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年高考数学专题1311月第二次周考第七章立体几何测试1测试卷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6739116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8年高考数学专题1311月第二次周考第七章立体几何测试1测试卷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课标2018年高考数学专题1311月第二次周考第七章立体几何测试1测试卷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课标2018年高考数学专题1311月第二次周考第七章立体几何测试1测试卷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课标2018年高考数学专题1311月第二次周考第七章立体几何测试1测试卷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课标2018年高考数学专题1311月第二次周考第七章立体几何测试1测试卷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8年高考数学专题1311月第二次周考第七章立体几何测试1测试卷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年高考数学专题1311月第二次周考第七章立体几何测试1测试卷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月第二周 立体几何测试一测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分数: 试题特点:本套试卷重点考查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与垂直的判断与证明)、三视图、空间几何体面积与体积的计算、空间角与空间距离的计算等在命题时,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如第1-9,13-14及17-20题等;注重基本运算能力的考查,如第1,3-6,8-10,13-15,17-22题;注重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讲评建议:评讲试卷时应注重基本定理(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及基本公式的熟记与理解;加强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总结空间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以(垂直)及面面平行(垂直)证明的常用方法试卷中第2,3,8,10,16,18,2

2、2各题易错,评讲时应重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用斜二测画法画出了它的直观图,此直观图恰好是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则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A. B. C. D. 【答案】D2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其中记载有求“囷盖”的术:置如其周,令相乘也,又以高乘之,三十六成一,该术相当于给出了由圆锥的底面周长与高,计算其体积的近似公式,它实际上是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圆周率近似取为3,那么近似公式,相当于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近似取为( )A. B

3、. C. D. 【答案】B【解析】,若,则, 故选B3四棱锥的底面为正方形,底面,若该四棱锥的所有顶点都在体积为同一球面上,则( )A3 B C D【答案】B【解析】考点:球的内接多面体;求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四面体的外接球的体积公式、球内接四棱锥的性质等知识的应用,同时考查了共定理的运用,解答值需要认真审题,注意空间思维能力的配用,解答中四棱锥的外接球是以为球心,半径为,利用体积公式列出等式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试题4如图5,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几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4、(A) (B) (C) 6 (D)4【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原几何体为三棱锥,其中, ,故最长的棱的长度为,选C点睛:对于小方格中的三视图,可以放到长方体,或者正方体里面去找到原图,这样比较好找;5二面角的棱上有、两点,直线、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已知, , , ,则该二面角的大小为()(A) (B) (C) (D) 【答案】C故选C.6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若 (A) (B) (C) (D)【答案】D【解析】可以线在平面内,可以是两相交平面内与交线平行的直线,对对,故选D.7河堤斜面与水平面所成角为,堤面上有一条直道,它与堤角

5、的水平线的夹角为,沿着这条直道从堤角向上行走到20m时, 则人升高了( )(A) (B) (C) (D) 【答案】D【解析】 。点睛:理解题意,人升高,指的是竖直距离升高了多少,所以要构造地面的垂直线段;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B) (C) (D) 【答案】A【解析】将三视图还原为原来的几何体,再利用体积公式求解.原几何体为组合体;上面是长方体,下面是圆柱的一半(如图所示),其体积为.故选A; 9已知是球的直径上一点, ,平面, 为垂足, 截球所得截面的面积为,则球的体积为( )(A) (B) (C) (D) 【答案】B点睛:运用球当中的垂面定理,构造勾

6、股定理,求出球的半径;10已知正四棱锥中, ,那么当该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它的高为A. 1 B. C. 2 D. 3【答案】C【解析】设h=SO,则,所以底面边长为,所以,令得, ,故当h=2时,该棱锥的体积最大.所以选C11如图,四边形中, ,.将四边形沿对角线折成四面体,使平面平面,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B)(C)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D)四面体的体积为ABCDBCD【答案】B【解析】解答:若A成立可得BDAD,产生矛盾,故A不正确;由CA与平面ABD所成的角为CAD=45知C不正确;由题设知:BAD为等腰Rt,CD平面ABD,得BA平面ACD,于是B正确;VA-BCD=VC-ABD=,

