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674006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语文教学资料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共六大题,21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侥幸/角色 车辙/折戟沉沙 瞠目/交口称赞B盘踞/拮据 聘请/驰骋文坛 薄荷/势单力薄C蹙眉/猝发 蛊惑/余勇可贾 载客/记载历史D回溯/情愫 濡养/蠕形动物 干涸/曲高和寡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季羡林赞美自己的妻子彭德华是一个好妻子,几十年她含辛茹苦,上奉公婆,下抚稚子幼女。那时家里很穷,经济朝不保夕,特别是季羡林十几年都在外求学,家庭的重担完全落到了她的身上

2、,但她始终无怨无悔,真正是一个极为难得的贤德媳妇。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季羡林被打倒,她对丈夫依然不离不弃,在那乱世中与季羡林相濡以沫,在精神上给了丈夫很大的支持。A含辛茹苦 B朝不保夕 C不离不弃 D相濡以沫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政策上做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B今年的“胡润百富榜”日前在北京公布,张茵家族以330亿的财富成为中国2009年度第二首富。C宋绍圣元年,中国大文豪苏东坡谪居惠州,对惠州西湖高度赞扬,并资助建设西湖,曾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感人的诗篇。D这部大片可谓阵容鼎盛、星光熠熠,有的明星甚至放弃了别的高酬金的演出

3、邀请,而在本片中饰演不起眼的角色。4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逆境激发起人开发时效的紧迫感处于顺境的人往往八方应酬,事务缠身,不免杂事相扰,难以排除无效时间,降低了时间的使用效率而且逆境往往能使人更加深刻理解时间的价值和意义,具有更大的时间安排灵活性,更好地促人去珍惜利用相比而言,身处逆境却有时间优势,置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而不顾,集中精力思索追求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

4、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

5、。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生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注:宗少文

6、: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观看,自称“卧游”。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颔:点头 B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 意:料想 C如披草寻磴 披:分开 D觉视生生,悉在下风 视:看待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3分) A先生祠堂在焉 因致礼焉,遂行 B若非钓台耶 若尝登钓台乎 C呼舟子劳以酒 于是乎并以耳游 D汉严先生隐处也 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省略介词“于”的项是()(3分) A钓台在浙东 舟行万山中 B倒影水中 如振衣

7、最高处 C应在是地 返坐舟中 D舟发自常山 舟泊前渚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3分)A作者历来仰慕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很想到他隐居之地浙东钓台去游览一番,这次乘船北上,心想应该可以如愿以偿了吧。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表示道歉,船方继续前行。D虽不能登山,却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的独特感受,更有如舍船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的“神游”,因此作者感到非常痛快。9将第(1)题的句子用

8、“”断句,翻译第(2)(3)题的句子。(10分)(1)顾 奉 檄 北 上 草草 行 道 中 耳 非 游 也 然 以 为 游 则 亦 游矣(4分)(2)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3分) (3)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3分)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第三句诗中“可怜”一词的意思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3分)(2)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景物你看到了诗人在这首诗中怎样的心情?(4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子曰:“ ,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

9、哉?”(论语)(2)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白居易琵琶行)(3)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 。(范仲淹岳阳楼记)三、论述类文章阅读(16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15题。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是从鱼、鳄、蛇和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而来,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图腾(Totem),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

10、,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世界各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氏一多。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道:“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

11、,因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代,已经离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度兼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那么,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说: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如:“无论如何,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因为说到底

12、,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依据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的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阎云翔)“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 学者们还指出,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或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某一氏族部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时空范围上讲,前者比后者大得多。因此,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还有的学者从图

13、腾文化的基本特征提出悖论,如:图腾是氏族群体成员崇敬的对象,是不得损伤、杀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节选自中华文艺龙文化)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 A.龙图腾是建立在鱼、鳄等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一种艺术创造,它的形成渗透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B.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曾经存在于世界上许多民族,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C.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一多,他认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龙同凤一样是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D.一般来说,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E.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一度成为主流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被学术界否定。13、下面对龙图腾的形成过程的猜测,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从鱼、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