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万亩无公害生姜高产栽培与保鲜贮藏加工技术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6709951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万亩无公害生姜高产栽培与保鲜贮藏加工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业万亩无公害生姜高产栽培与保鲜贮藏加工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业万亩无公害生姜高产栽培与保鲜贮藏加工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业万亩无公害生姜高产栽培与保鲜贮藏加工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业万亩无公害生姜高产栽培与保鲜贮藏加工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万亩无公害生姜高产栽培与保鲜贮藏加工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万亩无公害生姜高产栽培与保鲜贮藏加工技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万亩无公害生姜高产栽培与保鲜贮藏加工技术项目 一、项目介绍 生姜古名jing,别名黄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作为1年生蔬菜栽培。食用器官为地下肥大的肉质根茎。 生姜既是一种重要的调味蔬菜,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受“就地生产,就近供应”产销方式的限制,产品流通渠道不够畅通,因而种植面积较小,生产发展缓慢。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为生姜生产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以山东省安丘市为例,1985年生姜种植面积仅为0.07万公顷,1997年达到0.467万0.533万公顷,2004年已发展到1.4万公顷,涌现出一大批生姜生产

2、专业户和专业村,开始由零星栽培向规模化发展,生姜生产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随着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因此,生姜生产已经成为种植业中商品率高、见效快、经济效益好的一个优势行业,也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生姜生产发展如此之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种植生姜产量高,成本较低,经济效益好。在华北南部地区中等肥力的土壤上,一般每667米2可产鲜姜2500千克左右,丰产田块每667米2可收鲜姜30004000千克,少数高产田块每667米2产量达5000千克以上。 种植生姜与其他蔬菜作物相比,用种量较多,表面看起来投资大、成本高,而实际

3、上栽培生姜成本并不高,因为种姜可以作为产品回收。种姜经过栽培之后,只消耗很少一部分养分供新生的器官生长,而新生的茎叶还有一部分养分回流到种姜中。因此,种姜的重量基本上不会减轻或略有增加,其辛香风味亦较种植之前更浓,品质更好。所以生姜产区群众有“姜够本”之说。种姜可在入伏前后提前收获,北方称为“扒老姜”,南方称作“偷娘姜”,亦可于当年收刨鲜姜时一起收获。 2管理简便,容易种植。生姜对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适应性较强,田间管理用工较少,与种植黄瓜、番茄等蔬菜相比,不需支架、绑蔓,也不需陆续采收,病虫害较少,因而田间管理比较简便。 3生姜营养丰富,产品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多种维生素

4、和无机盐,还含有姜辣素、姜油酮、姜烯酚和姜醇等特殊成分,使姜具有特殊的辛香味。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编著的食物成分表所示,每500克鲜姜含糖类40克、脂肪3.5克、蛋白质7克、纤维素5克、胡萝卜素0.9毫克、维生素C20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黄素0.2毫克、尼克酸2毫克、钙100毫克、磷225毫克、铁35毫克。这些都是维持人的身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养分。但是,不同生姜品种、不同器官和部位的营养成分是不相同的。曲丁、曲河提供的营养成分资料可供参考(表1)。 4生姜用途很广,它是一种集调味品、食品加工原料和药用为一体的多用途蔬菜。由于它具有芳香的辛辣风味,有除腥、去臊、去臭的作用,因而是广大

5、群众喜爱的调味佐料。姜亦可加工制成姜干、姜粉、姜汁、姜油、姜酒、糖姜片、酱渍姜等多种食品。此外,姜还能入药,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中医把姜、葱、蒜、薤、韭称为“五辛”。据药书记载,姜性温,味辛,能入胃、脾、肺三经,有解毒、散寒、温胃、发汗、止呕、驱风等功效。因此,姜是医药上良好的健胃、祛寒和发汗剂。表1 生姜营养成分表器官的部位样品质量(克)糖类(克)蛋白质(克)脂肪(克)粗纤维(克)钙(毫克)铁(毫克)磷(毫克)胡萝卜素(毫克)尼克酸(毫克)抗坏血酸(毫克)水分(%)姜母50035.22.63.03.011317961.170.31389.1子姜50039.53.52.0

