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74733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什么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的学科广义的发展心理学:通过对种系或动物演化过程的研究,考察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人类心理,以及人类的心理又如何从原始、低级的心理状态演化到现代、高级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死亡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横断研究 :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时序设计(系列交叉

2、研究):时序设计是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以更好地探查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习惯化: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认知活动: 感觉:反映事物个别属性(颜色、气味等)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记忆: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关事物。思维:反映事物间的本质关系想象:人脑对旧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客体永久性概念: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各个客体都是相互独立的物理实体客体的存在独立于我们与它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性参照:意地搜寻他人的情感信息,以帮助解释不确定环境和事件的含义。(89个月产生)心理

3、理论:心理理论关于心理如何运作,以及它是如何影响行为的知识和信念。人们使用心理理论来解释别人是如何进行思考的,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婴儿的气质: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是人格中的先天、素质性成分。依恋:婴儿在与特定个体的广泛接触交流中,建立了特殊一种正性情感联系,这种感情联系被称为依恋照料者的敏感性和反应性指照料者对孩子需求信号的敏锐觉察、根据儿童所发出的需求信息,恰当、及时、一致地予以满足。包括:对儿童的饮食、睡眠、躯体健康等基本生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对儿童寻求注意、感情、爱抚等心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婴儿的前言语阶段:在婴儿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

4、语发生的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参照性沟通:产生清楚的言语信息,当他人信息不清楚时能识别出来,并能澄清个体传达或收到的任何不清楚信息的能力1.感知运动阶段:指的是从出生到大约两岁这段时间。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和动作认知周围世界的,还不能有效的对主体和客体作出区分。不能应用心理表象从事智力活动。.前运算阶段:约从两岁开始,儿童开始进入前运算阶段,一直至七岁左右。之所以称之为前运算阶段,是因为在这一阶段中,儿童的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心理表征开始出现,但是逻辑运算还没有形成。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心理表象来认知世界。守恒:指儿童认知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

5、持不变。3.具体运算阶段:相当于小学阶段,时间大致从7岁至11、12岁。在此阶段,儿童的思维由表象图式进入具体运算图式。所谓的运算指的是内化的动作,动作本来是外在的和在实物上进行的(如推动或分开物体),但是运算则是在思维中进行的动作,是动作的内化。形式运算阶段:儿童从12岁左右开始,可以脱离具体的事物来进行逻辑运算,这就是所谓的的形式运算。形式运算是一种命题运算,是离开具体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离的、根据假设来进行的逻辑推理过程。图式(schema)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但是这种结构并非解剖学意义上的结构,而是一种认知的功能结构。动作也不是仅指行为的动作,它包括思维等认知的动作,如运算等等。同化同

6、化就是把外界刺激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图式之中。个人所拥有的图式越多,所能同化的事物的范围也就越广泛。顺应顺应指个体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的过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同化的新刺激时,便要对原有的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个发展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儿童独立完成可能的发展水平:在更成熟的人帮助下,两者之间的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的能力。特质是有组织的、持久的、具有某种心理状态的倾向。人们用特质来预测或

7、解释他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道德认知概念: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对是非善恶做出的判断及其依据自制力的发展:制止进行违背规则(如道德标准)行为的冲动共情:人体验他人情绪的能力欺侮行为:有意造成接受者的伤害,这种伤害可能是身体或心理的。教师的期望效应: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在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对学生未来行为或学业表现做出的预测。教师期望效应是教师的期望最终表现在学生行为上的现象。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时序设计时序设计时序设计是将整合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的设计1、观察法:在个体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研究者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于其它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进行考察,从而探究其心理与行为发展的规律,这种方法就称为观察法。3、测验法:测验法是指采用一套标准化的测验题目,按规定的程序,对个体心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与常模作比较,对心理发展水平或特点作出评定或诊断的研究方法。4、实验法: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