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 (2)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6754687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教学 (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作文教学 (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文教学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教学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实践活动为作文教学装上助推器微山县西平乡中心小学 姜秀磊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及活动内容的开放性、自主性,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十分丰富、有趣的内容。既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创设了丰富的写作情景,又让枯燥的学习生活变得精彩有趣,这无疑为作文教学装上助推器,为作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的天空。一、跳出“作文”教学作文。学生的习作之所以难以跳出假、大、空的怪圈,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视野没有能够“跳出作文来教学作文”,死死地盯住“作文课”不放!我们的作文教学目标不仅是习文,更是育人!我们的一篇作文教学时间可以是传统地两课时,也可以是一天、一周,甚至更长!我们的作文教学地点不仅是

2、教室,也可以在室外进行,甚至可以走出校门,走进农村的大自然中进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家乡风光:看千顷荷塘、万亩麦田,听鸟儿鸣鸣、虫儿啾啾,闻幽幽稻香、缕缕荷香;还可以参观工厂、养殖户、种植户。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我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激发了自豪感。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作文”教作文。立足育人的高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作文教学,让习作的过程成

3、为学生生命历程中一段段真实的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想写、爱写作文。二、综合实践活动丰富了写作素材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的课堂,广泛接触大自然,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广阔天地中学语文,写作文,用他们的慧眼悉心观察万物,挖掘大自然之美。从而积累丰富的素材,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写好探寻春天这篇文章,我设计了“找春天话春天写春天”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细心观察景物的变化,说自己怎样探寻到春天足迹的。有的学生写到:春姑娘,穿着五彩的长裙,手持魔棒又一往情深地挥洒在万物之上,瞬间柳树穿上了淡绿的外套,小草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细想,正是把孩子带出了教室亲

4、近了自然,孩子才会有如此真切细腻的感受。除了自然界现成的素材,其实生活实践中每一次亲历体验与感受更是一个个生动的习作素材。“农活”也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地,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言之有物,有感而发。在劳动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如,有一位同学在喂小兔的一片习作中写道:“我那小兔儿吃草时总是渐渐有味地反复咀嚼,就像我嚼口香糖那样前天,我参加了运动会,放学回家感觉累死了,倒床便睡,直到吃晚饭时才被妈妈喊醒。当我捧起饭碗时,我突然想起来:小兔儿还没吃晚饭呢!它这时一定像我一样,肚子饿得咕

5、咕直叫呢!这小兔儿可是我一手养大的呀,从来没有挨饿过,要是今天饿坏了咋办?想到这儿,我就放下饭碗”看!自己养大的小兔儿,深知不易,多么宝贝呀!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三、综合实践活动中激发了习作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他们的写作愿望,这就要彻底解放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我设计了扎风筝和缝个沙包真好玩等活动。在扎风筝之前让学生查资料、访问风筝艺人等方式了解风筝的发展史、种类及结构特点、放飞要求等。这一活动下来,学生从不同角度写了好多佳作,如:扎风筝、放风筝风筝的故事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即为产生独特体验的过程。这是习作教学中展现精彩的源泉。学生搜集到五颜六色的布,小心翼翼地把花布制成风筝和沙包,在制作中,他们有了兴趣,有了话题,有了体验,更有了写作的冲动。 总之,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作文教学装上了助推器,带学生走近了大自然,走近了社会,他们通过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耳朵倾听、双手创造、心灵体会在活动中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认识世界,习作时拥有了鲜活的素材,借助亲身体验升华了情感,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也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了“文为心声”的重要性,把习作真正视为自己内心的需要,表达的需要,让学生轻松自如写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