6、3.511414.41630.302.027789.5姜芽50015.03.92.45.820423.826793.0 5生姜耐贮藏、耐运输,可远距离调运,还可出口创汇。与其他蔬菜相比,生姜含水量较少,周皮较厚,因而能长期贮存。山东姜区采用窖藏法,一般存放3年质量仍保持良好。在贮藏期间,可根据市场需要,随时取出销售,以调节市场供应,也适合远销外地。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姜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往东北、西北等寒冷地区,其加工产品如保鲜姜块、风干姜块、速冻姜块、姜泥、脱水姜片、酸姜芽、软化姜芽等还大量出口日本、美国、欧盟、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二、生姜项目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品种选择、繁育

7、(一)生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生姜起源于热带地区,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温而不耐寒的特性。生姜在16以上即可发芽,但20温度发芽缓慢;2225为生姜幼芽萌发的适宜温度,易培育壮芽;28以上发芽很快,但生长细弱,茎叶生长以2028较为适宜;根茎膨大盛期光合作用最适宜温度为25,且要求有一定的昼夜温差,白天25,夜间1718有利于养分的制造和积累。气温降至15以下时,姜苗便停止生长,应及时收获。生姜茎叶遇霜便枯死。 2光照 生姜较耐阴而不耐强光,在中等强度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若遇强光,光合作用下降,苗期植株矮小,甚至枯萎。叶片发黄,生长不旺,叶片中叶绿素减少。若雨水过多,光照不足,对姜苗

8、生长亦不利。生姜不同时期要求光照强度亦不同。一般讲,发芽期间要求黑暗,幼苗期间要求中等强度光照,在花荫状态下生长良好,旺盛生长期同化作用较强,需光量大,以贮存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生姜对日照长短的要求不严格,在长、短日照下均可形成根茎,但以自然光照条件下根茎产量最高。日照过长或过短,均影响产量。 3水分 生姜为浅根性作物,根系不发达,吸水力较弱,土壤深层的水分不能充分利用,而叶片的保护组织亦不发达,水分蒸发快,因此不耐干旱。 水分是姜株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亦是矿物质营养的溶剂,在姜株生长中起的作用极大。在干旱缺水情况下,生姜生长植株矮小,光合作用减弱,产量降低;若是雨水过重,土壤积水,生姜生

9、长发育不良,容易导致病变,如姜瘟病等,使产量降低。所以,适宜的水分是生姜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 4土壤 生姜适宜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而肥沃、有机物丰富、通气性良好和便于排水的土壤。 生姜对土壤质地要求并不严格,有较强的适应性,无论砂土、壤土或粘土均能正常生长,但不同土质对其产量和品质有较大的影响。生姜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也较强,在pH值为49的范围内,对幼苗生长影响不大。在茎叶旺盛生长期,以pH值57为最适宜,在pH值大于8以上的盐碱地上,根茎发育不良。因此,在碱性地上栽培,必须对土壤进行改良。 5矿质元素 生姜是喜肥耐肥作物。不同的生产期对矿质营养的吸收量不同。一般幼苗生长速度慢,

10、生长量小,对肥料吸收量也少。据测定,幼苗期氮、磷、钾的吸收量占全期总吸收量的12.25%;旺盛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占全期总吸收量的87.75%。据试验测定,每生产1000千克鲜姜,约需氮6.34千克,磷0.5千克,钾9.27千克,钙1.30千克,镁1.36千克。 生姜对氮素最为敏感,如果生姜缺氮,则植株矮小,叶色黄绿,叶片薄,分枝少,长势弱,将直接影响生姜的产量和品质。钾供应充足,生姜叶片肥厚,茎秆粗壮,分枝多,根茎肥大,品质良好;缺钾,则植株下部叶片早衰,影响光合作用、产量和品质降低。 (二)生姜的种类和品种 1生姜的种类 生姜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类,另一种是按生姜

