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梳理和阶段特征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705917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知识梳理和阶段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梳理和阶段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梳理和阶段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梳理和阶段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知识梳理和阶段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知识梳理和阶段特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知识梳理和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阶段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外、民族关系重点问题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先秦)阶段特征:古代中国属于典型的大河文明,距今1万年前后,中国远古先民已经学会栽培谷物,驯养牲畜,进入农耕时代。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的,呈现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征。及至夏朝,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基本完成。夏是我国文献中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二里头遗址是与文献记载的中夏最吻合的遗址。商的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夏商时期我国已进入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以青铜器和甲骨文为主要标志。原始社会( -前21世纪)1、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多源文明2、 中华文明起

2、源的核心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3、 经济:原始农耕(时间、标志、农具、特点、作物、遗址)4、 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途径:考古发掘、神话传说、民族民俗学夏、商(约2070年公元前771年)夏朝国家特征商朝内外服制青铜时代甲骨文用二重证据法探究历史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阶段特征:这一阶段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政治发展趋势是由封邦建国走向分裂,继而区域性统一,直至实现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强盛时期,它的强盛依赖于封邦建国体制和礼乐制度。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大变动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的飞跃进

3、步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的国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周(西周、春秋、战国)(前1046前221)西周分封制(含义、目的、对象、内容、影响)礼乐制度(制定者、内容、两者关系、意义)政治领域的变革经济领域的变革百家争鸣(含义、背景、诸子百家、影响)是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怎样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秦(前221-前20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创立(目的、内容)经济上巩固措施文化上巩固措施思想上加强专制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阶段特征: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从统一到分裂又走向新的统一。汉承秦制,革除前朝痹症,休养生息,国力有所增强。在此基础上,汉

4、武帝加强集权,削平群雄,使汉代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强国之一。然而以豪强地主为社会基础的地方势力日渐膨胀,最终演化为三国鼎立、南北长期对峙的分裂局面。分分合合之中,区域经济发展,民族融合的推进,中国走向新的统一。公元前202589年汉承秦制(继承 、改变、原因、结果)布衣将相之局(表现、意义)文景之治汉武帝积极有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内外朝、刺史、推恩令、思想一统)光武中兴和东汉衰败三国鼎立(概况、形成原因、认识鼎立格局)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铁农具使用代田法开辟丝绸之路汉初黄老思想(实施原因、内容、影响)儒学经学化并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主流意识形态开疆拓土(匈奴、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孝文

5、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汉武帝的政绩及评价怎样理解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特征:隋唐不仅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还创造出了中古历史上辉煌灿烂的大唐气象。隋唐创立了三省六部、科举制等制度,开创了政治新格局,大唐盛世源于“贞观”,现于“开元”。大唐王朝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平等对待周边各族,吸纳外来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东亚中华文化圈的核心,名震遐迩。581-907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科举制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丝绸之路全盛汉蕃关系丝绸之路全盛东亚文圈化唐朝盛世的表现及原因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阶段特征:宋元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上又一次经历从统一到分裂再到大统一的周期。北宋文官体制,虽有效地防止了唐末

6、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但也带来了积贫积弱的后果;虽经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但也未能挽回北宋的颓势;北方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兴起和扩张,形成了民族关系的新局面;此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至南宋完成;科技文化成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960-1368文官体制(原因、内容、影响)科举制的完善(内容)王安石变法(目的、结果)元行省制度对西藏、台湾的管辖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3个重要时期、原因)海上丝绸之路(原因、路线、影响)宋元科技成就(活字印刷、火药武器、梦溪笔谈)程朱理学多民族政权并立澶渊之盟、靖康之变、绍兴和议明清(1840)-专制统治的顶峰和封建社会的衰落阶段特征:统一的

7、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明清两朝传统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至于顶峰。明朝的经济发展令人瞩目,商品贸易有长足发展。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防卫和管理,一度颇为强盛。明清之际虽有过西学东渐的现象,但统治者的自大与保守终使帝国从海禁走向闭关锁国,拉开了与世界先进地区的差距。这一单元综合性强(中国古代社会的纵向联系),对比性强(世界发生变化的横向对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1368-1840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明:废丞相设内阁厂卫制度;清:军机处)朝贡贸易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传统农耕文明走向衰落朝贡贸易文字狱四库全书早期西学东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由朝贡体制走向条口体系理解康乾盛世,比较西方同一时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