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洁净室区沉降菌测试操作规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675029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洁净室区沉降菌测试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产洁净室区沉降菌测试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产洁净室区沉降菌测试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产洁净室区沉降菌测试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产洁净室区沉降菌测试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产洁净室区沉降菌测试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洁净室区沉降菌测试操作规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洁净室(区)沉降菌测试操作规程一、X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洁净室(区)中沉降菌测试条件测试方法;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洁净室(区)的沉降菌的测定和环境的验证。二、引用标准:GB/T-16293-1996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X(1998年修订)附录。三、质量指标:洁净度级别微生物最大允许数沉降菌/皿300,00015四、测试方法:1、方法概述本测试方法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室。2、所用的仪器和设备使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

2、书操作。2.2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计进行检定。 2.3 培养皿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或其他药典认可的培养基,基配制方法见附录(标准的附录)。3、测试步骤3.1采样方法将已制备的培养皿按4.1.2的要求放置,打开培养皿,使培养表面暴露0.5h,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3.2 培养3.2.1 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2.2 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48h。3.2.3 每批培养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养。33 菌落计数331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332若培养皿

3、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是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4、注意事项 41测试用具要作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42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43 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44 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判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髯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进用显微镜鉴别。45 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五、测试规则1、测试状态 11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间断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12

4、沉降菌测试前,被测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13 测试状态和静态两种,测试瘃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度状态。2、测试人员21 测度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级别的工作服。22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二人。3、测试时间31 对单向流,如100级净化房间及层注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系统运行不少于10min后开始。32 对显而易见单向流,如10000级以上的净化空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正常运行不少于30min后开始。4、沉降菌计数41411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 沉隆重法的最少采样点数可按表1确定表1最少采样点数目面积m3洁净度级别(3000000)10102020-4040100

5、2222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室,是指送风面积;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是指房间的面积。在满足最少测点数的同时,还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见表2.表2最少培养皿数洁净度级别所需90mm培养皿数(以沉降0.5h计)3000 00014.1.2 采样点的布置 采样点的位置可以同悬浮粒子测试点.a) 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m-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b) 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X围处增加采样采样点位置的详细规则见附录二5、记录测试报告中应记录房间温度、相对湿度、压差及测试状态。测试报告的编写见附录三6、结果计算 61用计数方法得出各个培养皿的菌落数。 62平均菌落数的计算,见式(1) M1

6、+M2+Mn平均菌落数M=- (1)n 式中: M-平均菌落数; M11号培养皿菌落数; M22号培养皿菌落数 MN- n号培养皿总数7、结果评定 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室(区)空气中的微生物。 71洁净室(区)内的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迁还定期的评定标准。 72若某洁净室(区)内的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进行消毒,然后重新采样两次,测试结果均须合格。附录三 沉降菌测度报告编号 测试单位测试依据 测试状态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 静压差 Pa培养基批号 培养温度 检测日期 报告日期 平皿菌落群区域1234平均数级别备注评定标准 结论检验者 复核者附录一 培养基的准备及灭菌 1、培养

7、基的准备 培养基可以外购或自行配制。自行配制方法见YY/T 0188.6-1995第6章无菌检查部分中关于此类培养基的配方和操作步骤。 其它符合药典灵敏度要求的培养基可以自行配制。 2、培养基平皿的制备 21 将90mm的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min或180干热灭菌2h.。 2.2 将培养基加热溶化,冷至45时,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 2.3 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若培养基平思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注: 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宜在2-8的环境中存放.。附表二 采样点布置洁净室和洁净区采 样点的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某局部区域过于稀疏,下列采样点布置的图不可作参考。附图. 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