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四篇).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670547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四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四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四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四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四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四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四篇).doc(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公开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信息公开工作,提高公司工作透明度,保障广大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更好地为下属企业服务,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大同市市属国有企业财务等重大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公司财务等重大信息,是指本公司财务、生产经营管理、重大投融资等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第三条本公司成立企业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信息公开工作。公司办公室负责信息公开日常_协调工作;各部室依据本制度规定,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做好企业信息公开工作。第四条公开企业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及时的原则。第五条公开企业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

2、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第二章公开内容和形式第六条下列公司信息应向社会公开:(一)公司基本情况;(二)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三)公司股东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信息;(四)公司领导人员任职情况,年度薪酬水平及员工收入情况;(五)报告期内重大事件及对企业的影响;(六)财务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摘要;(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八)大额度资金调动和使用情况;(九)公司领导人员公务用车配备、运营、维修或车补发放情况,业务招待费、差旅费支出情况;(十)公司其他人员车辆使用或车补发放情况;业务招待费、差旅费支出情况;(十一)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第七条及时公开的重大事项信息(一)公司经营方针

3、和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二)公司重大投资行为和重大财产购置或处置_决定;(三)公司订立重要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四)公司发生重大债务和未能清偿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或者发生大额赔偿责任;(五)公司发生重大亏损或重大损失;(六)主要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或者被抵押、质押;(七)对外提供重大担保;(八)公司发生诉讼及仲裁情况;(九)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第八条公司重大信息实行定期公开和及时公开制度,主要通过下列方式:(一)有关政府部门网站;(二)公告栏、宣传版报、电子屏、公示牌等;(三)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第三章操作程序第九条依照本制度规定应当向社会主

4、动公开的企业信息,公司各部室应当在制作、获得或者拥有该相关信息之日起_个工作日内,经公司主要领导同意后,予以公开。第十条业务类信息由相关部门负责对外提供;已归档的文件材料,由办公室负责提供查询服务;查询内容_的,按保密管理有关规定办理。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一条办公室负责对本司企业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各部室企业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进行通报。第十二条公司各部室实施政府信息公开,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本制度规定的,由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第五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由公司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信息公开工

5、作制度(二)目录_市政务公开工作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3_市政务公开评议制度-7_市政务公开考核评比制度-9_市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10_市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实施办法-12_市政务公开工作报告制度-17_市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制度(试行)-19_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_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试行)-23_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制度(试行)-25_市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办法(试行)-27_市政务公开工作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为进一步改进我市_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根据_发_文件和市委、市_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第一条政务主动公开

6、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是指。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公众公开履行行政职能的一项机关效能监察制度,是加强民主监督、推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改进服务,遏制以权谋私,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关系的重要措施。第二条依据行政管理相对办事方便、行政要求公开透明,行政行为接受监督的基本原则实行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第三条所有工作人员(含受聘人员)应遵守本制度。第四条主动公开的内容和形式(一)对社会和群众公开的内容1、内设机构、各机关和工作人员职责;2、行政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政策;3、办事的条件、程序、过程、时限和结果;4、收费项目的依据、标准;5、为民办实事项目及执行情况;6、涉及公众利益的行政执行情况;7

7、、直接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_权益的行政执行事项;38、便民措施,服务承诺;9、监督办法、违法违纪的投诉责任追究;10、群众关心的其他热点问题。(二)对内部公开的内容1、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2、内部财务预算、收支情况;3、干部人事管理情况;4、大宗物资采购、大宗维修工程等重大事项;5、干部职工收入分配、福利待遇等情况;6、涉及干部职工利益政策的制定、修改事项;7、干部职工关心的其他重要事项。(三)主动公开的形式1、设置职责权限公示牌,明示工作人员的姓名、职务、责任,实行亮证服务;2、设立政务公开栏,张贴本部门办事机构示意图;3、采取召开会议、下发文件或内部通报等形式进行公开。第五条依申请公开

8、内容和形式(一)申请1、由公民、法人和其他_采取信函、电报、传真、_等形式向我市政府或市政府工作部门提出申请;2、注明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_明、_;3、所需信息的内容描述。(二)答复收到申请后,应进行登记,并根据下列情况及时给予书面答复;1、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告知申请人可以获得该信息的方式和途径;2、属于免予公开范围的,应告知申请人不予公开;3、不属于受理掌握范围的,应告知申请人;能够确定该信息掌握机关的,应告知_;4、申请公开的信息不存在的,应告知申请人;5、申请公开的内容不明确的,应告知申请人更改、补充申请。(三)部分公开要求提供的信息含有免予公开的内容,但能够区分处理的,应当提供可以公开

