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公开课及反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73160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公开课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公开课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公开课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公开课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公开课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公开课及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公开课及反思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放大镜、摄影机和投影仪。2、了解实像和虚像,能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特征。3、会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确定像的位置。二、过程和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摄影机的过程,说出摄影机的成像特点。2、经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特点。三、过程和方法1、经过模拟摄影机的制作和使用,取得成功的喜悦。2、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和生活实际的意识。学情分析: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爱好很浓。学生对虚像和实像有一定的了解,对

2、三条特殊光线也是比较熟悉。教学资源:老师:光具座蜡烛打火机真摄影机放大镜学生:一个凸透镜片,一个有支架的凸透镜保鲜膜(观察白板上投影问题)白纸透明胶带两个直径不一样的圆纸筒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2分钟)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光学器件中用到了透镜?分别是什么透镜?生:放大镜、摄影机、投影仪、远视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用到了凸透镜。近视眼镜用的是凹透镜。说明:开普勒望远镜有物镜和目镜全部是凸透镜的;伽利略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反射式望远镜,物镜是口径很大的凹镜做的,目镜是凸透镜。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来学习这些生活中的透镜。(板书课题)这一节课,我们关键学习放大镜、摄影机

3、和投影仪。二、知识建构(一)放大镜(10分钟)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放大镜。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利用放大镜观察近处的物体,你看到的物体。a、是正立还是倒立的?b、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c、是实像还是虚像?生:回想既猜想。师:要想知道我们的回想正确是否,我们必需经过试验来探究。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放大镜观察物理书本封面上的字。说说你看到的像有什么特点?生:观察并得出结论。师:你是怎样知道你所看到的字是实像还是虚像的?生:将白纸在被观察物体的另一侧移动,直接观察白纸,在白纸上无法看到像,因此放大镜成的是虚像。说明:学生可能将白纸放在被观察物体和透镜中间,这么,老师可引导学生回想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怎

4、样放置光屏的。也能够问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白纸,还有光线照射到凸透镜上吗?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是否也是正立放大的像呢?生: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倒立、缩小的像)师:为了发挥放大镜的功效,既看到被观察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我们必需将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而且必需将物体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光路图)(二)摄影机(15分钟)师:有关摄影机的结构,你知道多少?生:镜头、胶卷、调焦环、光圈和快门。师:对学生提到的结构进行简单介绍。(投影实物)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关键用来成像的。胶卷关键是为了承接像的,相当于光屏。它的表面涂有对光敏感的物质,溴

5、化银,曝光后胶片表面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改变,便统计下物体的像,将感光后的胶卷进行显影、定影后就成为我们传说的底片。调焦环关键是调整镜头到胶卷的距离的,使我们看到需要的且比较清楚的像。光圈和快门全部是控制镜头进入光线强弱的,胶卷假如曝光时间太长或太短全部不会得到清楚的像。现在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摄影机全部是依据外界环境的光线强弱和距离被拍摄物体的远近,来自动调整进入镜头的光线和镜头到胶卷的距离的,因此我们戏称其为傻瓜摄影机。说明:有关摄影机结构,学生只要说出镜头和胶卷即可。假如有额外的结构,老师再做补充。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作摄影机?生:想。师:介绍提供器材:两个口径不一的纸筒、凸透镜一块、塑料薄膜(光屏)、胶带(自备剪刀)。学生阅读教材p63想想做做,依据老师提供器材,设计制作摄影机模型的思绪。等下我要请小组的代表介绍你的设计思绪。生:介绍设计制作思绪。说明:在这个过程,老师能够针对学生设计思绪,引导学生将薄膜插入圆筒内,而不是对着明亮的室外。引导:薄膜相当于摄影机结构的哪一个部分?应该放在暗室中还是明亮的室外?因为胶卷表面有感光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