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课堂习惯养成小窍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74146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新生课堂习惯养成小窍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一年级新生课堂习惯养成小窍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新生课堂习惯养成小窍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新生课堂习惯养成小窍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新生课堂习惯养成小窍门 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年仅6周岁,个别的还不到6周岁,他们大都在长辈的百般呵护、事事包办下长大,都是在温室中的花朵,他们独立性差、自制力低,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听讲不认真。上课坐不住,喜欢东张西望,做小动作,随意与周围的同学讲话,做事马虎,速度慢,那么如何一年级新生尽快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呢?今天,我综合自己的一些做法、想法、听课所得以及在网上搜集的相关资料,在这里介绍一些不成熟的小窍门,仅供参考。 1、制定要求,简单明了。 刚入学时,学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了解,往往会出现混乱的课堂现象,上课不能专门听讲,发言不举手,对铃声反应不灵敏,上课姿势不端正等。处理这种

2、情况的小窍门是:教师制定出简单明了的课堂常规要求,让学生明确课堂上应该怎么做。如课堂五要求:(1)铃声停,快坐好。(2)专心听讲,开动脑筋。(3)积极发言、发言先举手。(4)坐姿端正,不东张西望。(5)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 2、重视指导,学会上课。 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在课堂上常常会显得不知所措,不知从何下手,应该怎么做,这样,课堂势必就会乱哄哄。因此,教师必须加以指导、示范。如课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怎么上课和下课,怎样坐,怎样倾听,怎样执笔,怎样举手发言,以及课堂中的游戏、活动要怎么做等等,教师都要耐心地讲解,细心地指导,让学生从不会到会。 3、儿歌引路,坚持训练。 小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差,

3、经常不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需要时时加以训练。但是,如果教师每节课都在强调上课应该怎么做,不仅费时,而且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感到厌烦。处理这种情况的小窍门是利用儿歌引路,引领学生逐步养成好习惯。儿歌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易念易记易传,生动有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如开学初,可以教学生念我会做: “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回答问题先站好,声音甜又亮。手不动脚不晃,比一比谁最棒。” 这样,把对学生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在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4、 4、教学形式多样,让课堂吸引孩子。 课堂上,最忌讳的是出现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无精打采,甚至自玩自的这种现象。处理这种情况,也可以说是形成良好课堂习惯最有效、最关键的小窍门,我个人认为是让课堂富有吸引力,把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其它的可以说是辅助手段。做法是改变单调枯燥的学习模式,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每个环节都富有实效性,采用生动、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比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编顺口溜、打手势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引导孩子自己观察、发现,思考,体验,让他们手、口、脑、眼都动起来,让他们忙得不亦乐乎,那他们就没有时间去做多余的事了。比如,老师的范写、讲解,有些学

5、生往往爱听不听的,你讲你的,我玩我的,如果让学生自己观察字母的位置和笔顺规则,自己去描红、练写,然后在小组或全班展示、评比,效果会好得多。 5、缩短听讲时间,适当穿插活动。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由于年龄的关系,常常可以看到一年级的学生听课不超过10分钟就蠢蠢欲动,注意力分散。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采用分散教学的方法,缩短每次听讲的时间,中间穿插一些游戏或放松活动等,做到动静结合、松弛有度。比如教完jqx的音和形后,让学生利用插图自编顺口溜,或者通过做手势、与相似的声母作比较等方法允许他们动一动,在活动中自行巩固,再指导书写,然后做课间操,最后再教学拼读音节。分散教学效果往往会比长时间听讲好得多。 6

6、、建立奖励机制,鼓励积极向上。 年龄越小越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表扬,如果做得好的与做得不好的,老师同等对待,那么,积极的孩子慢慢地也不那么积极了,表现不好的也就更无动于衷了。因些,建立奖励机制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每节课只要是坐得端正,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回答声音响亮或者是有进步的,都能得到一面小红旗或是一朵小红花等。 7、树立榜样,发挥典型作用。 课堂上,老师指名学生回答时,有的学生就会借机东张西望。有的学生会趁拿作业本、打开课本或做作业之机,做小动作、与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说话等,这时,就要及时树立榜样,刻意表扬做得比较好的同学,树立榜样,“你们看某某同学做得多好,听得多专心,你们能像他那

7、样吗?”小学生的从众、模仿心理很重,很容易跟上。再结合开展一些如“端正之星”“响亮之星”“进步之星”之类的评选活动,在集体中树立榜样,引领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8、发挥集体力量,帮助后进生 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新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每节课都要组织好几次课堂纪律。但是,常常发现当老师利用肢体语言或者是接儿歌的形式引导学生坐好,认真听讲时,班里总会有那么几个不注意听讲的孩子,在其他同学已经坐好时,还在讲话、东张西望,这时,老师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进行教育,如老师说“某某同学”,全班同学说“快坐好”,效果会比老师直接批评好得多。 9、建立互助小组,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个

8、性差异,有的学生做事磨噌,有的做事不认真,有的智力发育较晚,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很难面面俱到。因此,要及早建立互助小组,认真选拔小组长,让其带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互助互学。小组长还要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发现同学做事拖拉、不认真或学习跟不上时,及时提醒、指导、帮助。 10、和家长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当发现问题时,如个别学生书写速度太慢、做事没耐性等,可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训练目标和训练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地督促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读后感言: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带”出来的。在“带”的过程中,应勤观察,发现问题;勤思考,多想办法;勤动手,率先示范;严管教,执行到位;多表扬,方式多样,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种状况必须耐心再加上细心和爱心,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