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0001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6704634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000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书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000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书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000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书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000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00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000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书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摘要:书信一直伴随着人类思想文明的发展,拥有其悠久的历 史。发信人和收信人通过书信来往可以有效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在 信息交流日益发达的便捷的时代,书信文化是否具有存在的价值,以 及怎样传承是值得今天的国人思考。关键词:书信文化交流1书信文化的现状人类自思想萌发后就产生了交流的需求,文字符号诞生后书信就 自然而然的产生并担当起信息在空间距离上的传递。现今科技发展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交流发生新的变革,在网络环境下。人们通 过e-mail,短信,网络聊天工具使得信息传递变得快捷、方便、简 单。通信设备的普及使得即时交流变得随意方便,付诸于文字通过纸 质

2、交流的传统的书信交流已经被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提笔忘字已 成常态,人们对于书信渐渐陌生,很少有人还保持着纸质书信得往来。2书信文化承载的文化意义中国古代社会是非常讲究礼仪的,在书信上更是能深刻而具体的 得到体现,在书信的字里行间,可以分明的注意到一种揖让进退,彬 彬有礼,执事谨敬。书信文化在古代历史中经过不断发展、大体形成 了它的固定书信格式。在书信中对于他人或涉及到对方的事物称呼必 须使用敬称,不会像现在的交流中频繁出现的你、我、他之类的代词, 在如此书信文化中所涉及的礼仪可以潜移默化下促进个人文化礼仪 素养和文雅气质。书信,通过古代文人之间的传递,从交流思想、表达情意的专属 中慢慢发展为

3、一种绚烂多彩的文学样式,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 答司马谏议书等,在这篇书信体的议论文中作者将其政治上立场 和对变法的决心都表露无遗,而唐朝诗人王维所作的书信山中与裴 秀才迪书讲述的是他与裴迪两人之间的在思想、志趣上的相互欣赏, 此篇书信终因其独特的诗歌美感与韵律,成为唐朝散文名作。苦笋 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这篇苦笋帖书法作品,也是唯 一被世人所公认的怀素墨宝真迹,巧合下竟然也是书信体,因其精炼 率真质朴的文字表述和字圆锋正、行云施雨、走蛇舞龙般的字迹线条 之美成为古代书法史上的名篇,成为万世学书的楷模。总之,传统书 信在其表达的观点与思想感情更真实、诚挚与强烈,反复阅读更能体 会到它

4、所具有的美感,直视书信中的或工整或清秀娟丽或洒脱俊逸的 字迹,仿佛可以体会到写信者的当时的心境和其气质品格,好比,字 如其人一般。抛开书信在文化艺术层面所承载的意义,书信的天然具备的特有 的传递信息的功能,是网络延伸到生活中后带来的快捷、方便等无法 抹去,人们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望一种像书信交流般深刻的附着情感的 心灵之间的交流。例如,笔者儿时,父亲常年在外经商,在信息传递 不发达的年代,书信就是父亲和家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途径。 从父亲的书信中,笔者可以感受到其父亲对自己和家人深切的关怀和 牵挂,可以真切的知晓其父亲工作的辛苦,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从对 父亲工作环境的表述,笔者了解当地的气候

5、情况及当地的风土人情, 笔者父亲正是通过这些书信为其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这 些书信,被笔者当作宝贝一样的珍藏着,每次阅读都会泪流满面,因 为它所承载的其父亲对于笔者的爱,永远的存在、凝结在这方信笺中。 所以,笔者本人能够理解古人把家书看的那么重要的原因,正如杜甫 诗句中的“家书抵万金”,3书信文化的优越性(相对于现今交流方式)传统书信具有的精神层面的交流对话,给参与者彼此留有可以思 考的空间,这是网络时代电子邮件和短信等交流方式无法具备的,虽 然他们之间还是具有继承性,但仅仅是文字的表述及期待心理的延 续。电子邮件是书信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与继承,而书信固有的传递周 期已经被电子邮件颠覆

6、,仔细审视电子邮件,就会发现,其实它和传 统书信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今的电子邮件更像是一场对话,类似于口 头交流的对话,脱离于主观世界,更像客观世界中的一场交往。而传 统意义上的书信文化,更多的指向的是精神文化层次的。而反观手机 短信与QQ、MSN、飞信这种文字性的交流方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非 常普及,但是和书信相比还是有着巨大的差异与区别,首先它还是存 在于一种类似于交谈形式上,并且交谈时间并没有书信往来那样的时 间过程,而是即时瞬时的,这样就直接导致交谈内容的不深刻,所以 这样的交流方式也只是用来传达告知信息,更多的时候手机短信、QQ、 MSN、飞信等这种即时通讯是人们之间进行娱乐共享与传播

7、的一个工 具,而书信这一精神层次的交流,虽然面对着被遗忘,但是却不一定 会消失,在精神世界越来越贫乏的年代,它承载的精神文化显得更加 珍贵与珍惜。4信息时代如何传承书信文化4.1和谐社会的建立,应先从构成社会的主要单元家庭的和谐相 处开始,家庭的和谐需要其成员之间相互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而家长 与孩子的沟通技巧与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沟通不当就会引起家庭关系 的紧张,激化未成年的逆反心理,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引发社会问题,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尝试用书信交流的方式,进行一场心平气和,满怀 情感的心灵交流呢。书信文化里独特的家书所承载的浓厚的情感,在 历代家书典范中都有体现,比如曾国藩家书。4.2传承书信文

8、化,学校可以通过书信写作比赛、优秀书信作品 展示,联合教育部门、家长、学生了解书信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鼓励 学生以书信方式进行有效地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感受书信文化的魅 力,使书信文化代代传承。4.3引导、鼓励少年儿童了解书信历史,阅读经典书信。老师不 妨在课外阅读中多推荐一些文学史上的经典书信,比如林觉民先生在 狱中为其妻写的与妻书,闻一多先生写给父母致父母亲,还有 蔡元培先生写的致亡妻,从这些书信中体会文中所承载着的那份 真挚的情感,从而引导其尝试运用书信这一方式来沟通,来表达自己 的想法与情感,在这种洋溢着浪漫情怀的方式中传承中国传统书信文 化。面对书信文化的逐渐消失及被取代,我们必须正视这种转变,因 为我们内心还是需要有这么一种方式来交往,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书信文化的价值是超越当下流行的电子邮件及网络短信对话的,就像 书法,脱离了生活,但是它的美依然存在,只要像这种对于精神层次 的向往与追求还存在,那么书信文化就不会消失,他依然会存在于我 们的生活之中。参考文献:1 葛晓音.唐宋散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 叶帆.中华书信语辞典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最新【精品】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