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李时珍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6743781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选修李时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历史选修李时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修李时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修李时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自主探究学案课题:第17 课 晚明科技群英 创设情境:中国古代科技长时期领先世界,一个重要愿因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但在明清之后,却落后于西方。然而仍有一批科技巨匠如李时珍等。今天我们共同探究。学习任务:一、世界文化名人医圣李时珍(一)李时珍走上从医道路原因:1从小耳濡目染,酷爱医学2对科举应试不感兴趣。(二)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1原因:深感前人多种本草药书不当之处多,贻害匪浅2过程:(1)提倡“医者贵在格物”,通过接触、考察客观事务的实践去探求医术。(2)参阅大量图书文献,亲自采集药物标本,遍尝百草。 (3)注重实证分析3. 影响:(1)本草纲目不但是医药大典,而且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2、,在生物学、矿物学、冶金学、地质学、化学、物候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2)李时珍创造了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明显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3)他还首次提出“ 脑为元神之府”的见解。认为人类思维意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和产物。(4)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达尔文赞它是古代中国之百科全书。(三)评价李时珍:1李时珍是杰出的药物学家,他编写的本草纲目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被誉为医学之渊海,不仅是另古代医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的 ,而且成为世界医学的宝典之一,李时珍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2优秀品质: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二、会通中西的近代试验农业开拓者徐光启(一

3、)对西学态度:徐光启(15621633)在对待中西关系方面,提出了“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的原则,以“翻译”为“会通”的条件,“超胜”为“会通”的目的,表明了他将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于中国优秀传统融会创新,以赶超西方、振兴国家的愿望。(二)著书:徐光启著书繁富成就最为辉煌的是 全书共60卷,从“农政”,即国家政策的高度,瞩目屯垦、水利、荒政三项主题,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和农学研究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的评价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对发展农业生产提出建议。(三)评价徐光启:1他的 为人们留下了一座光辉的科技文化丰碑。 2他作为开风气之先的“引进西学第一人”,注重数理研究,坚持调

4、查、实验、观察、 总结的近代科学研究方向。 3他是杰出的农学家,被后世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三、其它(一)朱载堉被李约瑟誉为:虽远离欧洲,但他是 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二)宋应星(15871666)的 被李约瑟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三)明朝徐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重点难点解析:1明代以前,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经济: 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政局稳定,国家统一, 的中央政府的支持;外交:明朝以前统治者大多实行 外交,中西文化交流 ;人民:中国人民在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 ,是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科学家们:科学家们的个人努力与不断 精神是科技领先的主观因素

5、2明代以后,中国传统科技走向衰落的原因? 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统治者推行“ ”政策,压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明清时期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 、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窒息了创造力,碍科技进步;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失去了吸收外来科技文化的条件;根本原因:由于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 导致了传统科技在明代以后走向衰落。自主检测 (一)基础知识必会题1阅读下列材料(2008广东单科,32)(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兔【得名】【集解】(时珍曰)或谓兔无雄,而中秋望月中顾兔以孕者,不经之说也。肉【气味】辛,平,无毒。(弘景曰)兔肉为羹,益人。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藏器曰兔,子从口出,故妊妇忌之,非独为缺唇也。【主治】补中益气【发明】其性寒而解热,故又能治消漏,虚寒者,宜戒之。【附方】血【气味】 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五十一卷,“兽部”问题:(1)本草纲目一般分那几个门类来介绍一种药物?在中纠正了前人关于兔子功用的什么错误说法?(4分)(2)从材料看,本草纲目有何不足之处?(2分)(3)总结本草纲目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的主要贡献。(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