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6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675566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16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考点16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考点16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考点16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点16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6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16 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2015北京高考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元素被氧化,元素的化合价升高;(2)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解析】选A。N2NH3中氮元素被还原,A错误;工业合成氨是氮气转化为氨气,属于人工固氮,B正确;通过生物体,铵盐(含氮无机物)与蛋白质(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C正确;生物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有C、H、O的参与,D正确。(2015北京高考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2、步骤现象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B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C对比、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D针对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浓硝酸可使铁钝化。(2)稀硝酸与铁反应生成NO,NO2呈红棕色。【解析】选C。步骤是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NO,NO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故A正确;步骤

3、的现象是因为铁发生了钝化,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故B正确;步骤反应停止是因为发生了钝化,不能用来比较稀硝酸和浓硝酸的氧化性强弱,物质氧化性强弱只能通过比较物质得电子能力强弱来分析,故C错误;步骤中Fe、Cu都能与硝酸反应,二者接触,根据构成原电池条件,要想验证铁是否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可以连接电流计,故D正确。(2015福建高考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称取2.0 g NaOH固体先在托盘上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 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B配制FeCl3溶液将FeCl3固体溶于适量蒸馏水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N取少量试液

4、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D验证铁的吸氧腐蚀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基本化学实验操作以及注意事项;(2)化学基本原理的掌握和应用。【解析】选C。因为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又由于其易潮解,因此只能放在烧杯中称量,A错误;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容易发生水解反应,因此氯化铁溶液配制前应先溶解在一定浓度的盐酸中(或浓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B错误;验证铁的吸氧腐蚀需要在中性或者碱性条件下,不能用盐酸浸没(发生析氢腐蚀),D错误。【误区提醒】化学实验中需要注意:(1)氢氧化钠的称量不

5、用滤纸而应放在烧杯中称量;(2)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要求;(3)盐类的水解在溶液的配制和物质制备中的应用; (4)离子检验中语言叙述的严谨和规范答题模版的应用。(2015全国卷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解析】选B。根据所给四种物质氧化性的强弱可判断,该强水为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大部分金属。(2015广东高考23)NH3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

6、气处理装置依次为 。(2)按图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 ,原因是,稳定后,关闭旋塞1。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 。(3)设计实验,探究某一种因素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限选试剂与仪器:固体NH4Cl、蒸馏水、100 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天平、pH计、温度计、恒温水浴槽(可调控温度)实验目的:探究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能直接读取数据的相关物理量及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表中“V(溶液)”表示所配制溶液的体积)。物理量实验序号V(溶液)/mL1100 2100按实验序

7、号1所拟数据进行实验,若读取的待测物理量的数值为Y,则NH4Cl水解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为(只列出算式,忽略水自身电离的影响)。【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注意以下两点:(1)掌握氨气实验室制法中所需要的主要仪器;(2)掌握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解析】(1)氨气的实验室制取采用的是固固加热装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所以选A、C、G。(2)由于A中压强比B中大,所以当打开旋塞1,A中的HCl会进入B中与NH3反应生成氯化铵,产生大量的白烟;再打开旋塞2,由于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了固体氯化铵,所以会导致烧瓶内的压强减小,烧杯中的石蕊溶液会倒流进入B瓶。(3)由所给的实验仪器可知该实验应该是探究温度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根据题中所给的数据,NH4Cl水解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为c(H)/c(NH4Cl),其中c(H)=10YmolL1,c(NH4Cl)=(m/53.5)/0.1 molL1,将两个数值代入公式即可得到转化率为(10Y5.35)/m。答案:(1)A、C、G(2)产生白烟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小颗粒,氯化铵小颗粒形成白烟烧杯中的石蕊溶液会流入B瓶(3)温度物理量实验序号V(溶液)/mLm(NH4Cl)/gpH温度()1100mYT12100mZT2(10Y5.3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