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局域网技术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713712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局域网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六章局域网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六章局域网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六章局域网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六章局域网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局域网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局域网技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教案课题以太网(IEEE802.3)标准课型授课授课日期授课时数2教学目标了解网络发展历史掌握以太网(IEEE802.3)标准教学重点以太网(IEEE802.3)标准教学难点以太网(IEEE802.3)标准学情分析本节理论知识较多,知识点较琐碎,学生以前基本没接触过,学习本节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兴趣浓厚,对新知识很渴望。板书设计IEEE802标准系列简介CSMACD的工作原理CSMA的控制方案坚持退避算法二进制退避算法以太网的工作原理教学后记本章理论较抽象,学生掌握不够好,课后还需要多辅导。多做点练习题,能够理解原理。 江苏省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备课笔记

2、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活动IEEE802标准系列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于1980年2月成立了局域网标准委员会(简称IEEE802委员会),专门从事局域网标准化工作,并制定了IEEE802标准系列。lEEE802协议标准只描述了局域网对应OSI参考模型的低两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它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层)与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层)。LLC层实现与硬件无关的功能,如流量控制,差错控制。MAC层提供LLC层和物理层的接口。不同类型局域网MAC层不同,LLC层相同。CSMACD的工作原理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局域网是基带总线局域

3、网,即以太网(Ethemet)。以太网的核心技术是它的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在以太网中,任何连网节点都没有可预约的发送时间,它们的发送都是随机的,并且网中不存在集中控制的节点,网中节点都必须平等地争用发送时间。IEEE8023标准就是在以太网规范的基础上制定的。 在以太网中,如果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它将以“广播”方式把数据通过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的总线发送出去,连在总线上的所有节点都能“收听”到发送节点发送的数据信号。由于网中所有节点都可以利用总线传输介质发送数据,并且网中没有控制中心,因此冲突的发生将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有效地实现分布式多节点

4、访问公共传输介质的控制策略,CSMACD具有自身的管理机制。 实际上CSMACD与人际间通话非常相似,可以用以下7步来说明: (1)载波监听想发送信息包的节点要确保现在没有其他节点在使用共享介质,所以该节点首先要监听信道的动静(即先听后说)。 (2)如果信道在一定时段内寂静无声,则该节点就开始传输(无声则讲)。 (3)如果信道一直很忙碌,就一直监视信道,直到空闲,才发送数据(有空就说)。 (4)冲突检测如果两个节点或更多的节点都在监听和等待发送,然后在信道空时同时决定立即开始发送数据,此时就发生碰撞。这一事件会导致冲突,并使双方信息包都受到损坏。以太网在传输过程中不断地监听信道,以检测碰撞冲突

5、(边听边说)。 (5)如果一个节点在传输期间检测出碰撞冲突,则立即停止该次传输,并向信道发出一个“拥挤”信号,以确保其他所有节点也发现该冲突,从而摒弃可能一直在接收的受损的信息包(冲突停止,即一次只能一人讲)。 (6)多路存取在等待一段时间(称为后退)后,想发送的节点试图进行新的发送。采用一种叫二进制指数退避策略(Binary Exponential Back offPolicy)的算法来决定不同的节点在试图再次发送数据前要等待一段时间(随机延迟)。 (7)返回到第1步。二进制退避算法:(1)对每个帧,当第一次发生冲突时,设置参量为L=2;(2)退避间隔取1-L个时间片中的一个随机数,1个时间

6、片等于2a;(3)当帧重复发生一次冲突时,则将参量L加倍;(4)设置一个最大重传次数,则不再重传,并报告出错。重点讲述理解重点掌握掌握理解了解江苏省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教案课题无线局域网通信课型授课授课日期授课时数2教学目标掌握WLAN的技木标准IEEE 802.11,IEEE 802.11aIEEE 802.11b,IEEE 802.11g教学重点WLAN的技木标准教学难点IEEE 802.11,IEEE 802.11aIEEE 802.11b,IEEE 802.11g各个标准的对比学情分析理论教难,学生不是很感兴趣。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本节知识,学习有一定难度。本节知识是全书的重点,是学习后续

