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6751349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2、土地的自然供给3、土地的经济供给4、土地需求5、级差地租6、绝对地租7、地租8、地价9、土地利用10、土地集约利用11、土地的规模利用12、土地的利用规模13、土地利用计划14、土地计划利用 15、可持续发展16、土地可持续利用17、土地人口承载力18、土地所有制19、土地使用制 20、产权21、土地所有权22、土地使用权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4、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

2、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土地经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土地经济学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土地 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 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

3、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 )A、功能的永久性 B、供给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 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 )A、土地储备制度 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 C、土地登记制度 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 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 )A、气候条件 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 D、社会需求 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B、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 D、人均耕地占有量 5、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 )

4、A、屠能 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 D、萨伊6、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 ) 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 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格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 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7、在我国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 )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 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 D、依法获得的期房所有权8、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类方法中属于动态分析方法的是:( )A、贴现系数法 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收益增长率法 D、投资产品增长率法9、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 )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

5、而言的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与生产关系无关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10、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 )A、地区性 B、唯一性C、层次性 D、适应性五、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有:( )A、土地功能的永久性 B、土地供给的稀缺性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D、土地质量的差异性E、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2、下列关于区位理论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从经济实质上看屠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 B、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运输、劳动力以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

6、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C、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从中心居民点的物品供应、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论述了城镇居民点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D、空间结构理论是涉及到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E、区位理论是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3、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有:( ) A、市场经济环境 B、土地产权明晰C、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 D、必要的土地法规E、区域性的市场中介机构 4、土地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 B、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 C、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 D、

7、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E、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最大化5、下列关于土地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当APP(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B、当MPP(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也达到最大值 C、MPP曲线与APP曲线总是相交于APP曲线的最高点 D、EPP(生产弹性)表示报酬的强弱及变化方向 E、理性的生产者总是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进行投入6、土地价格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有:( ) A、公平原则 B、收益最大化原则 C、替代原则 D、预期收益原则 E、供需原则7、国有企业改革中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采取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包括:( )A、出让 B、保留

8、行政划拨 C、作价入股D、授权经营 E、租赁8、下列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特性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 )A、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很重要B、土地利用途径的多样性C、面积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D、很难改变用途E、交通运输对土地利用不重要9、下列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所谓总量是指耕地数量的总和 B、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长远性 C、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区域性 D、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 E、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一定时期耕地的质量和数量的总和不变10、下列关于土地出让市场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 ) A、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 B、

9、我国境内外的一切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C、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一般根据不同行业和经营项目的实际需要确定如综合用地的最高年限为40年 D、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但经营性用地只能采取招标和拍卖 E、地下的各类自然资源、矿藏以及埋藏物等不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之列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5、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途径6、如何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7、简述城市集聚经济及其表现8、农业区位理论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借鉴意义9、土地产权的权能结构是怎样的?

10、10、我国现行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包含哪些内容?七、论述题1、为什么要强调土地的计划利用?2、如何完善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3、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价格的?4、论述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及原因5、请以你熟悉的城市为例谈谈如何运用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该市的城市规划?6、谈谈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来对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完善?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

11、-经济综合体2、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3、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供给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5、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6、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来源于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7、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

12、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8、地价: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9、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10、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11、土地的规模利用: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12、土地的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13、土地利用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做出统筹安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14、土地计划利用: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