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处范文小学避震防震学会自救主题班会及小结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6708785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教处范文小学避震防震学会自救主题班会及小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政教处范文小学避震防震学会自救主题班会及小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政教处范文小学避震防震学会自救主题班会及小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教处范文小学避震防震学会自救主题班会及小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教处范文小学避震防震学会自救主题班会及小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教处范文之小学“避震防震 学会自救”主题班会及小结 一、活动目的:1使学生理解有关地震的根本知识,让他们做个防震减灾知识的小宣传员。2使学生掌握避震要点,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才能。活动过程:二、活动预备:老师布置学生在网上查阅地震自救知识,预备好言。三、活动过程简录: 1老师主持发言:老师简单讲述四川地震的严峻灾情,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引发大面积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严峻地质灾祸。这次大地震共造成人员死亡和失踪近八万人,伤几十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其破坏之严峻、人员伤亡之多、救灾难度之大均为历史罕见。地震属于自然灾祸,是人类

2、无法抗拒的,在这突其而来的灾难面前,我们应采取什么急措施,更好的保护本人,使本人最大限度的生存下去呢?这确实是我们今天班会的主题:避震防震学会自救。我们已经事先布置同学去网上查阅地震自救知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发言。2学生介绍地震知识: (1)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能够防止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损害。 (2)尽量活动手、脚,去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3)用四周能够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防止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4)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舞,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5)寻找和开避通

3、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平安宽阔的地点挪动。 (6)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约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7)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四周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音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 (8)不要随意动用室内设备,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9)正在上课时,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留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10)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平复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

4、情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 (11)正好在家里时可隐藏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也可转移到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这些地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通过的地点,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大。3老师组织学生进展避震自救演练。 老师哨响发出地震警报,学生迅速隐藏在桌子下面;后老师哨响表示强烈晃动完毕,组织学生有秩序地快速撤出教室。(不到2分钟全班师生就按计划撤到达操场空阔处,完成了这次紧急情况的平安疏散任务。) 4老师总结:这次班会,我们明白了非常多知识,理解地震时如何有效的避震,如何及时的进展自救,下面我再强调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受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

5、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依照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平安的抉择。假如住的是平房,那么你能够迅速跑到门外。假如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拢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巩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3.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留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4.被埋要保存体力。假如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平复,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制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活动小结:通过这次班会,学生们明白了非常多知识,理解地震时如何有效的避震,如何及时的进展自救,同时也提升了全校师生的平安防备认识,实在加强了我校师生的自救和互救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