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调查的总结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73529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调查的总结2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调查的总结2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调查的总结2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调查的总结2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调查的总结2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调查的总结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调查的总结2(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调查的总结 不知不觉我们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已经结束了。同学们各有收获,而我的收获就是能够有幸参加学校组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调查参与这个调查,在系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完成了此次调查,参与这次调查让我获益良多。 现将该次实践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调查范围:XX省xx县x村 调查对象:本村村民 主要的调查方式:采用访问和访谈的形式 调查的目的。了解农村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和出现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农村工作提供参考。 此次调查让我看到了现阶段农村的发展现状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农村的影响,同时也不免发现一些问题。 改革开发之后,农民的思想相比以前有了比较大的解放。他

2、们积极的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走出时代生活的家园,奔向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之后又为国家的建设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但是他们在为我国城市化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己的家园却是破旧不堪,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地方。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农业的鼓励和扶持,尤其是202X年免去了在中国长达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民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好日子,继此之后,国家还在今年基本建成覆盖全部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河南的农民,只要年满60岁的都可以每个月领取60元的养老金, 相信以后还会不断的增长,这样的事情在以前任何人都是不敢想的。 除此国家的物质和金钱上扶助之外,也不断有一

3、些惠农益农的政策出台,但是虽然有了政策的扶持,农民自身的问题也是有的。 第一、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较低。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高中以上的教育,长期在家以务农为主,改革开放后,思想有所解放,逐渐走出家门,到大城市谋生但是因为学历、能力有限,素质不太高多数是从事建筑等体力工作。缺乏专业技能的培训。 第二、儿童辍学现象频发。虽然国家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还是有未满周岁辍学人员,又因独生子女家庭的速增,中小学校招生一年不如一年,多数学校招不满。教育资源多有闲置。 第三、乡镇企业的艰难之路。随着政府政策的放宽,在外生活成本的提高,回乡创业人员也逐步增加。但是农民也有自己的担心,自己挣钱本属不易,投资做生意万一

4、赔掉那可是什么都没有了,资金问题是乡镇企业的最大难题,破解此问题还有政府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尤其是资金信贷方面的问题,减少申贷流程和加大对政策的解读使之更详确明白等等。 第四、农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严重。由于本地区处于中原腹地,历史文化影响较深,所以改革开放初期外出人员并未太多,大多数是在90年代以后才渐渐走出家门,所以现下,农村多事孤寡老人和留守妇女和儿童,麦忙季节劳动力虽有回归,但仍是杯水车薪。政府或应该加大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走科技兴农之路,为农民提供好的粮种,在农忙时节帮助农民。这些方面,我们的政府还有很 多功课要做。 作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关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

5、建设和发展是我们的必修课,我们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做出成绩就必须关注我国的社会的各个方面,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有益的探索,从而找出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次的社会调查使我更加了解我们专业的重要,尤其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建设时期,专业的、合格的人才更加紧缺。作为一名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我们也有义务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出一份自己的力量。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也受益无穷。 第一、使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自己的专业。我学的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专业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因为学校的专业课程安排合理,大一我们就学习了现代

6、社会调查方法这门课程,刚好此次调查能够发挥一下,使我们学有所用。同时也使我们知道知识一定要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产生无穷的能量,才能不辜负学校、老师以及家长社会对我们的期望。 第二、要合理安排大学的时间,多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大学时间虽说是四年,但也是匆匆而过的,如果我们不珍惜,而去玩些无聊的游戏,我想大多数同学在毕业时会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不会,甚至连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会不甚精通,更别说去找工作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时刻警醒自己,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每天都有目的的去学习才行。 社会实践是一种磨练的过程,苦累是在所难免的,然而快乐是主旋律。因为在做社会调查的同时也加深的我与乡亲们的感情,加强了对家乡的了

7、解,也明白了农民们的不易,在感动之余,也使我加深了对自身的认识。通过这次实践,我也对自己也有了一个全新的科学的定位,对自己的不足也有了清醒的认识,比如专业知识的欠缺,人际交往能力、处事应变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也为以前不了解实际情况,不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而乱下结论的行为感到汗颜。 也许只有跌倒了,才能走的更好;也许只有疼过了,才能更成熟。一次简单的社会调查却教给了我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成了我以 后人生不可或缺的宝贵的财富,给我生活阅历又添上了浓重的一笔。河南城建学院工商管理系 02X年9月6日 第二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 一、X县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及转移现状

