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基本理念集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6755663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基本理念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新课改基本理念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新课改基本理念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新课改基本理念集锦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新课改基本理念集锦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基本理念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基本理念集锦(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改根本理念集锦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开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根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开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心,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到达教育目标,要善于开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

2、的开展空间。3、课程结构:每门课程的内容如何兼顾知识、儿童和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涉及课程标准和教材尤其是教科书的编写。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根底。它表达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根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6、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

3、各种因素,它包括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7、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根底知识与根底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8、学生的全面开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根本要求。特别强调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开展,培养良好品行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9、科学人文性课程:这种课程以科学为根底,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

4、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的辨证统一,致于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教育理念贯穿到课程开展的各个方面。10、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即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根本来源即:自然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自我即可课程。1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方法、手段,通过什么途径获取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创造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的气氛,应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培养学生分析

5、、解决问题的能力。12、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让地方、学校参与课程决策,让校长教师乃至学生和家长、社区人士享有参与根底教育课程建设的时机,为根底教育的开展提出意见和建议。13、教材是范例:教材是学校用于促进学生开展的“文化中介或一种材料,教材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话题,是特定的范例。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最终目的不是为记住教材的全部内容,而是利用教材材料训练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利用教材为“中介,通过组织师生对话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的思维及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应是教材内容的完成,而是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思维方

6、式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由能学会真转正为能会学习。14、教室是实验室:教室不是教师表演的专用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一个场所;教室不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的场所;教室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15、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应是学生学生的态度、情感,体会、经验、开展等而不应是学科,教师的讲解、辅导、指导、展示、演示、释疑、评价及组织操作观摩等都应以学生开展为目标,尽可能做到认知和情感的统一。16、课堂教学注重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会学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会,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设计,

7、应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17、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开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18、新的教学观: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19、新的教师观:学生开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

8、,是平等中的首席。20、新的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21、新的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开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开展。22、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23、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24、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学习。25、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26、

9、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辩论、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27、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开展,结果评价那么有比拟明显选拔甄别功能。28、开展性评价:要求关注全人开展,关注个性开展,关注开展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以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开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局部。29、教师专业开展:简单说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开展。30、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开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教前、教中、教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使自己的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能使自己的经验理论化,从而使自己的教学

10、自我监控能力形成和提高。2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新课程与教师1、确定课程意识,由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课程设计,目标,开发,创新,评价意识)2、具有反思意识,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思维的培育者.3、树立资源意识,由个体劳动者转变为大教育的合作者,有效开发利用资源.4、由课程方案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5、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开展的指导者,合作者.6、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成学生成长的促进者.7、从师生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8、从教研关系看,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9、教学与课程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11、.10、从学教与社区关系看,教师是社区教育的合作者,共建者.1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12、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1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1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同事及家长等)15、文化的传播者,潜能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开展的伴随者,教育的探究者.16、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技术;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二新课程与学生学生是开展的人开展中的人,有巨大的开展潜能,身心开展有规律;学生是独特的人完整的人,有独特性,与成人有巨大

12、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的人,学习的主体,责权的主体.三新课程下的课程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2、强调课程综合,设置许多综合学科。如艺术,综合实践等。主要是强调学科整合,三维目标整合。3、强调课程特别是农村中学课程要效劳地方经济。4、强调思想道德教育。5、均衡科目结构。6、特别强调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棵。7、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8、开放活动课程:观念开放体验课程观,平等师生观,三维目标观,生成教学观,发现的学习观教材开放,主体开放,教学过程开放,评价开放。9、学校建立以

13、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民主科学的教管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1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经验课程。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特点:整体性,实际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主要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效劳与社区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新课程与评价1、重视学生全面和谐的开展;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2、开展性课程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开展为本;促使课程不段改良提高,面向多

14、元。对话,开放,反思3.1对学生评价:强调全面开展,质性评价,考试与其他评价相结合;2对教师评价:以学生的全面开展状况评价教师,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强调自评“促反思,建立的以学论教的开展性课堂评价模式;3对课程实施评价:建立促进课程不段开展的评价体系;以学校评价为根底,促进新课程实施开展;4考试改革:考试内容重视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式灵活多样,结合分析指导,科学上考虑综合素质。4、新评价观的主要内容:1对学生评价: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开展,成认学生间有差异,消除“差生定位,进行个性化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反对否认性评价。2对教师评价:是否有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观,学生观,是否具有

15、较强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调控能力,创造能力,科研能力,教科研集一身,是否积极主动参加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建设,具有良好的合作,参与,创新意识,实现从“教师匠向“教育家的跨越。3对课堂者学的评价:必须考虑学生的所获是什么,怎样得来的,是否充分调动学习热情,积极性等,是否解放了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耳朵,时间,空间,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各学科的联系,研究综合性学习等。五新课程与课堂教学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2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改革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灵活开放与生成开展的课堂:六大特征: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1提前进入情境的“ 预演机制;2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体验机制;3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4见机而作的临场应变机制;5“场外交流的信息沟通机制; 6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3、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法。1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教学语言;2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3用心促成教学高潮;4创造时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5注意课堂批评艺术。4、创新型课堂教学:1营造人人参与的气氛,激发学生的灵气;2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