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生是教师之本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725530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学生是教师之本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爱学生是教师之本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爱学生是教师之本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学生是教师之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学生是教师之本(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学生是教师之本爱学生是教师之本,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本的美德。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教师作为终生职业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当教师的首要条件,孔子说:“教不倦,仁也。 他把“仁者爱人”的精神倾注在学生身上,对学生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他还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孔子对学生极其热爱,全面关心,堪称爱生典范。他对学生思想品德、专业才能以及日常生活无不关怀备至。他关心学生志向,多次让学生“言志”,并加以指导;关心学生的出路,负责推荐学生的专长;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在教育教学中“无私”、“无隐”,学生家中有困难,他设法

2、给予帮助;学生有病他亲自探望;学生不幸早亡,他悲痛欲绝。他时常和学生生活在一起,或讨论学问,或谈笑歌舞,或到河里沐浴,真是做到了师生打成一片,感情深厚。孔子对学生的热爱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敬。学生敬佩孔子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教人得法;孔子有病,学生焦急万分,服侍在旁;孔子死后,学生守丧三年,决心继承其遗志,传播他的学说。孔子与其弟子尊师爱生的佳话为人们世代流传。朱熹也是“诲人不倦”的典范。他对学生充满深厚的感情,他的学生评论他“讲论经典,商略古今,率至夜半。虽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脱然沈疴之去体,一日不讲学,则惕然从为忧。”他曾尖锐批评过学生中师生关系不好的现象,“师生相见,漠然如行路之人”。

3、他晚年被贬,仍讲学不息。他去世时,官方曾严加监视,不让送葬,但四方弟子不避风险前来者仍有千人之多,可见师生感情之深。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从康有为、梁启超到蔡元培、李大钊、杨贤江、陶行知无一不是怀着深厚的情感去培育学生,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感人的事迹。蔡元培被毛主席称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伟大精神,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被毛主席称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优秀教师无一不是热爱学生的模范。马芯兰、丁榕、张明珠、宁鸿彬、孙维刚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教师的爱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呢?教师的爱是教育的桥梁。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

4、。”教育学生不能只靠语言,必须有情感的投入。抽掉情感的教育是挫败的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学生把教师作为可以信赖的人,师生只有心与心相契,情与情交融,教育才能为学生所接受。教师的爱是教育的推动力。教师的深情厚爱使学生产生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现代心理学,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很好的解释。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以他对人类基本需要的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动机论”,认为人具有种相同的基本需要:A生理需要:饮食等等。B安全需要:生活有保障而无危险。C归属和爱的需要:与他人亲近、受到接纳、有所归属。D尊重需要:胜任工作、期待赞许和认可。E认识需要:求知、理解和

5、探索。F审美需要:秩序和美。G自我实现需要:实现个人的潜在能力。 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级的。自我实现是指个人特有的潜在能力的发挥、创造力的发挥。只有一个人各种需要都能得到满足时,才能有最充分、最旺盛的创造力。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满足时,人们就有爱的社会情感和归属需要,既接受他人的爱又给予他人爱;既能接纳他人,又被他人所接纳;以后又出现尊重需要,包括自尊、自重,被他人尊重和正确评价的需要。学生的自尊、自重是前进的内驱力,启动它需要教师的爱。教师的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某些态度品质,为此,

6、他认为教师应有四方面的态度品质。第一,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第二,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第三,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情感和意见;第四,深入了解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他提出,教师要创造一种促进学习的真诚、关心、理解的气氛。人的思维活动受情感制约。在智力发展中,不能没有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思维中。作家魏巍曾撰文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他曾是个数学尖子,一度重理轻文,是后换的一位数学教师改变了他的一生,那位数学教师有着“冰冷的心,冰棍的脸,枯燥的语言,古板的眼”。恰巧这时他又遇上了一位知识渊博、和蔼可亲的语文教师,这使得他的一生发生了喜剧性的变化,他放弃了当数学家的理想,弃理从文而成为一名

7、作家。现实中,类似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教师的爱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情感。情感只能靠情感去熏陶,情操只能靠情操去陶冶。热爱学生的人才能培养出热爱祖国的人,而厌恶学生的人有可能培养出厌恶社会的人。冰心在为应当尊敬的人一书作序时写到:“从我的人生经验中,除了父母之外,一生自幼至老,在学识的成长上,人格的修养上,都是受益于老师的教诲,时至今日,每逢在生活中有情绪上的波动或工作上的挫折时,我总能从回忆中的某一位老师的充满慈爱的教诲中得到安慰。我深深感到爱是教育的基础。”爱学生不是在师范院校的书本上和课堂中学到的,这种情感产生于教师的品格和职业道德,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凡是有作为的教师都是从这个问题做起的。因为爱学生是教师之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