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法习题Word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737511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荧光法习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荧光法习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荧光法习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荧光法习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荧光法习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荧光法习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荧光法习题Word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荧光分析法一、选择题1. 为了提高分子荧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合适的办法是A. 增加待测溶液的浓度 B. 增加激发光的强度C. 增加待测液的体积 D. 另找能与待测物质形成荧光效率大的荧光化合物2. 下列结构中能产生荧光的物质是A. 苯酚 B. 苯 C. 硝基苯 D. 碘苯3. 荧光分析中,溶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是A. 对有pp*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增大B. 对有pp*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减小C. 溶剂粘度增大,荧光强度减弱D. 溶剂粘度降低,荧光强度减弱4. 荧光分析中,当被测物质的浓度较大时,荧光强度与浓度不成正比,其原因可能是A. 自熄灭 B. 自吸收 C. 散射光的影响

2、 D. 溶剂极性增大5. 在下列哪个pH值时苯胺能产生荧光(苯胺以分子形式产生荧光)? A. 1 B. 2 C. 7 D. 146. 硫酸奎宁在0.05mol/L H2SO4中,分别用320nm和350nm波长的光激发,所制得的荧光光谱A. 形状和荧光强度都相同 B. 形状和荧光强度都不同C. 形状相同,荧光强度不同 D. 荧光强度相同,形状不同7. 荧光光谱分析中的主要光谱干扰是A. 激发光 B. 溶剂产生的拉曼散射光C. 溶剂产生的瑞利散射光 D. 容器表面产生的散射光8. 对分子荧光强度的测量时,要在与入射光成直角的方向上检测是由于A. 荧光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的 B. 只有在和入射光方向成

3、直角的方向上才有荧光C. 为了消除透射光的影响 D. 克服散射光的影响9. 荧光法中,荧光效率F的计算式是A. F=发射荧光的电子数/吸收激发光的电子数 B. F=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吸收荧光的光量子数C. F=发射光的强度/吸收光的强度D. F=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吸收激发光的光量子数10. A. 钨灯 B. 氢灯 C. 元素灯 D. 溴钨灯(1)光度法测乙醇中苯(=256nm)可用 作光源。 (2)荧光计采用 作光源。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用 作光源。 (4)光度法测定KMnO4溶液的浓度可用 作光源。11. 处于第一电子单线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以辐射光量子的形式回到单线基态的最

4、低振动能级,这种发光现象称为A. 分子荧光 B. 分子磷光 C. 化学发光 D. 拉曼散射12. 三线态的电子排列应为A. 全充满 B. C. 基态 D.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推荐精选A. 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大B. 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大C. 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增大D. 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增大14. 在荧光分析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激发态分子通过碰撞回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过程称为振动弛豫 B. 荧光光谱的形状随激发光波长改变而改变C. 荧光激发光谱相当于荧光物质的吸收光谱D. 测定任何荧光物质的荧光强

5、度时都必须严格控制溶液的pH值15. 荧光光度计中第一滤光片的作用是A. 消除杂质荧光 B. 得到合适的单色激发光C. 消除激发光产生的反射光 D. 消除瑞利散射,拉曼散射16. 荧光分析中,滤光片选择的原则是A. 获得最强的荧光强度 B. 获得最强的荧光强度和最低的荧光背景C. 消除散射光的影响 D. 消除杂散光的影响17. a萘胺在酸性中形成铵盐离子,影响荧光的测定,这种影响是A. 共存物质的影响 B. 荧光的熄灭 C. 溶液pH对荧光的影响 D. 溶剂的影响 E. 温度的影响18. 为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必须使A. 激发光足够强 B. 吸光系数足够大C. 试液浓度足够稀

6、 D. 仪器灵敏度足够高19. 如果空白溶液的荧光强度调不到零,荧光分析的计算公式是A. Cx=Cs(FxF0)/Fs B. Cx=Cs(Fx/Fs)C. Cx=Cs(FxF0)/(FsF0) D. Cx=Cs(FsF0)/(FxF0)20. 荧光测定时,观察荧光要在与入射光垂直方向,其原因是A. 只有在入射光垂直方向上才有荧光 B. 各个方向都可观察到荧光,为减少透射光的影响C. 荧光波长比入射光波长小D. 荧光强度比透射光强度小21. 荧光物质的荧光光谱和它的吸收光谱的形状是A. 相同 B. 相同且重叠 C. 对称 D. 相似且成镜像 E. 以上都不是22. 比较荧光物质激发光谱的波长和其

