既敢于大胆想象,又能够认真实践、尝试和探究;能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等。5.形成信息收集与处理的初步意识与方法。包括:了

7、解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方法,并尝试在活动中体验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方式与方法,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的素养和能力。6.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包括:初步形成对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注意个人行为对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初步形成关注社会 进步的意识,懂得社会发展人人有责的基本道理等。7-9年级 1.在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中发展激发探究的兴趣,发展探究的能力。包括:通过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并且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在探究中获取新知的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

8、2. 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在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践提升积极探究问题的能力。包括:发现并且确定探究的题目(项目):提出探究设想并且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获得探究的结论,对事物问题)的发展作出初步预测或提出适当的对策:展示或交流探究过程、成果、心得等。3. 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团队精神。包括:在集体中既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又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彼此协作:自觉遵守合作规范,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关系:在合作中能够协调人际关系,主动与同伴交流、分享信息和成果等。4基本确立崇尚真理、尊重科学的意识,基本形成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和实践探究的科学道德。包括: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参与研

9、究活动认真踏实、善始善终;对研究的过程与结果认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尊重他人的思想与研究成果等。5. 学会和初步掌握信息收集、分析和信息处理的方法,提高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学会利用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学会运用获得的信息描述或说明事物问题,并作出恰当的解释。6. 形成关爱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责任。包括: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形成对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关系的正确认识,学会关心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初步形成维护社会进步、承担社会义务、服务社会的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心。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6年级1开阔眼界,初步获得社会参与的体验, 初步具有融入社会

10、的意识、方式与经验,增进社会适应能力。 2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融入生活,尊重自然,陶冶性情,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3参与实践, 学会交往与合作,遵守社会规范与公德,关心他人与社会,对他人富有爱心,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积极参与各项服务社会活动,热心公益活动,发展学以致用的服务社会的意识与情感。 5亲近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逐步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6初步了解自我,发展兴趣,肯定自我价值, 展示才能。7-9年级1拓展知识,学以致用,积累经验,在服务与实践的体验中增进思考,进而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提高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2珍爱生命,形成健康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习惯。拓展

11、生活领域,关怀自然,珍惜自我,养成珍爱生命的意识与方法。3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广泛参加社会活动,尊重他人,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民主法治与互助合作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4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在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及人间亲情,具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5关爱自然,尊重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保能力,养成环保习惯。6了解自我,肯定自我价值,培养兴趣,发展专长,充分施展才华,合理设计未来。校园文化活动3-6年级1.培养交往、竞争、合作、沟通的能力,初步具有规则意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2在活动中学习活动开展的基本方法,积累处理矛盾、解决问题

12、的基本经验。3.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活动中学会反思,认识自己的成长。4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学会维护校园良好的文化氛围。7-9年级1在活动中培养交往、竞争、合作、沟通的能力。初步具有规则意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2积极参与活动方案设计,在活动中掌握基本方法,学会解决问题,养成有计划,有条理做事的好习惯,并积累妥善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3在参与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悦纳自我,在活动中不断开发自我的潜能。 4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学会维护和创造校园良好的文化氛围。四、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各种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可以

13、包罗万象,也应与时俱进。在这些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按课程的特点和实施原则,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这三块学习领域不会截然分开,而是相互融合,但三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研究性学习3-6年级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研究,体验探究过程并学习诸如问题的提出,研究的准备,活动的实施,成果的展示等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的方法。1. 调查研究。可结合学校组织的校园活动、校外活动的相关主题,也可自定主题尝试开展访谈调查、问卷调查、文献查阅三种形式的调查研究。 2. 实验观察研究。可自定主题,也可结合学科课程开展观察活动和实验活动。3. 设计制作研究。尝试参与一到二项诸如公益广告设计

14、、创新产品制作等活动,开展项目设计与项目制作活动。7-9年级组织学生确立一定的课题开展研究,体验问题解决的研究过程并学习诸如问题的提出,研究的准备,活动的实施,成果的展示等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的方法。 1. 调查研究。确立明确的课题,开展以访谈调查、问卷调查、文献查阅三种形式为主的调查研究。 2. 实验观察观察。确立独立的课题,开展观察实验研究。3. 设计制作研究。开展一项项目设计或活动项目制作活动,并拿出成果。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6年级1.社会服务活动。 熟悉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地理特征,参加家庭劳动、社区服务、学校服务,如爱幼服务、尊老服务、环保服务等各类公益活动。2. 社会考察实践活动。

15、参观、访问自然景观、社区、工厂、农村、开发园区,德育基地等地,考察社区或地方历史演进、环境保护问题、校园问题等。7-9年级1社会服务活动。熟悉社区地理与人文环境,了解社区公共设施、社会机构等特点,承担家庭服务、社区服务、学校服务,如老人服务、育幼服务、环保服务、助残服务等各类公益活动。2. 社会考察实践活动。参观、访问自然景观、社区、工厂、农村、开发园区,德育基地等地,考察社区或地方历史演进、环境保护问题、校园问题、社会或社区发展问题等。校园文化活动3-6年级1.校园主题节日活动。学校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学校自行确定的主题性活动。2.学校庆典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建队日等学校庆典活动。3.班队活动:主题游戏、竟选活动、值周活动、家长会、班级和校园环境文化布置与设计等班级或少先队活动。4专题教育活动。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国防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民族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7-9年级1.校园主题节日活动。学校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学校自行确定的主题性活动。2.学校庆典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建队日等学校庆典活动。3班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竟选活动、值周活动、家长会、班级和校园环境布置与设计等班级或团队活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