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重点整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743476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重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内科学重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内科学重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内科学重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重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重点整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内科学期末复习材料1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 其特征。伤风:感冒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也称冒风、冒寒。重伤风:感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 时行感冒:感受时行病毒,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类似者。2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 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3 哮病: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4 喘证:喘即气喘,喘息,以呼吸

2、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位临床特征的病证。 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 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身则发生喘脱。5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反复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等而发作,且常伴胸 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6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 背痛彻心。7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8 腹痛:是指胃脘以

3、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9 泄泻:是由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而致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五更泄:因肾阳虚衰,泄泻多发生在黎明前后,五更时分,阴寒正盛而阳气未复,致肾阳更衰釜底无薪,不能温煦腐熟水谷而泻,称五更泻 脾约:指脾的运化失调,气虚不能化津,致肠中津液不足而大便秘的病证。10 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主症。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肠道传染病。11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12 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是临

4、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 过程中。13 眩晕: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统称为眩晕。14 中风:是指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15 水肿:水肿是以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而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 甚至体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16 淋证:由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导致的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17 血证: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

5、阴,或渗出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18 消渴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19 内伤发热: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一般起 病绞缓,病程较长,热势轻重不一,但以低热为多,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二、病证鉴别1 胃痛与腹痛-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恶心、嗳气等少见。2(掌握)泄泻与痢疾P243 (或参考P236)两者均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似之处,均有外感和饮食不节,症状 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大便次

6、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而泄泻大便次数增加,粪便清稀,或 如水,或完谷不化,无赤白脓血便,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泻、痢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相互转化,一般认为先泻后痢病情加 重,先痢后泻病情减轻。3(熟悉)黄疸与萎黄-黄疸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其主症为目黄、身黄、小 便黄。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主症为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 不黄,常伴头晕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溏等症状。4 阳黄与阴黄-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病史予以鉴别。阳黄黄色鲜明,发

7、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 象弦数。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常伴纳少、乏力、舌 淡、脉沉迟或细缓。5(掌握)淋证与癃闭-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之症状,但淋证尿频而尿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 尿量少于正常,严重时甚至无尿。但癃闭复感湿热,常可并发淋证,而淋证日久不愈,亦可发展成癃闭。6(掌握)六种淋证-六种淋证均有小便频数,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此外,热淋起病多急骤,小便赤热,溲时灼痛,或伴有发热, 腰痛拒按。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

8、难忍。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涩滞疼痛, 尿后余沥不尽。血淋为溺血而痛。膏淋证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7 阳水与阴水1)阳水:病因多为风邪、疮毒、水湿,发病较急,每成与数日之间,肿多为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发亮,按 这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属表属实,一般病程较短(与肺脾相关)。2)阴水:病因多为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发病较缓,肿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 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与脾肾相关)。8 咳血与吐血咳血与吐血血液均经口

9、出,但两者截然不同。1)咳血:血由肺来,经气道咳嗽而出,血色多为鲜红,常混有痰液,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状,大量咳血后,可见痰中 带血数天,大便一般不呈黑色。2)吐血:血自胃来,经呕吐而出,血色多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常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 血,但大便多呈黑色。9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外感发热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1)内伤发热:发热起病缓,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一般有气、血、阴、

10、阳亏虚或气郁、血瘀、湿阻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史。无感 受外邪所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2)外感发热: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 类型随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者居多。初起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证。10 咳嗽与喘咳的: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11 哮病与喘证相同点: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不同点: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

11、。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1 2哮病与支饮相同点:表现痰鸣气喘的症状。不同点:支饮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咳喘,病情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气喘为主。哮病间歇发作,突 然起病,迅速缓解,喉中哮呜有声,轻度咳嗽或不咳。13惊悸与怔忡:心悸可分为惊悸与怔忡。大凡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 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 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

12、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14(掌握)胃痛与真心痛-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刺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 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正如灵枢 厥论曰:“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其病变部位、疼痛程度 与特征、伴随症状及其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15(掌握)内科腹痛与外科腹痛-内科腹痛常先发热而后腹痛,疼痛不剧,痛无定处,压痛不显;外科腹痛多先腹痛后发热,疼痛剧烈, 痛有定处,压痛明显,见腹痛拒按,腹肌紧张等。16 尿血与血淋:两者均表现为尿中有血。以小便时疼痛与否为其鉴别要点:

13、不痛者为尿血,痛(滴沥刺痛)者为血淋。17 消渴与瘿病 瘿病中阴虚火旺证型所表现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 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三、简答题1中风的诊断依据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 发病之前多有眩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力弱等先兆症状。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2 中风辨证要点辨中经络、中脏腑:中经络者虽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但意识清楚;中脏腑则昏不识人,或神

14、昏、迷蒙,伴见肢体不用。 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闭证属实,因邪气内闭清窍所致,症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脱证属虚,乃为 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离决之候,临床可见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等。闭证常 见于骤起,脱证则由闭证恶变转化而成。3 血证的治疗原则: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1)治火:火热熏灼,损伤脉络,是血证最常见的病机,应根据证候虚实的不同,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并应结合受病脏腑的不同,分别选用适当的方药。2)治气:气为血之帅,气能统血,学与气休戚相关, “血随乎气,治血必先理气”,对实证当清气降

15、气,虚证当补气益气。3)治血:要达到治血的目的,最主要的是根据各种症候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其中包括适当选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祛瘀止血。 4哮病的诊断依据:具有“夙根”,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反复性、顽固性。1)呈反复发作性。发时常多突然,可见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 紫,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2)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但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导致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3)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可有哮病史。常由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5胸痹的诊断依据(1)胸闷

16、以胸部闷痛为主症,患者多见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 一般持续几秒到几十分钟,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2)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严重者可见胸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脉散乱或微细 欲绝等微候,可发生猝死(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饮暴食或气候变化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4)心电图应列为 必备的常规检查,休息时心电图明显心肌缺血有助于诊断,必要时可做动态心电图、标测心电图和心功能测定、运动试验心电图。 辨证要点:辨标本虚实;辨病情轻重(持续时间,发作次数,能否缓解,发病时状态).6胃痛 病因:外邪犯胃(寒、热、湿),饮食伤胃(食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