7、发射光谱的波长A. 相同 B. 不同 C. 前者稍长 D. 前者稍短 E. 以上都不是23. 在同一电子激发能态内部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是A. 内部转换 B. 外部转换 C. 体系间跨越 D. 振动驰豫24. 比较荧光的波长和入射光的波长A. 前者稍长 B. 前者稍短 C. 相同 D. 不同 E. 以上都不是25. 光电荧光计的单色器是A. 棱镜 B. 光栅 C. 滤光片 D. 凸透镜26. 荧光物质的分子一般都含有A. 离子键 B. 共轭双键 C. 氢键 D. 金属键 E. 配位键27. 可以改变荧光分析的灵敏度A. 增强光源强度 B. 改换溶剂 C. 降低温度 D. 以上三种措施都28. 物

8、质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以幅射形式放出的能量,称为:推荐精选A. 磷光 B. 荧光 C. 化学发光 D. 电子光谱29. 在荧光分析中,利用较短的激发光进行激发,可以避免 的干扰A. 拉曼光 B. 瑞利光 C. 容器表面的散射光 D. 胶粒的散射光30. 荧光物制裁发射的荧光强度与 有关A. 该物质的吸光能力 B. 照射光强度 C. 荧光效率 D. 与上述三者都31. 下列哪种光的峰位与激发光波长无关A. 瑞利散射光 B. 拉曼光 C. 仪器表面的散射光 D. 荧光32. 下列哪种因素会使荧光效率下降A. 激发光哟度下降 B. 溶剂极性变小 C. 温度下降 D

9、. 溶剂中含有卤素的金属离子33. 激发光波长固定后,荧光波长与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称为A. 吸收光谱 B. 激发光谱 C.分子光谱 D. 荧光光谱34. 物制裁分子吸光后,发出的荧光是从什么能级回到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产生的A. 不同的电子激发态的各种振动能级 B. 不同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C. 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D. 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各振动能级35. 下列哪种因素不可能减少散射光对荧光的干扰A. 改变激发光波长 B. 改换溶剂 C. 升高温度 D. 以上三种措施都可以减少散射光的干扰36. 在同样条件下,测得浓度为0.030mg/ml的罗丹明标准液的荧光强度为60,样品的荧光强

10、度为50,空白液的荧光强度为10,则样品中罗明的浓度为 mg/mlA. 0.020 B. 0.025 C. 0.026 D. 0.024 37. 一般荧光峰的浓度随着溶剂介电常数的增大A. 而兰移 B. 而变短 C. 而增大 D. 并无变化38. 是显著的荧光熄灭剂A. CCl4 B. CHCl3 C. CO2 D. O2 39. 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多半是A. 级性有机化合物 B. 非级性有机化合物 C. 复杂之机物 D. 含有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40. 荧光波长固定后,激发光波长与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称为A. 荧光光谱 B. 激发光谱 C. 发射光谱 D. 吸收光谱41. VitB在440500

11、nm波长光的激发下可发出较强的荧光,而实际测定时选用400nm激发光,其目的是A. 克服溶剂的瑞利散射光 B. 避免拉曼散射光的干扰 C. 消除容器表面的散射光D. 克服溶剂中荧光物质的干扰 E. 消除磷光干扰42. 为了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浓度成正比,必须使A. 激发光足够强B. 试液足够稀 C. 吸光系数足够大D. 仪器足够灵敏 E. 增大试液浓度43. 下列物质中荧光强度最强的物质是A. 环己烷 B. 苯C. 萘 D. 联苯E. 苯甲酸 推荐精选44. 荧光是在下述条件下产生的A. 分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B. 原子外层价电子的能级跃迁C. 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 D. 分子转动能级的跃

12、迁E. 分子从第一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各振动能级45. 下述化合物在荧光分析中产生的荧光效率最大的是A. B. C. D. E. 46. 一种物质能否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A. 本身分子结构和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 B. 激发光的波长C. 本身分子吸光能力的强弱 D. 分子结构中有无极性E. 温度高低47. 在荧光分析中,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加B. 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加C. 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不变,荧光强度不变D. 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不变,荧光强度不变48. 温度升高时,荧光物质的荧光效率和荧光强度A. 降低 B. 增大 C. 不变 D. 无法确定49. 某荧光物质的吸收光谱有两个不同强度的吸收峰,当分别用两个最大吸收波长作激发光时,所得到的该物质的荧光光谱A. 形状和荧光强度都相同 B. 形状相同,荧光强度不同C. 荧光强度相同,形状不同 D. 形状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