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课堂中培养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夏娇云)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73642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家庭课堂中培养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夏娇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家庭课堂中培养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夏娇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家庭课堂中培养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夏娇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家庭课堂中培养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夏娇云)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家庭课堂中培养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夏娇云)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家庭课堂中培养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夏娇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家庭课堂中培养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夏娇云)(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家庭课堂中培养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宁波市第三幼儿园 夏娇云摘要:感恩是一种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幼儿进行感恩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家庭教育是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教育场所,我们决定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周末家庭课堂”活动,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开展感恩教育。探索通过“周末亲子游戏”、“节日家庭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家庭课堂”,帮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让幼儿学会感恩。关键词:感恩 家庭课堂 感恩教育一、 问题的提出在当前的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

2、,不知责任。同样,在小班的孩子身上,这些特征就更为明显,家长经常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中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家中有好吃的东西一定要自己吃,不愿意分给大人或长辈;看见想要的玩具就一定要买;上幼儿园路上要爷爷奶奶背感恩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有许多描述感恩的语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是到了现在,这种美德正在逐渐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特别在我们的孩子身上,造成种现象的原因是孩子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父母宠,外公外婆疼,爷爷奶奶爱,六个人围着他一个人转,价值把养育孩子当成自我情感的满足,给孩子处处创造优厚的条件,他们

3、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认为是应该的,从来没想过要孩子的回报,这中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是很多孩子都认为自己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使孩子只要求别人关心、爱护、让这自己,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感恩是一种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康的人,因此,从小让幼儿学会感恩是我们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二、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可行性人格心理学认为,人在6岁以前就已经奠定了其人格的基础,后期的教育与塑造只能在这个基础上起作用。感恩意识的获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一个人幼年时没有种下“善” 的种子,几乎不可能要求他成年后

4、成为一个乐于助人、施恩不图报的人。国内外的不少研究也表明:在个体的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期间,个体处于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中,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远的影响。小班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对幼儿进行感恩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谓“感恩”,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恩的理解是“恩即恩惠,就是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感恩是“对别人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

5、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互相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我们采取家园合作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是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教育场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幼儿感恩教育中的首席老师,家庭是幼儿获得感恩意识的第一个平台。首先,在家庭中,父母与幼儿的接触是一种全方位的密切接触,可以随时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对幼儿潜移默化地实施感恩教育,这符合道德教育的养成性特点,教育效果会更加深刻有效。其次,家庭对幼儿给个性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幼儿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对幼儿感恩意识与行为的形成来说,家庭同样起着首要的决定性影响。因为孝敬老人、尊敬父母、爱护

6、关心亲人等内容必须在家庭情境中实施才能取得实际效果,而家庭中父母等人的榜样角色作用对幼儿感恩行为的习得也有较大的影响力。但是,在现代的父母当中很多父母虽然知道一些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缺乏相应的指导和坚持的恒心,出现了有心无力的现象。因此,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周末家庭课堂”活动,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开展感恩教育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三、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探索通过“周末亲子游戏”、“节日家庭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家庭课堂”,帮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让幼儿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和分享,知道关心身边的人,关心父母、老师和同伴;能和别人分享自己的

7、玩具、食物,分享自己的快乐。让孩子学习掌握生活中的礼仪;能尊重父母、长辈,会与成人礼貌的打招呼,接受别人的帮助会表示“感谢”等。四、 实施方法及策略让 “感恩的心”伴随着孩子的一生健康成长,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目前随着独生子女教育出现问题的增多,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怎样进行感恩教育还是比较茫然的。因此,在开展“家庭课堂”活动时需要有针对性地通过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方法,和家长一同展开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一)、通过家教资讯等信息学习,帮助家长掌握感恩教育的科学方法。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幼儿园网站、班级论坛、班级QQ群等平台,向家长提供有关感恩教育方面的知识,以及在家庭中怎样培

8、养孩子感恩的心的资料和方法。首先从家长的角度,思想、以及自身的行为出发,为幼儿创建一个感恩的氛围。比如,爸爸妈妈之间恩恩爱爱、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牵挂;家长努力与孩子之间建立宽容而不纵容、关爱而不溺爱、平等民主、严慈相济的亲子关系;家长对老人充满尊敬、关爱与感恩之情。这些情感关系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实际行动体现出来的。在一般的家庭中,尤其是家长对待老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爱心、感恩之心的影响最为直接、最为深刻。日常生活中,我们自然而然就做的,比如:经常带着孩子看望老人,和孩子一起给老人买礼物、生活用品等,经常陪老人散散步、给老人捶捶背揉揉肩、给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在做这些小事的过程中,

9、孩子会逐渐体会到家长对老人的孝敬、关爱之心、感恩之心。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也让家长参与到了感恩行动中来。(二)、以“节日家庭活动”萌发孩子的感恩意识感恩教育在“家庭课堂”中有非常关键性的“节日家庭活动”,因为,在很多节日中是与感恩教育息息相关的,如:“中秋节”、“父亲节”、“母亲节”、“三八妇女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契机。而且,这些节日活动,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由关爱单独的个人扩展到关爱个人所属的团体或集体乃至社会。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些相关的节日课堂活动,我们在课堂建议中,不仅为家长准备了相关的知识资料,还为他们设计了一些能让孩子体验到家庭亲情、互相关心的活动内容和环节

