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71491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摘要】在中药广泛用于医疗事业,且随之走向世界的今天,服用中药浮现不良反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长期以来,人们始终觉得中药是安全、有效、无毒的,正是由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问题存在片面结识,中药的毒副作用往往容易被忽视,本文将就中药安全性评价、中药安全性问题及中药不良反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核心词】中药安全性、中药不良反映1中药安全性的进展1.1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正以它神奇的魅力和功能征服着整个世界。长期以来,人们始终觉得中药是安全、有效、无毒的。有些中药药物广告也往往片面或夸张宣传疗效,而对其毒副作用及也许发生的不良反映避而不提或避重就轻,而患者在用药时也往往忽视

2、中药的用法用量及其毒性,形成了结识的误区。正是由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问题存在片面结识,中药的毒副作用往往容易被忽视。1.2中药自身具有几种特点:纯天然、药性平和、毒副作用小,人们总是觉得服用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长期、过量或者不恰当使用中药状况时有发生,这样必然会引起中药安全性问题。.中药的安全性问题2.近年来,国内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将中药安全性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如马兜铃酸事件、龙胆泻肝丸事件、鱼腥草注射液事件、云南白药事件;1不仅如此,国外也常常报道中草药的严重毒副反映。22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老式觉得没有毒性的中药也发生了不良反映,如血栓通注射

3、液、刺五加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等,因此中药安全性评价应当予以注重。目前国内中药安全性研究获得长足的进展:解决了某些中药毒性问题、也澄清了某些对中药的误解。但我们应当苏醒得结识到,在中药安全性方面还存在某些必须要面对的问题。2.中药不良反映指的是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发生的非治疗反映。对中药不良反映的结识,也不能再局限于老式文献记载的那些毒性药材上,必须吸取、借鉴、研究中医药的临床不良反映的报道,科学的开展中药安全性评价,扩大中药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映的监测。2.3.1国内自世纪初就开始关注中药安全性问题,根据国家药物不良反映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收到不良

4、反映报告3.6万份,中药占1%;收到不良反映报告63.0万份,中药占13.3%;收到不良反映报告10万余份,中药占17.1;收到不良反映报告131.7万份,中药占17.。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药不良反映的报告数不管从所占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呈急剧攀升趋势。3国际对中草药的毒副作用也予以空前的关注。同步各国对中药也采用不同限度的禁用措施,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停止使用由碎杏仁制成的维生素17制剂;新加坡严禁进口和销售含小檗碱的制剂;日本重新评估柴胡制剂的疗效与安全性等。3.中药的安全性评价31随着中药的临床应用的迅速发展,中药应用的安全性问题日益严重,但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结识是相对片面的。这就需要

5、对中药不良反映及用药安全性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全面结识。3.1.1中药的品种繁多,目前对中药的研究重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药效等方面,对中药毒副反映的研究等方面尚由局限。中药变化剂型,特别是制成注射剂后,药物不良反映发生率很高,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各生产公司提取工艺技术的不同,许多中药制剂为国内独有,无法借鉴国外的评价经验,安全问题亟待在评价。3.中药安全性评价要一方面明确引起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因素。这些因素涉及中药物种复杂、药材炮制或煎煮不当、新剂型不成熟、用药不规范等。其中,用药不规范是引起中药安全性问题的首要因素。3.2.1中药的使用应以辨证施治为根据,但随着中药应用范畴的日益扩展,在实

6、际应用中,存在着辨证不当、药不对证、疗程不合理、服法不对的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存在“中药西用”的现象为中药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受“中药安全无毒”观念的影响,人们超剂量、长期使用中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有患者自服龙胆泻肝丸长达10余年,早已超过临床规定使用量,很难不发展成为肾损害。即便是无毒的中药,若是长期使用也会浮现多种副作用。大剂量、长期用药会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而机体对药物“毒性”的耐受性是有限度的,超过限度的用量就容易引起不良反映。此外,不合适地使用中药注射剂、证据不明的中西药配伍应用也都是中药不良反映高发的重要诱因。4. 加大中药安全性评价发展力度4面对中药安全性的问题,我们需要从

7、多方面进行安全性评价,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摸索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安全性评价道路。41.1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的教育与宣传。由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结识的局限性,我们应加强科学普及宣传,使公众全面客观地看待中药安全性问题,对的结识中药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映的并存,倡导在医师、药师的指引下,对的使用中药,避免超量使用中药、随意延长疗程等现象的浮现,以减少中药不良反映发生率,做到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中药。4.12培养现代化高素质的中药安全性评价人才,完善中药安全性评价措施和措施,并开展有毒中药和常用中药有毒成分的研究和开展辩证毒理学的研究。.13规范中药临床合理使用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避免中药不良反

8、映的有效手段,加强临床医师对中药合理安全应用的培训及中医药临床辨证理论的学习,提高处方用药水平。总之,我们不可否认中药的有效性,但其安全性同样需要注重。我们必须要正视中药不良反映,清晰地结识中药安全性问题的本质,以中医药理论为主线指引原则,加强中药安全性的评价与研究工作,尽快建立起科学、客观、规范的中药安全性评价体系,才干让中药持续的发展,继续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华昌盛作出奉献。参照文献1 潘莹、刘韬、梁蔚婷、魏雪;由16例中药不良反映/事件报告分析看中药安全用药;中国医院药学杂志02期。2周践,郭代红,和培红.42例中药不良反映分析.药物不良反映杂志,,(6): 36371。3中药安全性问题现状及监管方略,中国中医药报;第9期。4陈光晖,王迎寒;有关中药新药的安全性评价J中医药理论研究,6(3);1261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