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材料导读学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701818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材料导读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材料导读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材料导读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材料导读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材料选择题1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的红色手柄使用了一种表面触感接近于人体皮肤的橡胶皮革漆。当运动员手持“祥云”时,他感受到的将不再是冷冰冰的金属质感,而是仿佛与另一只手紧紧相握。这种设计思想体现出的北京奥运理念是A世纪奥运 B绿色奥运 C人文奥运 D数字奥运2下列名言警句体现了智者学派的观点的是A“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B“我们人类是生而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C“尽管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D“人生而是自由的,可是他现在却处处戴着镣铐”315世纪,意大

2、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该现象说明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5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一观点的本质含义是A暴露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本性 B宣扬人文主义蔑视宗教的权威C肯定人的价值及创造性 D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6下

3、列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新型道德观的主要表述中,正确的有 要求彻底公开否定宗教,改变封建的传统观念 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 攻击矛头对准封建社会里最神圣的王权、神权和特权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A B C D7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A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B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C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D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8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

4、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9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是因为他强调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 C心外无物 D“先定论”10德国哲学家歌德曾评价伏尔泰和卢梭:“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当伏尔泰还在为文明和愚昧无知而战斗时,卢梭却已经在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材料指出卢梭和伏尔泰思想上最大的不同点是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提出社会契约论 提出人民主权说A B C D11卢梭的思想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成为主流思想,其主要原因

5、是A.卢梭的思维方式比伏尔泰更贴近法国 B.卢梭的文章情感丰富最容易感染群众C.卢梭学说适应了民众对政治权利平等的追求D.卢梭的个人魅力强化了民众对其学说的认同12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13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相比,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思想的突出特征包括 代表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从法律角度证明社会变革的合理性 反对君主专制 强调“公民意识”A BC D二、非选择题14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

6、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15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