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与“爱”——班主任工作的永恒旋律王伟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709729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严”与“爱”——班主任工作的永恒旋律王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严”与“爱”——班主任工作的永恒旋律王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严”与“爱”——班主任工作的永恒旋律王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严”与“爱”——班主任工作的永恒旋律王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严”与“爱”——班主任工作的永恒旋律王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严”与“爱”——班主任工作的永恒旋律王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严”与“爱”——班主任工作的永恒旋律王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严”与“爱”班主任工作的永恒旋律底庙中学 王伟内容摘要 :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 教育不能没有爱, 就像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但应做到严而有“格”, “爱之必严,严亦是爱”。准确把握“爱”与“严”的尺度,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关键词: 精神境界 教育情操 教育尺度 辩证统一参加工作至今,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对班主任工作也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我始终认为, “严” “爱”结合时搞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法宝。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

2、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 。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 ,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问题。首先,我来谈谈对班主任工作中“爱”的理解。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 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

3、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班主任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反映学生所在集体,甚至是社会对他的某种评价。因此,学生往往把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信任等与班主任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的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班主任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于是班主任的这种情感实际上就转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每个学生心目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心理份量。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对教育好学生是多么重要啊!一、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

4、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 ,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 又随时显示一种 “反作用” , 这种反作用表现在: 班主任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或催化。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惩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这种感情

5、上的相悖,怎能教育好学生?二、爱的几种不当类型我们许多班主任常常埋怨: “怎么我们付出那么多的关怀、那么多的爱心,我们的学生仍不懂礼貌、不尊敬老师、冷漠自私,一点也不理解班主任的一番苦心?”这恐怕就是班主任老师爱的方式不当的原因吧。目前班主任对学生爱的方式不当有人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1 、父母型 这是一种传统的家长式的爱,这种爱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班主任自尊、利已和虚荣的基础之上。表现在班主任言行专制,不尊重学生人格,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稍不顺从,则批语训斥,甚至辱骂体罚。因为仍有一些班主任主人“服从便是美德” ,对学生实行严厉管束是出于对他们的爱。显然,这种爱是很难被学生理解和认同

6、。2 、保姆型 在班级管理中,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近似于溺爱,他们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和基本期待,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对于这种爱,不同年龄、见识的学生看法就有别。年龄稍小的学生认为这是班主任老师对他们最好的关心和爱护,而见识稍多、年龄稍大的孩子会想,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是对他能力的剥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 “保姆型”的班主任是“吃了亏”却不见得“讨好” 。3 、 暖水瓶型 有些班主任爱学生, 但表现出来外冷内热。 变是像 “暖水瓶”一样,内心似火而貌似冰霜。他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为了维护所谓的威信, 在学生面前总是过于严肃, 不苟言笑, 从不 “失态”这种“暖水瓶型”

7、的爱学生,往往难以让学生感悟,师生情感难以交流,结果学生对班主任是“敬而远之” 。4 、两面型 一些班主任对优秀生与差与的爱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对于优秀生,爱意常常溢于言表,而差生,则完全忽视或冷处理。班主任喜欢优秀生本属正常,但这种爱变为“嫌贫爱富” ,则有损教育公平的主旨,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更不利于良好班级的形成。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健康、全面、公平、持久的爱 。其次,我再谈谈对班主任工作中“严”的理解。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 “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

8、“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 ,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1 、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故意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2 、严而有格 “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作业未做,

9、一惯表现好一学生未定一定有其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草率批语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就收不到好的效果,还会使班主任的威信大打折扣。因此,班主任的“严”要严而有度,切忌对学生施以“秋风扫落叶” 般,近乎残酷的“严” 。五、爱与严的关系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结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但光爱不严,师生关系极其融洽,像朋友难道不好吗?打打闹闹,嘻嘻笑笑,丧失了班主任最基本的尊严,将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执行或

10、执行不力,因为学生认为反正我和班主任关系好,我不做、不听,班主任又不会怎样,这样,良好的班风无法形成。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学生也能遵守各项制度,在一般人眼中,有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不错的班级,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见了老猫一样,害怕之至。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厌学、退学、逃学、辍学等。班主任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爱护、帮助、鼓励、鞭策、指点、引导、开导等,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常言道: “严师出高徒” “教不严,师之惰” “爱必严,严是爱” 。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总之,班主任只有准确的把握“爱”与“严”的尺度,方能弹奏出一曲和谐优美的班级管理之歌。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