7、章节的基础,应学好。板书设计WLAN的技木标准IEEE 802.11IEEE 802.11aIEEE 802.11bIEEE 802.11gWLAN技术发展的优缺点教学后记本节理论知识较多,知识点较琐碎,学生以前基本没接触过,学习本节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兴趣浓厚,对新知识很渴望。 江苏省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备课笔记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活动WLAN的技木标准 WLAN使用的技术标准有4个:802.11、802.11a、802.1lb和802.1lg,由IEEE负责制定。802.11是最早的一个,实际上没有相应的产品出现,目前的WLAN产品标准主要

8、是802.11a、802.11b和802.11g,或支持其中的一个,或全部支持。上述标准中只有802.1lb和802.11g相互兼容。因此,组网时一定要注意设备支持的无线技术标准,如果AP只支持802.11b和802.11g,而无线网卡只支持802.1la或802.11标准,则不能混用。1IEEE 802.111997年制定IEEE802.11。该标准定义了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的协议规范,工作在2.4GHz频段,使用DSSS和FHSS技术,传输速率最高可以达到2M。由于传输速率太低,现在市场上已经没有支持该标准的WLAN产品了。2IEEE 802.11a802.11a于1999年

9、发布,工作在5GHz频段,使用OFDM技术,传输速率最高可以达到54M。由于5G频段避开了微波炉、无绳电话等这些工作在2.4G频段的设备,因而干扰较少。3IEEE 802.11b802.11b采用2.4GHz直接序列扩频技术,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11Mbs,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根据信号强度调整为5.5Mbs、2Mbs和1Mbs。3IEEE 802.11g802.11g是在2003年发布,工作在2.4GHz频段,使用OFDM技术,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54Mbs,它和80211b完全兼容,可以混用。WLAN技术发展的优缺点 (1)标准不统一,产品不兼容; (2)安全性低,易被窃听,保密性差; (3)可靠性

10、较差,易受外界干扰。讲述掌握掌握掌握掌握了解江苏省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教案课题广域网物理层规范课型授课授课日期授课时数2教学目标掌握V.24标准掌握EIA/TIA232标准教学重点V.24标准EIA/TIA232标准教学难点V.24标准EIA/TIA232标准学情分析本节内容较少,只有V.24标准,EIA/TIA232标准2个标准。但是有点难度,学生要掌握好并不是很容易的事。要多学多练。板书设计EIA/TIA232标准V.24标准教学后记通过授课,大部分学生都能理掌握本节的知识点,内容比较简单的,但知识点较琐碎,比较多,都能看懂也都学会了,不知记得多少时间。 江苏省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备课笔记教学

11、内容(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活动EIA/TIA232标准EIA/TIA-232是一种设备间数据通信标准,是由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电信工业协会(EIA/TIA)在1969年公布的通信协议标准。它最初主要用于近距离的DTE和DCE设备之间的通信。后来被广泛用于计算机的串行接口(COM1、COM2等)与终端或外设之间的近地连接标准。该标准最明显的一点是DTE和DCE间用一条25针线的电缆(也称DB-25电缆)连接。该标准在数据传输速率20Kbps时,最长的通信距离为15米。该标准支持信号速率最高可达64Kb/s的非平衡电路,这个标准的一个缺点就是它的带宽和距离受其信号电平和编解

12、码方式的控制的限制。该标准对应的国际标准是CCITT推荐的标准V.24。V.24标准V.24是ITU-T制定的DTE和DCE间物理层接口标准。这里以华为3com公司Quidway系列路由器的常用接口为例来介绍V.24。Quidway系列路由器使用V.24接口电缆,路由器端为DB50专用插头,外接端是标准DB25接头,符合EIA-RS -232接口标准,V.24电缆接口分DCE和DTE两侧,分别对应数据电路终接设备(网络侧)和数据终端设备(用户侧)。对应的DCE侧为插座(25孔),DTE侧为插头(25针)。通常路由器属于DTE设备,各种Modem,ISDN终端适配器等则属于DCE设备。下图为Quidway系列路由器V.24DCE广域网电缆,外接网络端为25孔插头。讲述理解讲述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