8、g (一)全县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据农村住户调查:202X年全市农村劳动力为26.6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4.8;从性别结构看:男劳动力占54.85,女劳动力占45.15;从所从事的行业看:第一产业占69.7,第二产业占10.76,第三产业占9.53; 从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看: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3.7,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7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37,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34,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3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从以上结构可以看出: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性别结构较为合理,但劳动力水平较为低下。 (二)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科

9、技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农村“人多田少”现象的日趋严重,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一股热潮。据调查:全市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8.5万人,其中省外7万人,省内6万人。上半年新增转移人数1万人,其中女性1.07万人;在新增成员中有06万人接受了职业培训。总体上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gt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在广东沿海地带。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较以前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民不再满足温饱型生活。加上经济发达地区的高工资、高收入的强大吸引力,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内部冲动和外部拉力作用下,近几年大规模地

10、向广州、深圳一带转移。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为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从而吸引了更多农民前往这些地方打工赚钱。据调查,我县上半年外出打工的就有4分布在广州和深圳一带,少数分布在省内其它地市.gt 2、 二、三产业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据调查。农村输出的劳动力有74.从事工业和建筑业,其次是商业、餐饮等服务业。男性绝大多数从事建筑业的住房建筑、装修以及电工、木工等工作,女性主要从事制鞋、电子装配等工作。也有些举家外出承包田地种西瓜、养猪等,但为数不多。其他主要从事各种服务行业。 gt 3、劳动力就地转移人数明显增加。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是(1)近年

11、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趋于饱和;()一些重点工程在全县相继开工建设,沿公路两侧新开办许多采石、水泥预制件等配套企业以及公路建设工地均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3)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吸引了一部分劳动力回流。 gt 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兼业性。目前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民与土地紧紧地联在一起,大部分非长期性外出务工的农民,往往是既“忙外”又“忙内”,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耕种。 t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gt近几年全县外出劳动力人数虽逐步增加,但转移的速度却有所趋缓。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gt 、转移的劳动力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低学历的偏

12、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和有专业技术的较少。低素质的劳动力只能从事赃、累、苦、重等工作,很难找到理想的岗位,挣得满意的收入。 gt 2、两广和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基本趋于饱和。由于沿海发达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劳动力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各大城市的部分企业不景气,下岗工人和失业人员大幅增加,面临城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双重压力。因此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 gt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多属自发性、盲目性,使得外出务工人员的利益和权力难以得到保证。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自发的多,有组织的少,政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基本处于无序流动

13、状态。由于缺乏宏观调节手段,劳动力输出后的情况无法了解,利益无法保护,如发生劳资纠纷或工伤事故等也无人过问。少数人因找不到工作就出现偷、盗、扒、窃等违法乱纪现象。也有少数人借打工之名,外出超计划生育。 t 三、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gt根据以上情况加以分析不难看出。今后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如不及时更新,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挣得满意的收入已是越来越难。要想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总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大,必须积极地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全县劳动服务中心已初步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 g 1、建立乡镇劳动保障站和劳动信息网络,形成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不冒烟的工厂”,是投资少、见

14、效快的扶贫工程,是不交学费的“商业大学”,也是全县这样一个城镇化水平不高,工业基础薄弱,经济落后地区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积极稳妥的开展好劳务输出,全市就业服务中心利 第三篇。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近几年来,X县区非农产业发展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民非农产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民外出打工收入、本地乡镇企业工资收入和农村家庭经营 二、三产业收入,这三种收入途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紧密相联。其中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家庭经营 二、三产业代表了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而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奔钱途的最有效途径。之 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增

15、长主要有着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转移劳动力获得的较高收入,直接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收入水平;二是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降低了农业劳动力总量的增长速度,甚至直接减少了农业劳动力的总量,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间接地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因此,摸清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当前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工作。 一、基本现状 通过千户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分析,我区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打工地点主要以市内及周边县市为主。调查表明,全区共有1736名劳动力。有1083个外出打工者,其中有8694人对打工地点进行了详细答述:在本市内打工人员有8357名,占回答问题的外出打工人数的12%。其中又以聚集在市域中心的打工人员为最多,有359人,占市内及周边县市打工人数的41.34;到市区外打工的人数较少,所占比重不大,仅占4.13%。从调查结果看,打工人数足迹所到之处有3个省市区,但打工人数在30个人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