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750176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期中检测题(120分钟 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镐(go)头 祈(q)祷 延绵(min) 潜(qin)心贯注B.含蓄(x) 鞠(j)躬 亘(gn)古 义愤填膺(yng)C.嗥(ho)鸣 赫(h)然 哽(gng)咽 惹人注(zh)目D.郝叟(su) 瞬(shn)息 嫉(j)妒 呕心沥血(xu)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秕谷 骊歌 澜语 博学多识 B.炽痛 肿胀 延绵 锋芒毕露 C.轻捷 踌躇 懊悔 回环曲折 D.筹划 书塾 磐石 荒草萋萋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 )(3分) (1)过去他 过那么多的不幸和苦难,可是现在他感到非常高兴。 (2)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 ;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3)一个音乐家最大的 是丧失了听觉。A.经受 无味 悲哀 B.遭受 单调 悲剧C.遭受 无味 悲剧 D.经受 单调 悲哀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B.这本书中的人物描写栩栩如生,看来作者是费了一番心思的。C.元旦促销活动使原本濒临滞销的数字彩电一下子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D.夏天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节,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3分) A.“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B.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道路绿化问题,在集中开展园林绿化专项整治活动中得到了解决。 C.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 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天天都是旅游日”的惠民休闲旅游政策。6.名句默写。(5分)(1) ,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 (2)深林人不知, 。(竹里馆) (3)春潮带雨晚来急, 。(滁州西涧) (4)春夜洛城闻笛中传达出诗人李白的满腹乡思的句子是 , 。7.名著阅读。(2分) 童年讲述的是 三岁到十

4、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 。8.口语交际。(6分) 某校组织开展了“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1)近几年,“给力”“粉丝”“中国式过马路”“元芳,你怎么看”等网络流行语迅速走红,成为人们交流的常见语言。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下面句中加点流行语的意思。 网友在我修自行车的老爸中讲述了父亲挣钱的艰难,表达了对平凡父亲的尊重与敬意,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炫父让我们深受感动。 正能量: (2分) (2)当今社会,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可有些考试中却建议不要使用网络语言,以保持汉语的规范性。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5、4分) 二、阅读理解(42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6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处在道路中间 B.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地阅读 C.卿今者才略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

6、物10.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2分) 蒙辞以军中多务。 A.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忙而告辞。B.吕蒙借军中事务多而推托。C.吕蒙因为军中任务很多而拒绝。D.吕蒙说军中事务太多了。11.文段中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今天已经演变成了 这个成语。这个成语在今天的意思是 (2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不必说_的菜畦,_的石井栏,_的皂荚树,_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_, 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

7、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12.依据课文为上文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语。(4分)13.这段文字细致、形象地描写了百草园中的景物。描写菜畦、桑椹,突出它们的 ;描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 ;描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 ;描写黄蜂、叫天子则突出它们的 。使读者感到百草园确实是色彩斑斓,生机

8、勃勃的。(2分)14.上段文字中,作者调动了哪四种人体感觉来写百草园?(2分) 15.这段文字把百草园描绘得色彩斑斓,生机勃勃,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百草园中的各种景物的确美妙如图。 B.揭露了儿童对封建社会的厌恶和嘲讽。 C.真实地再现了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的遭遇。D.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生活的心理。16.下面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段文字的记叙顺序是从动物到植物,从局部到整体。B.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它在文中还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C.这段文字绘声绘色,写形写味,为我们描绘了绚丽多彩的百

9、草园,突出了它的美丽和乐趣。D.在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植物中,何首乌带有传说故事的意味。(三)阅读莫怀戚的家园落日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我想起到过的许多地方,见过的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 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又很柔曼,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 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她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

10、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命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珠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

11、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驼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就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

12、!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园。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17.“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8.文章题为“家园落日”,但却先写家园之外的各种落日景象,其作用是 (2分)19.作者笔下的落日极富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限四字短语)(3分) 例:大海落日不尽人意 戈壁落日 云海落日 平原落日20.联系全文品读语句:“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1)“这一切”指的是 (请用概括的语言回答)(1分) (2)“我”为什么“很焦急”?(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