9、的内容。(四)禁止行为1、答复申请人不予公开、不予提供的信息,不得用以有偿服务或者变相有偿服务的形式提供;2、不得通过与我市和市直部门有隶属关系或者业务指导等关系的企业、事业单位、中介_,以有偿或者变相有偿的形式向公民、法人和其他_提供。(五)期限1、对公民、法人和其他_的申请,应在申请人办妥申请手续后当场提供;2、不能当场提供的,应当在申请人办妥手续后_个工作日内5提供;3、因正当理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或者提供信息的,经本部门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人同意,可以将答复或者提供信息的期限适当延长,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_个工作日。4、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法定事由不能在规定的期

10、限内答复申请人或者向申请人提供信息的,期限中止,障碍消除后期限恢复计算。期限的中止和恢复,应及时书面通知申请人;(六)依申请提供公开内容的形式1、依申请提供信息,有条件的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场所,供申请人当场阅读或者自行抄录;2、应申请人的要求,可以提供打印、复制等服务;3、申请人在申请中选择以邮寄、送达、传真、_等形式获取政府信息复印件的,应当以该申请要求的形式提供,因技术原因无法满足的,可以选择以符合信息特点的形式提供。第六条监督措施1、群众监督:一是设立投诉电话,号码为:_;二是设立监督意见箱,方便服务对象投诉;三是召开座谈会、走访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2、内部监督。本部门政务公开监督小

11、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本部门政务公开的执行情况。对凡应该公开而没有公开,以及公开内容不规范的,本部门政务公开监督小组应书面责成限期整改,逾_期不改的进行通报批评。市政务公开协调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对部门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凡应该公开而没有公开,以及公开内容不规范的,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或不整改的,报市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3、奖惩。把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市委、政府对各机关年终考核的一项内容,由市政务公开协调办公室负责_检查并提出奖惩建议。第七条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试行。_市政务公开评议制度第一条为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水平,根据市委、市_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精神,制定本制度。第

12、二条评议对象。行政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气、客运、通信等公用事业单位。第三条评议内容(一)公开内容。公开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政务公开有关规定要求,是否充分体现本部门的职能特点,是否及时反映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二)公开形式。公开形式是否便民、利民;(三)公开制度。公开制度是否规范健全,公开机制是否科学有效,公开程序是否系统全面等;(四)公开效果。政务公开工作是否得到基层和群众的满意和认可,是否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第四条评议方式(一)问卷评议。根据评议内容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设计问卷调查表,向群众发放或在网上张贴,供群众评议;(二

13、)代表评议。由政务公开监督员、_、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等组成评议小组进行评议。第五条评议活动由政府政务公开工作机构负责_实施,也可由各部门、各单位根据需要自行_实施。第六条评议情况由_评议单位汇总,并提出书面意见,向被评议的部门、单位或干部群众反馈。第七条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具备整改条件的,立即进行整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要向群众做出解释,待条件成熟时再行整改。整改情况以网上公告、寄发函件、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方式反馈。第八条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未整改或整改不力的,按_市行政效能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第九条本制度由_市人民政府政务公开协调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十条本制度

14、自印发之日起施行。8_市政务公开考核评比制度1、成立考核小组。每年底由市考核办抽选人员组成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小组。2、制定考核方案。市公开办根据市考核办总体考核要求,进行分解到位,编制考核细则。3、下发考核通知。被考核单位接到市年终考核通知后,应按要求及时进行自查,并形成书面自查汇报材料。4、明查暗访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市公开办不定期对各部门、各乡镇进行明查暗访,明查暗访的分数占年终考核分数的一定比例。5、实行实地考核。年终考核组根据考核内容和标准进行实地考核。6、考核汇总。市公开办根据考核组打出分数,再与平时明查暗访的分数相结合,汇总各部门、各乡镇的年终考核结果上报市考核办。7、评比先进单位和个

15、人。市公开办每年根据年终考核结果评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对先进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9_市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第一条本制度所称政务公开责任,是指全市各级政府、行政机关及其派出机构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或产生严重后果所担负的责任。第二条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以及部门隶属关系分级_实施。对违反规定、违反纪律的有关责任人由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根据职责权限按规定的调查处理程序予以追究。第三条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惩处与教育相结合、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过错责任与处理处罚相适应的原则。第四条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具有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