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715237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韶山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韶山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韶山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韶山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韶山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韶山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汇报 *村位于*镇西南方向,毗邻*风景区,现有6个村民小组,816户,2453人,6个党小组,党员9名。版土面积800亩。22X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99万元,人均收入2540元。该村文化底蕴丰厚,有祖辈传下来的建东花鼓舞和花鼓戏,并组建了群众喜爱的舞狮队和管乐队,称得上是民间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花鼓之乡。 近三年来,村两委班子以实现“多经发展基地化、退耕还林绿色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村庄整洁城镇化、民主管理制度化、群众文艺特色化”为目标,团结带领全村人民,克难奋进,努力拼搏,硬化村级道路公里,高标准建设多经园50亩(其中柑桔0亩,茶叶00亩),累计化债87万元,建房4户

2、、砖混结构住房达60%,逐步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小康村庄建设四大突破,多次被省、市、县授予“安全文明示范村”、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先进单位、“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抓法 自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开展以来,建东村抓住活动契机,紧紧围绕“创五好、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主题,结合届期目标,以班子建设为核心,以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小康村庄建设、和谐农村社会建设,精心规划,扎实推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强龙头,围绕“五好”创建,增强班子实力 建东村现有两委班子4人,平均年龄43岁,

3、高中文化程度人,女同志1人。近年来,建东村以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为载体,在班子建设、制度规范、民主自治上做足了文章。 一是抓班子,提升自身素质。近年来,建东村始终以强化班子自身建设为首任,狠抓班子日常学习教育,加强两委班子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与理解,并坚持日学习、周总结,提升班子整体政治素养。特别是在当前开展的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村两委班子积极投身学习,并做到“四带头”,即带头以一名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集中学习、带头自学、带头讲课或做形势报告、带头参加学习心得交流,不仅在深入学习中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理论素质,同时也为广大参学对象树起了一面标杆,发挥了良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二是抓制

4、度,规范干部行为。建东村在村干部管理中,以规范制度为抓手,通过建立并认真执行党支部议事规则、党内监督制度、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村务、财务”双公开制度及村民议事恳谈会制度等,增强了村务公开的透明度,融洽了干群关系,营造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是抓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党员队伍是整个支部建设的支撑和落脚点。建东村在积极抓好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重点以“双建双带双培”工程为平台,培育党员不同类型的“双带”标兵10名,其中:经济能人人(刘华、谭金凤)、勤劳致富标兵人(金开树、付德超、付德刚、付瑞华、付承义、陈士喜、付永家、高德银)。同时,积极为支部输送新鲜血液,每年培养积极分子2名,发展党员1名。通过开展创“五好”基层党员组织活动,班子建设明显增强,工作机制逐渐规范,发展业绩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内容总结(1)韶山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汇报 *村位于*镇西南方向,毗邻*风景区,现有6个村民小组,81户,2453人,个党小组,党员9名(2)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