7、D不正确其中正确的有1个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以及三棱锥的体积的计算,同时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论证推理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须对每一个进行逐一判定12如图,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 为线段上的动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B. 平面平面C. 的最大值为 D. 的最小值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面, 面,A正确;平面即为平面,平面即为平面,且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B正确;当时, 为钝角,C错;将面与面沿展成平面图形,线段即为的最小值,在中, ,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得,即,D正确,故选C考点: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思路点睛】立体几何问题的求解策略是通过降维,转

8、化为平面几何问题,具体方法表现为:1求空间角、距离,归到三角形中求解;2对于球的内接外切问题,作适当的截面,既要能反映出位置关系,又要反映出数量关系;求曲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通过化曲为直转化为同一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13在一个平行六面体中,以A为端点的三条棱长都相等,均为2,且的夹角均为,那么以这个顶点为端点的平行六面体的体对角线的长度为_【答案】【解析】考点:空间向量的数量积与模【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空间向量的数量积与模,中档题;在求距离问题时,通常通过求向量的模来完成,即将所求线段先用有向线段所在向量表示,通过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用空间的一组基底来表示该向量,

9、通过向量的方法求线段的长度14在正四棱锥内有一半球,其底面与正四棱锥的底面重合,且与正四棱锥的四个侧面相切,若半球的半径为2,则当正四棱锥的体积最小时,其高等于_【答案】(),令,得,当时,;当时,故当时,正四棱锥的体积最小15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 中,底面是 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是 的中点,点 在线段 上,当 _时, 平面 .【答案】或【解析】由已知得平面,又平面,故若平面,则必有,设(),则, ,又,解得或,故答案为或.16已知一个三棱台的上、下底面分别是边长为和的正三角形,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且侧面面积等于两底面面积之和,棱台的体积为_。【答案】1 900 cm3由,得,所以 ,

10、又因为, ,所以棱台的高 ,由棱台的体积公式,可得棱台的体积为: 故棱台的体积为1 900 . 点睛:熟知棱台的体积公式,利用题目中的条件: ,得到;再求体高, ;最后求得体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几何体中,为边长为的正方形,为直角梯形,(1)求异面直线和所成角的余弦值;(2)求几何体的体积【答案】(1) ;(2)【解析】间两向量的夹角,要注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而向量的夹角范围是,解题时注意转化;(2)这个几何体我们要通过划分,把它变成几个可求体积的几何体,如三棱锥和四棱锥,这两个棱锥的体积都易求,故

11、原几何体的体积也易求得试题解析:(1)解法一:在的延长线上延长至点使得,连接.由题意得,平面,平面,同理可证面. ,为平行四边形,.则(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和所成的角. 由平面几何知识及勾股定理可以得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异面直线的夹角范围为, 异面直线和所成的角为 解法二:同解法一得所在直线相互垂直,故以为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异面直线的夹角范围为, 异面直线和所成的角为 ()如图,连结,过作的垂线,垂足为,则平面,且. . 几何体的体积为. 考点:(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几何体的体积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直四棱柱中,四边形为梯形, ,且.过三点的

12、平面记为, 与的交点为.(I)证明:为的中点; (II)求此四棱柱被平面所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体积之比.【答案】(1)见解析;(2) .= ahd,由此能求出此四棱柱被平面所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体积之比(I)证明:延长交于,则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因为 所以,即为的中点 (II)如图所示,连接.设,梯形的高为,四棱柱被平面所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体积分别为和, ,则 .三棱椎, 四棱椎 所以三棱椎+四棱椎= .又四棱柱,所以四棱柱,故. 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三棱锥中, 平面, , , , 分别为的中点(I)求到平面的距离;(II)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平面平面,若存在,试确定的位置,并

13、证明此点满足要求;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 ;(2)见解析.即与为直角三角形又因为, 所以. 由,可知为直角三角形所以,所以,设到平面的距离为,由于,得,解得 因为分别为的中点,所以.又平面,所以平面, 又平面, 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20(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边形是矩形,是的中点,与交于点,平面.()求证:面;()若,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要证AF与平面BEG垂直,只要证AF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由已知GF垂直于底面ABCD,有GF垂直AF,另外可以在矩形BACD中证明BE垂直于AC(可用相似三角形证明角相等);()求直线EG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可用体积法求出E到平面ABG的距离d,则就是所求正弦值,而求棱锥的体积可通过来求得试题解析:证法1:四边形为矩形, 又矩形中,在中, ,在中,证法3:(向量法)以为基底, ,往下同证法1(2)在中,在中, 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