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与社会地理部分专题练习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6704517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与社会地理部分专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与社会地理部分专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与社会地理部分专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与社会地理部分专题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历史与社会地理部分专题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与社会地理部分专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与社会地理部分专题练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中考历史与社会(地理部分)专题练习一、选择题(2014嘉兴)图1为“某大洲沿19E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30N0S图1 甲 乙1甲乙两水域分别为( ) A.地中海 大西洋 B.大西洋 印度洋 C.印度洋 北冰洋 D.北冰洋 地中海2关于该大洲的自然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黑种人的故乡 B.热带气候分布最广 C.热带雨林分布最广 D.陆地面积最大的洲3(2014嘉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能正确反映青藏地区人文特征的是( )天山牧民赶着牛羊 “转场” 那达慕大会上人们骑马摔跤青稞基地里藏民辛勤劳作 牧场里藏山羊藏绵羊在欢唱A. B. C. D.(2014湖州

2、)读黄河示意图(图1),回答4-5题。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图1A.甲 B.乙 C.丙 D.丁5黄河孟津以下河段形成着名的“地上河”,其主要成因是( )A.上游降水丰富,下游泛滥成灾 B.上游地形崎岖,下游河床抬高 C.中游支流汇入,下游水量大增 D.中游水土流失,下游泥沙淤积 6.(2014金华)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有( )A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北冰洋被A、B、C三洲环绕湄南河平原在B大洲 C、D两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A. B. C. D.7.(2014金华)“醉酒的滋味”是两岸人民的思念之情。台湾物产富饶,是我们向往的“宝岛”。下列从右图获取的信息中,正

3、确的有( )地势东高西低 台北1月均温0以下纬度低 平原地区适合种植水稻A. B. C. D.8.(2014年永康)根据右图判断( ) A.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大 B.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大C.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D.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9.(2014年永康)1492年哥伦布率领的船队发现了新大陆。“新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隔着 ( )太平洋 大西洋 北冰洋 印度洋A. B. C. D.10(2014温州)某节历史与社会课上,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张地图(见图2)。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A与山为邻热闹的山谷 B干早的宝地石油宝库C草原人家现代化的大牧场D傍水而居水乡孕育的城镇第11

4、题图11.(2014台州)地图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B.等高线a的海拔是900米C.河流比河流的流速快D.甲地发展为城镇的条件比乙地优越12.(2014台州)我国疆域辽阔,江河奔流,山峦起伏,沃野千里。有关以下省份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浙江省:地处南方地区,省级行政中心是长沙市B. 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最高,主要种植小麦、玉米C. 云南省:人口分布密集,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D. 四川省:位于西部地区,长江黄河共同流经13. (2014台州)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占据整个大陆的国家,其畜牧业发展的特点有( )羊比人多 集中分布在

5、东南部 逐水草而居 机械化程度非常高A B C D14(2013深圳)根据图4和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正确的是( )A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B横断山位于我国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上C为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D为华北平原,水网密布15.(2013深圳模拟)下列示意图中,字母位置所在的地形区为平原的是( )16(2013深圳)我国黑龙江省北部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北的地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 )A.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B.夏季高温多雨C.分布广泛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多变的高原山地气候17(2012深圳模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是亚热带和热带气候,以南是温带气候B800mm等

6、降水量线、1月份0C等温线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吻合C青藏地区和其它地区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D我国北方以旱作区为主,南方以水田区为主 18.(2011衢州)下面是小明同学摘录的四张地理知识卡片,卡片内容正确的有( )波斯湾沿岸地区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但石油、天然气资源匮乏。新疆天山的垂直牧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转场”文化。因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水城”威尼斯面临着生存危机。黄河上游的三峡工程在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A、 B、 C、 D、19(金华丽水)2011年3月,浙江正式成为国家首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读右图可看出浙江( )海域辽阔 岛屿众多西临东海海陆兼备A B C D2

