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散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672332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文言文阅读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文言文阅读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文言文阅读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文言文阅读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散文(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散文自2006年以来,文言文的散文阅读开场在高考试题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各种题材的散文便雨后春笋般地进入了高考命题专家的视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古代散文主要有写景状物类.写人叙事类.议论性散文等。其中,写人叙事散文与史传文都以刻画人物为中心,考生只需要梳理出作者围绕中心人物写了哪些事情,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即可今年高考试卷中,考察散文类的省份有*.*.*.*.*.*.*.*二,与史专体可以说平分秋色,纵观今年的高考试卷发现:1.侧重考察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过去理解文句含意的试题全用选择题,而从2002年起,则改用考生直接翻译的试题。看起来只是题型的变化,实际上对文意理解的要求更高,而且

2、它把对文意理解的考察和语言形式的考察结合在一起,更具有综合性。2.更强调根据语境来答题。现在的古文阅读的每一道试题,都要以对全文的正确理解为背景,都要以对上下文句的正确分析为条件,方能作出正确答复。即便是理解常见实词的含意.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判断,几乎找不到凭借死记硬背来答复的试题。至于翻译文句.筛选信息则更需要凭借对语境的正确分析。一.09年*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21世纪教育网书沈通明事21世纪教育网汪琬21世纪教育网*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

3、。通明匿仰妻子他所。21世纪教育网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假设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变*,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高考资源网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异,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

4、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高考资源网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高考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假设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21世纪教育网【

5、解析】文言文阅读,取材发生重大变化,与兄弟省市卷趋向一致:关注外乡文人小品。书沈通明事以简洁的叙事为主,用精当的议论收尾。作者汪琬,清初三大散文家之一,其文风,一般论者认为受欧阳修影响,其文章简洁有气,似柳子厚,选文是其代表作之一。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21世纪教育网 A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21世纪教育网 B皆逡巡引却引却:后退 21世纪教育网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高大21世纪教育网 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21世纪教育网【参考答案】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察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

6、误设置在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为率领,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6以下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3分)21世纪教育网通明匿仰妻子他所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21世纪教育网假设辈亦知沈将军耶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21世纪教育网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21世纪教育网 A B C D21世纪教育网【参考答案】A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考察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解析】抓住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即可。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21世纪教育网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

7、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21世纪教育网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21世纪教育网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观察,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21世纪教育网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21世纪教育网【参考答案】C【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考察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解析】C 项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观察,但两人一见

8、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中后半局部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21世纪教育网 (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21世纪教育网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21世纪教育网【参考答案】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解析】第句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9、,重点落实在购悬赏缉捕.妻子妻子儿女和踪迹追踪行迹上;第句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主要点在家居在家居住.异之认为他是奇特的;第句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分别落在然而虽然这样,则.卒最后和与通欤上。文言文材料面孔似乎陌生,但实际阅读难度并未增大,与前两年持平。翻译:*的沈通明,曾经做过前明朝的总兵官。他行侠仗义,重义轻财,士大夫都称道他。顺治二年,先前有个巡抚叫田仰的人,一向知道沈通明的为人,很是礼待他;等看到明朝大势已去即将灭亡,于是就把家人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浮海远去。沈藏通明匿田仰的妻子和孩子到其他地方。恰逢清军渡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当时沈通明已经不

10、出门很长时间了。围捕的人包围了沈通明的住所,沈通明来到卧室,饮酒几碗,撕裂束帛缚上他的爱妾,背在背上,持上骑手的弓箭出门,大叫道:你们也知道沈将军吗!于是上箭对准围捕的人,围捕的人都左右躲闪后腿。沈通明迅速地跑开,和他的爱妾斗得以脱险。租赁房屋定居到*,改变*,以卖卜糊口。不久爱妾死了,很是无聊,削发为和尚。后来,又脱去僧服,去北方邓州拜访老朋友。沈通明,是个身材高大的大丈夫,有漂亮的胡须,把饮酒作为豪爽的事情。每次喝醉之后就在邓州的街市上大呼小叫,全街上得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公子篯,邓州人,向来在江淮间有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了解到沈通明的住址,

11、徒步前往和他交谈,沈通明默不作声。等知道是彭巡抚,才非常快乐地如实相告。彭公抓住他的手说:先生的状貌稍畀,一定有物色的,不是我其谁为鲁朱家呢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与沈通明纵酒,非常快乐。住了很长时间,遇大赦才得以外出。沈通明少年以勇力著名,曾经和强盗决斗,强盗用箭射中他的胸部,沈通明即拔箭撕开甲裳裹好他的创口,去追逐开弓的强盗,最后杀了那人才回来,一军将士都钦佩他。如今年已八十多岁,膂力稍衰减了,饮酒还不减少时,任侠自喜,还像过去一样。明朝末年正当战争的时候,四方奇才辈出,像沈通明这样的人,全都是倜傥非常之人,这都是我向来所听到的。其他流落淹没,不被我所听到而不能够以纪记载下来的人,又不知多

12、少人。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当这个时候,或有这样的人而不被重用,或任用他们而不能够用尽他们的才能。至于庙堂执事的大臣,不是淫邪朋比就是怀禄耽宠之流。当天下一旦有事,这些奸臣不独掣那些人的肘,一定还要添油加醋,落井下石。等到一旦大势已去,束手无策,就会笼统地诬称天下没有贤能的人才。哎!难道是真的天下没有贤才吗二.09年*卷阅读下文,完成811题。人有明珠,莫不贵重,假设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於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假设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

13、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假设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迳,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假设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假

14、设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古人云:鸟栖於林,犹恐其不高,复巢於木末;鱼藏於水,犹恐其不深,复穴於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译文:人有明珠,没有不视之为珍贵的,如果拿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珍贵,见到金银钱帛不惧怕法律的惩罚,立即直接收受,这就是不爱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更加珍贵

15、的性命,怎么能用它来换取财物呢群臣如果能够全力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利于百姓,则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一律不能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赃物贿赂暴露以后,自身也将受到损害,确实是可笑的。贪财的人并不真正懂得吝惜财物。例如内.外朝官五品以上的,俸禄优厚,一年所得到的收入,那数目本来就多。如果收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不过得到几万,一旦暴露出来,俸禄就会被削除,这难道是懂得吝惜财物吗?谋求小的收入却失掉了大的利益。从前公仪休生性喜欢吃鱼,但他不收别人送的鱼,他就能长久吃得上鱼。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诗经说:大风生成因为有隧道,贪财的人败坏同类。这确实不是错误的话。过去秦惠王想征伐蜀国,不知道去蜀国的路径,就雕刻了五头石牛,在牛尾后放着黄金,蜀国人见了,以为石牛会拉出金子。蜀王派遣五个力士拉石牛进蜀。道路修成,秦军随后进攻,蜀国于是灭亡。汉朝大司农田延年贪赃三千万,事情败露后自杀身死。如此之类的事情,哪里能够记得完!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像朕敬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