10、,而且,在活动方案中还结合家长对孩子进行心理提示的指导语言,并给家长提出了观察的仔细要求,每次活动都进行记录分析。如:“中秋节”活动,我们和家长一起设计了一个“中秋赏月”的活动,并向家长介绍了活动的意义“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是全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分享快乐的好日子。所以,我们在这里设计了一个中秋赏月的亲子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了解中秋节是人民观赏圆月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里全家团圆的喜庆气氛,培养孩子尊敬长辈及愿意与家人分享的情感。”我们还为家长观察孩子制作了一个便于记录的表格,内容包括:孩子能用语言邀请家里的每一个人吗?孩子分月饼时,能否做到先分给长辈,最后分给自己?孩子在活动中的情绪表

11、现怎么样?等等。使孩子通过多次这样的活动,体验到家庭中浓浓的亲情,亲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爱”的种子,萌发了感恩的意识。(三)、以“亲子互动游戏”的形式引导孩子养成表达感恩的行动习惯行为是表达一个人意识的最好途径,除了要萌发幼儿的感恩意识,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孩子经常表达感恩的行为习惯。因此,我们也在“家庭课堂”的第三部分,为家长和孩子设计了一些“亲子互动游戏”,通过家长周末休息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而在这些游戏过程中,涉及到了家长在行动上引领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感恩的心态,学习关心家人、帮助别人的一些具体方法。如:“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我帮奶奶捶捶背”、“餐桌

12、上的礼仪”。如:我们在“餐桌上的礼仪”的周末亲子游戏中为家长提供了简单的活动建议: 准备:1、一顿早餐。2、提前和家人商量好,要配合着来教育孩子。过程:1、把孩子找来,告诉孩子今天分配给孩子一个任务,招呼家人共进早餐。2、指导孩子按辈分去叫家人吃早饭,要鼓励孩子们称呼所叫的对象,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要说:“早上好,请”之类的礼貌用语。3、招呼家里人吃饭时,家长要教育孩子要先让长辈入坐,等长辈都坐下了,自己再坐,等长辈动筷子了,自己再吃。4、吃饭时教育孩子姿势要端正。吃完后,帮助大人收拾好餐具。5、吃完后,请家人给孩子的表现打分,并且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评价。评价:孩子得分:满分为10分,

13、你们认为孩子有几分就涂几颗星。 五、效果通过一年的家园教育和亲子之间互动的游戏,家长们学到了许多育儿方面的科学知识,了解到了许多能轻轻松松关爱孩子,以及让孩子学习关爱别人的方法,增进了亲子的情感。更多的是让幼儿感受到了亲人之间重要的情感,也知道了要关爱身边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做出实际的行动来,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个感恩的心。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在慢慢地学习付出。(一)、有一颗关爱的心他们虽然只是小班的小朋友,但是他们已经学会了关心身边的人,班里有小朋友哭时,他们都会把自己的餐巾纸拿出来给小朋友擦眼泪;在四川大地震期间,小朋友和大人一样每天都会看电视,在晨间

14、谈话时和小朋友交流自己得到的信息,还拿出平时积极的压岁钱和买玩具的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在我们组织的爱心义卖中,他们都拿出了平时自己最喜欢的和最新的玩具作为义卖品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已经让我们看到我们的孩子有了一颗关爱他人的心。(二)、有文明的行为习惯除了关心别人,幼儿在文明行为习惯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每次来园都能主动向老师问好,每次分点心时幼儿都会主动向保育员老师说谢谢;每次有小朋友过生日,带了礼物分给小朋友时,他们都会主动说谢谢;每次吃饭有人掉饭粒时,孩子们都能第一时间想到农民伯伯辛苦种粮,不能浪费粮食。虽然,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对小班孩子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和一个良好习惯的开始。 (三

15、)、乐于分享有小朋友在过生日带了礼物给全班的小朋友,小朋友在放学的第一时间就告诉大人,“我今天收到*的礼物了,我对他说谢谢过了,下次我也要把礼物带来给大家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报告,但是也体现了孩子能心存感谢,知道要回报别人。家长也反映,在家也愿意与大人分享食物,知道要把好吃的东西先给老人吃,自己要最后吃。六、反思:感恩教育就蕴藏在生活中,就蕴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键是,我们教师和家长都要做个有心人,从自身做起,抓住教育契机,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孩子。任何心灵教育、育人教育都不是一蹰而就的事情,而是持之以恒进行熏陶、教育的自然结果,感恩教育也不例外。幼儿时期的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就要做到“润物细无声”,达到“水到渠成”这么理想的教育效果,自然应该是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而家庭正是一个最为理想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有时也不仅仅是家长的事情,我们幼儿园老师作为一个相对比较专业的教育者能为家长提供的不只是知识或信息,有时,实实在在的帮助家长开展一些有目的、有系统的游戏和教育活动案例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纪宝康 , 亲子活动方案,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6-1 (2)黄希庭 , 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5-1(3)现代汉语词典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商务印书馆 ,2005-6-1在江东区2008学年幼教学科论文评比中获得三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