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674963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顶碗少年教学反思顶碗少年教学反思1 顶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历经两次失败,最终在他人的鼓励以及自身的坚定意志下获得成功。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本课要让学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令人难忘”展开。我一上课在学生充分了解学习本课要解决哪些问题之后,首先抛出一个问题“这是一次_的杂技表演”让学生默读思考,抓住了文章的主线,以此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整节课我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自由读文,解决问题。学

2、生汇报时,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理解和感悟都围绕“这是一场_的杂技表演”这一中心进行。这样设计,既找准了切入点,又适当地进行了变序教学,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学习语文,除了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外,课文提供给我们的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很好的习作的范本和训练材料,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做到了学习文本的拓展和迁移。文章中的省略号是学习本文一个很好的训练点,我在学完课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以“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老者,想起”为开头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这样既是对文章留白处的补充,又是学生再次对课文的深层领悟。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2 顶碗少年一课的教学难点:懂

3、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在解决教学难点时,从三个层面上来突破,将较难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些问题提出后,学生就能解答,解答不了的,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上课过程中除了精心设计问题外,还要多给一些时间学生读书,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培养情感,在即席发言中锻炼口才。 有好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才会生动精彩。下面再现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 。 认识少年 1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心里活动变化,加以体会。 少年的心里活动描写: (1)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

4、,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2学生精彩发言 生: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生:“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将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生:“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 升华文本 1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ppt: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

5、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少年心想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2学生写话摘录: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不要灰心丧气,你以很努力了对吧!加油!在最后关头时不要太慌张,脑袋不要抖的太厉害。这样你一定可以成功的。”顶碗的少年想,没错,我前面表演时头摆动幅度太大,这次只要轻抖一下就好了。我一定会成功的,加油吧。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 。(汤悦)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孩子,在最后关头时,只要轻轻抖一下脑袋,就可以接住碗!千万别紧张,

6、我相信你!你一定会成功的。”顶碗的少年想,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呀!我一定要再试一次,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谢佳颖)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你要记住,在那一个大幅度转身的时刻,不要紧张,像平常练习一样,轻轻把脑袋抖动一下,保持平衡那样就会成功的,去吧,孩子,我相信你,加油!”顶碗少年想,是啊,我应该像平常一样,不要紧张,我也要找回我的信心,再来一次,相信我这次一定会成功的。(惠欢欢) 启迪人生 1 出示ppt: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

7、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这是课文删掉的最后一段。读完之后,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请仿写一段话。 3学生写话摘录: 是啊,人的一生是一条坎坎坷坷的路,只有一直勇敢前进的人,才可能走出困境,走向光明大道。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再搏一下,也许能迎来光明;在冰冷的河水里,抱住那跟浮木,再搏一下,也许就能坚持到被人救上岸;在无知的逆境中、在迷惘的逆境中,再搏一下,一定就能看到顺境。这就是锲而不舍的力量这就是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陈彬) 的确,人生就是坎坷大道,谁也无法预知未来,谁也无法改变过去,难免会有一些挫折,这些挫折也许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偶尔的失误并不会造成多

8、大的后果,在冰天雪地中搏击一下,也许能凿出一个太阳;在干渴的沙漠中搏击一下,也许能遇见绿洲;在黑暗森林中搏击一下,也许能寻出一条光明大道。但无论怎么样,什么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杨枫) 是的,人的一生是拼搏出来的。惟有向自己理想去奋斗,才能走出自己成功的人生道路。在荒野里去奋斗,定能找到生存之路。在恶劣的天气里去奋斗,就望见火红的太阳。不经历暴风雨怎能见得美丽的彩虹呢?(张翰晨) 是呀,生活对我们来说,不是一架水晶梯,上面有钉子,有裂纹,但是我们不要退缩,要勇敢,要坚强,要拼搏,放手一搏吧,那样也许就能找到温暖这就是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汤悦) 古人讲:“弟子不必不

