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教学案例分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6738853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点儿》教学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雨点儿》教学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雨点儿》教学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雨点儿》教学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雨点儿》教学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雨点儿》教学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点儿》教学案例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点儿教学案例分析知道怎么写一篇教学分析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点儿教学案例分析,希望能帮到您!雨点儿为人教版小语第一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金波。本文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了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语言活泼,充满童趣。蕴涵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与雨点一起体验给世界带来美好变化后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感受到浓浓的爱。那么教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呢?我认为可从“创设情境感悟品味丰富想象”这三个

2、方面着手进行处理。理论依据如下:、教学中要充分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课是人文学科的基础课程,它不仅要教给学生雄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感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限于教给学生一般的语文知识,还要挖掘教材的人文资源,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看法、对文学的理解、对大千世界的感受传第 1页递给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中要重视开发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兴趣为动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加强同其他学科的联系与融合,让孩子全方位

3、的动、看、说、谈、思、写、唱、跳、演、画、玩。在玩中学、做中玩、活动中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生活要联结起来,在教育情境中形成一个统一体,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根据以上依据,在设计雨点儿一课,我从“创设情境 感悟品味 丰富想象”三个方面展开教与学。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

4、学习语文的乐趣,第 2页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想,“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和感受语文的美丽;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教学雨点儿这一课时,我让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与大、小雨点儿交朋友,并随他们一起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和“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的这一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雨点儿”成为一个有灵性

5、、能和小朋友交流的对象,让小朋友和“雨点儿”一起出发到有花有草或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去。在读读、说说、演演、笑笑中,倾听了雨点儿的心声 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上课,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动,在愉悦的活动中文本内容也就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学生的心里。二、感悟品味,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直觉体验、整体接受、综合感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方法, 让学生在直接、 整体触摸语言现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第 3页素,让学生反复品味,体会表达的精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

6、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雨点儿这篇课文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让学生明了雨点能给植物带来生机和活力,能让有花有草的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在教学时,抓住“你要到哪里去?”这一问句展开全文的教学。有了疑惑才会有兴趣,让学生在读读演演中加深疑惑,播放一段雨后“红的花、 绿的草”、 “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录象片段,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美好的变化,并适时引导学生把他们独特的感受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我认为,这一过程实质是学生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对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学生内心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这也就达到

7、了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三、提炼生活,丰富想象,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在教学雨点儿之前,教师、家长可以在雨天带着孩子去淋雨。 事实上, 孩子很喜欢这样的体验。 亲身感受里雨,就会引发他读文的欲望;阅读时,课文中的一词一句,通过学生进一步体验和想象,转化为色彩、声音、动作 这样的阅读,是一种充满童心的创造。第 4页在教学雨点儿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个迁移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小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它又会给这些地方带来些什么变化?学生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了,通过教师的启发,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很快在学生脑中再现,并能以课文为例说出雨点飘到不同的地方给这些地方也带来了美好的变化。教师在学生表述时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恰当运用语言,让他们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第 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