7、0(金华丽水)右图中位于浙江西北面省份的18个农户率先实行改革,这一“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指(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C兴修水利消除水害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非选择题图一图二 21. (2014年永康)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10分) 填写北回归线穿过的B省区的简称 ,C省区的行政中心是 。图中中属于我国陆上邻国的是 _(填国家名称)。(3分) 根据地图,说出A、E两省的共同地理特征(2分),并回答曾母暗沙在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2分)。 图一、二区域生活的人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 (1分),概括这两个区域的民居各有何特色(2分)。22.(2014金华)重庆某服装厂老板老张

8、乘船沿长江自西向东开展一次投资考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1)规划行程时,老张绘制了长江示意图(见右图)。请将下列诗中所咏地理事物(加着重号)与图中字母对应起来。(2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提示:黄鹤楼在武汉)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 (提示:你可以查地图)(2)船过巫山河段时,老张看见了两个大型水电站,奇怪:当地用不了这么多电,国家干嘛还要大力开发这里的水能资源呢请你帮助分析解答。(4分)(3)到达上海后,老张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最终决定在上海投资,以实现企业的华丽转型。请结合图示,从上海地理位置的角度说明选择的理由。(4分)图523.(2014湖州)

9、(8分)读亚洲某区域图(图5),回答问题。 图中甲海域为我国的 (填海域)。乙地 (填名称)是我国领土最南端,纬度约为 (误差度),属于 (填五带)。(4分)A、B两地地形类型不同,但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均为 。请分析其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24(2014嘉兴)(10分)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4图53040708011090120100陆高米0 40455011512513520005002001000AB乙陆高 米甲材料一:两幅世界典型区域的地形图材料二:甲乙玉米带比较项目甲玉米带乙玉米带纬度38N43N42N46N无霜期(天)16020013

10、0145土壤有机质3%6%2%玉米单产(千克/公顷)75006750注:乙所在区域的粮食商品率居该国首位,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1)读图5,判断A位于B的 方向,并指出乙地的气候类型。(2分)(2)根据材料判断甲乙玉米带所在区域的地形类型,并说明乙玉米单产低于甲的自然原因。(5分)(3)联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乙玉米带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3分) 25. (2014台州)(9分)读图,回答问题。图1:新疆局部区域图图2:喀什的气温与降水图第25题图注:时令河,指河流在枯水季节,河水断流、河床裸露;在丰水季节,形成水流,甚至洪水奔腾。(1)“ 时令河”属于哪一地图“语言”图中

11、河流的丰水期出现在夏季,试分析原因。(3分)(2)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与河流有什么关系古代丝绸之路为什么会经过绿洲地区(4分)(3)“河流、绿洲、丝绸之路”三者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什么道理 (2分)参 考 答 案21.(本题10分)(1)粤,南宁,越南(3分)(2)都是我国的海岛,都地处低纬度,都属于季风气候,都属于东半球,等等(只要从不同角度回答两条即可,2分)。我国领土的最南端。(2分)(3)水稻(1分),图一:建在向阳的山坡上(答蘑菇房也可)(1分)图二:悬空架设(答高脚屋也可)(1分)。22. B;A。(每格1分,2分)当地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水能资源向东部地区输出电力,可以使当地的资源优势

12、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4分)位于长江的入海口;位于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交汇处。(4分)23.(8分)(1)南海(1分) 曾母暗沙(1分)北纬4度或4N(1分) 热带(1分) (2)水稻(1分)。热量充足;降水充沛;水源充足。(每点1分,3分)24(10分)(1)西南,温带季风气候。(2)都是平原;乙纬度位置比甲稍高,无霜期较短(热量条件差于甲);乙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甲。(3)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化程度高。25(9分) (1)图例。(1分)夏季气温较高,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积雪融化,使河流水量充足。(2分) (2)因为河流能提供水源,所以在沿河的部分地区形成了绿洲。(2分) 绿洲能为往来商旅提供宝贵的水源和食物,所以丝绸之路经过绿洲。(2分) (3)自然环境深刻影响着人文环境;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因地制宜。(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