9、如师,师也不必贤于弟子”, “教学相长”中有诸多精彩。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3 我教学顶碗少年一课时,我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为了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重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然后让学生品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句子,抓住少年的神情表现来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学生感悟理解的同时穿插观众的反应,老者的描写,既深化了少年的形象又适时进行习作的指导。通过阅读课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

10、最后获得成功的。通过分析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领悟做人的道理。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4 昨天上了顶碗少年这一节课,效果感觉还可以。一个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比较透彻,另一个是提的几个问题以及练笔安排都基本达到了目的。下面简单地说说这节课的反思。 第一,文章的作者是赵丽宏,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他的山雨和与象共舞,所以导入这里也有让学生复习了旧知,回忆之前这两篇文章写了什么,对他的文章有什么印象。我觉得山雨的文风是清新空灵的,与象共舞则写出了象与人相处的和谐。而顶碗少年跟之前的写作对象不同,这里是在写人,但三篇文章都有共同之处:内

11、容力求真善美,表现手法生动多样,文章处处字斟句酌。也正如网上对他的评价:“读赵丽宏散文,无论是壶碎了,诗还在里,和文坛前辈、同辈友人,或深或浅、或长或短交往的追怀;还是灵魂的故乡中,对艺术的沉浸、寻觅、赏读;还是记忆中的光和雾里,那些美妙的闪烁、漾动、翔游一个强烈印象是“真”。真诚,真实,真切。”也正如此,作者想透过手中的笔,追求将世事沉浮、世间万象中一份永恒的“真”,倾诸文字。而这份“真”,往往是与世俗之风保持距离。所以赵丽宏这样说道:“当媚俗的声音铺天盖地时,你的低吟浅唱也许遭人侧目,你尽可以放弃自己,可以放大或者改变了嗓门,用陌生却符合时尚的声音喊叫,这也是一种自由。也许有人为你叫好,而

12、你却将在叫好声中毁灭了自己。失去真诚,是何等的可悲!”读他的文章,仿佛总能在热闹处找到宁静,繁华处找到圣洁之地。 第二,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惊心动魄的过程,主要通过正面描写顶碗少年的动作与神态,来表现他表演的技艺高潮与难度大,侧面描写碗、观众等来表现表演口人心弦。三次表演情景很类似,特别是紧要关头: 第一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 第二次: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 第三次: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我们

13、可以看到,三次描写同中有异。一是描写碗的晃动,分别是“摇晃得厉害”“故意捣蛋,跳起摇摆舞”“剧烈地晃动”,一次比一次难,一次比一次扣人心弦。二是描写少年的表演,第一次碗掉下来是“突然”的,“意想不到”的;第二次是“急忙摆动”,可见少年在这时是做出了补救,但却控制不了。第三次,描写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说明他这次是吸取了教训,稳操胜券。描写的变化,暗示着情节的变化,这就是文本细微之处的秘妙。可见,描写一个相同的事物或情景出现三次或多次时,需要引导孩子在相同处写出不同,写出变化。 第三,想象补白要符合语境,做到联系上下文,尽量还原文本,莫矫情,过犹不及。这节课练笔、想象补白的地方很多,比如说三

14、次表演的成败,顶碗少年分别会怎么想,老者会向少年说什么,结尾的省略号含义是什么,等等,都可以根据情况去安排。但这节课有两个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 练笔(1): 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 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 ”。 请了两三位学生,多数的人是这些写:不用怕,失败乃成功之母,不要轻易放弃,不要畏惧困难大多写得都是在讲道理,说教味十足。我意识到学生还是未能联系上下文,从语境中出发去思考如何补白。接着我引导他们为什么老者要“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摇,”其实就是因为前文说到的,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抚摩”是鼓励,“摇了摇”是摇醒他,莫发呆、莫失掉信心。于是后来有孩子这样补充道:“孩子,不要怕,你平时训练不是做得很好吗?放轻松,再来一次。”多人性化的话语,谁听了能不重拾信心呢?也许,补白就是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展开想象。这样写出来的话,看似平淡,但更促进孩子写作意识的提高。 练笔(2):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按照导读提的问题:“说说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请你联系实际,把你的感受写一写。) 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