11、产品加工及用途进行分类。 (1)按生物学特性分类 根据生姜植株形态和生长习性,可分为两种类型。 (a)疏苗型 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分枝少,叶色深绿,根茎节少而较稀,姜块肥大,多呈单层排列。 (b)密苗型 植株长势中等,分枝多,叶色绿,根茎节多而密,姜球较多但较小,多呈双层或多层排列。 (2)按生姜加工及用途分类 根据生姜块根及植株的用途,可分为食药两用型、加工食用型和观赏型3种类型。 (a)食药两用型 我国栽培的生姜绝大多数属于该种类型的品种。其中,多数品种作为食用蔬菜及调味品用,兼有药用效果。属于这一类型的品种较多,有山东莱芜大姜等。也有少数品种以药用为主,兼供食用,如湖南黄心姜等。 (b)

12、加工食用型 生姜一般以鲜嫩生姜供鲜食,老姜作为调料。生姜除直接供家庭或餐馆作蔬菜食用外,还可加工成多种生姜制品,其中有传统生姜制品,如泡姜、桂花姜片和糟生姜等,还有生姜腌制品、糖渍品和酱渍品,等等。作为加工原料姜,必须要求纤维素较少,含水量较高,质脆而肉质细嫩,颜色较淡,辛香味浓,辣味淡而不烈。适合加工的品种有广州肉姜、四川竹根姜以及遵义大白姜等,用其嫩姜作原料进行加工,其产品的加工性能较好,并且其加工品的色、香、味俱佳,质量品质优良。 (C)观赏型 属于这一类型的品种资源,主要以其叶片上的美丽斑纹、花朵的颜色和形态,花的芳香以及整个植株的优美姿态供人观赏。属于姜科姜属的观赏姜,主要品种有纹叶

13、姜、花姜、斑叶苟姜、壮姜、恒春姜和河口姜等。上述品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省及东南亚一些地区。 2中国生姜的优良品种 中国自古栽培生姜,资源丰富,各地品种较多,均是经过当地自然环境长期的选择、驯化和培养而成的,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良好的丰产性、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使用价值及加工特性。生姜地方品种,多以地名及根茎或姜芽的颜色命名。现在生姜各地的优良品种,为各地大量应用并成为生产中的主要栽培品种,为地方经济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生姜加工与原料要求 1鲜销生姜的基本要求及常见品种 生姜作为鲜销,对其品种没有特别的要求。一般要求为食用型的品种,如山东莱芜、广东肉姜、四川竹根姜、福建红芽姜等。鲜姜既可供国内

14、或当地消费者鲜食,亦可清洗后包装供出口。出口生姜以销往日本的山东安丘鲜生姜为代表。 2加工对生姜原料的要求及品种 作为生姜一般加工品种,要求根茎纤维较少,含水量较高,质脆而肉质细嫩,颜色较淡,辛香味浓,辣味淡而不烈。但作为精深加工品种,则要对其原料品种进行全面分析。如作为精制生姜油、保健食品等的生姜原料,重点根据其功能成分多少进行选择。 适合一般加工用的品种有广东肉姜、莱芜大姜、浙江红爪姜、福建竹姜、四川竹根姜、遵义大白姜等。若用其嫩姜作原料加工,其产品的色香味俱佳,产品品质较好。适合精深加工的品种,主要是以药用为主,兼供食用,如湖南黄心姜、鸡爪姜等。 (四)生姜组培脱毒及良种繁育 生姜为无性

15、繁殖作物,其生产过程未经过有性世代,因而生命力不断更新,生活力表现下降。在这一过程中病毒的浸染是生姜种性退化的重要原因。据莱芜市农科所田间调查发现,姜病毒病发生普遍。通过对大田采集的姜叶检测表明:生姜叶片平均带毒率为:24.136.2%,最高达42.5%。由于病毒长期在体内积累,使姜的优良性退化,生长势减弱,导致大幅度减产和品质下降,抗逆性降低,姜瘟病发生日益严重。据调查因病毒病的危害,一般减产545%,给姜产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生姜种苗通过脱毒复壮后,脱毒姜的株高、分枝数、茎粗、叶数、叶面积生物产量、繁殖系数均比普通姜高。脱毒姜的生物产量分别比对照组增产52.3%(1997)和71.6%(1998);脱毒姜的2年平均经济产量(4034.5千克/667米2)比对照平均产量(2539.5千克/667米2)增产58.9%。这种脱毒姜脱除了病毒和病菌,种性得到恢复,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