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 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699583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墨池记》 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墨池记》 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墨池记》 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墨池记》 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墨池记》 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墨池记》 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墨池记》 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墨池记设计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熟读成诵,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2. 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3. 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自读重点把握文中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本文平易朴实、婉转沉着 的艺术风格。:自读程序一、齐读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粗知文章内容。洼a邪。楹徜d徉d恣i肆二、自读利用注释,疏通文字,体 会文章主旨,在不懂不明处,作出标记。三、质疑解难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 讨论补充解决疑难。四、研读1.分清文章记叙、议论部分,概括各部分内容,了解叙议 结合的写法。2.作者认为王羲之能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3.文 章借墨池的

2、传说,阐释了什么道理?4.抚州学官王盛邀曾巩为墨池作记, 目的是什么?5 .把握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五、背诵全文根据本文叙议相间的特点,逐层背诵。解说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自读注释质疑、释疑的过程,充分体现 学生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的习惯,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 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程序三、四可相互渗透,学生提问关键语句及关乎文章主题、行文风 格的重点、难点问题时,教师抓住不放,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更深刻地 理解、赏析文章。自读点拨一、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成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人称之为南丰先生。卒谥文定。曾巩将儒家之道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广泛接

3、触儒家经典以外的文 化遗产。他在不少诗文中,都谈到自己刻苦读书的情况,认为没有浓厚的文化 知识积累,要自成一家,是绝不可能的。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沉着,议论醇正,讲究法度和布局,结构谨严,条 理分明,尤以文字明洁著称。其作品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二、关于墨池的记载除荀伯子临川记中有王羲之墨池的记载外, 浙江省永嘉县积谷山中也有一个水池,池旁刻有米芾所题墨池二字,庐门 归宗寺内也有王羲之的洗墨池,此外湖北薪水薪春、滞水一带等地亦有类 似遗迹。这些遗迹有些当然是后人的附会,但也可见人们对王羲之勤奋精神的 钦佩和仰慕之情。三、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本文借王羲之临池学书一事,说明任 何成就都要依靠刻苦学习,

4、绝非天成,从而引申到关于道德修养问题也是 如此,目的是鼓励人们勤学苦练,努力向上。文章开头,先写墨池处所、形状,再交代有关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 尽黑的传说。这是记叙部分,其行文曲折,构思缜密。其中临、池子书,池水尽黑八个字,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论据,埋下 了伏笔。接着,作者由叙述转到议论,就王羲之书法艺术晚乃善非天成也这一 点,引出欲深造道德者学固岂可以少哉,点出本文的主旨。其中晚乃善三字,是本文立论的重要依据,而精力自致、非天成则是 作者的正确论断。第二部分先叙述州学教授索文的经过,接着又发议论,推测王君此举 是为了勉其学者,最后归结到仁人庄土之遗风余思对来世者的作用,借以 鼓励人们勤于学习完

5、善自己。四、几个设问句的理解文章6次使用了设问句,提出了一连串疑问和 推测,使读者在似乎不确定的答案中去思考,十分耐人寻味,体现了婉转 沉着的语言特点。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这是王羲 之学斗的遗迹,难道果真是这样么?劝道他漫游纵情山水时,曾经在这儿 栖息过么?作者对江西临川的墨池是否为王右军的遗迹存有饲疑,但他是 受州学教授王盛之扫为墨池作记的,所以既不必详细考证,也不便把话说 绝,于是用了两个设问句。这种揣测的语气,其实是委婉的否定,既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怀疑,又使王教授能够接受,不致使他难堪。然后世末有能及者,岂其学刁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泫造道 德者邪

6、?作者借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事勉学劝善,去不直说,而 用两个设问句表达。这两个设问实际上是肯定的意思,说明深造道德非加强学习不可,但 作者只是提出问题,让读者经过思考自己去得出结论。这样来写,显得语气委婉,读者容易接受。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亦欲 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开头一个推字就表明了这些意思属揣想。作者推测王君的用心,指出三君之意在于喜爱别人的优点,宣传古人 的目的是勉励后学。这实际也是作者虽怀疑临川墨池为王羲之故迹而仍然为之作记的用 意。这样一点明,不仅使文意委婉含蓄,又避免了给后人留下以讹传讹的 笑柄。解说点拨在于拓宽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

7、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 的主题、表现形式及行文风格。自读思考1.完成课后练习二。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作文多在三上欧阳修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 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 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三上指马上、枕上和厕上。 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 西洛西京洛阳。小说指先秦百家著作以及后来的各种杂记。小辞指词典、小令。 琅然声音清脆。笃学十分好学。 属思思考,构思。1文章记叙了三件事,直接记述了;转述谢希深介绍;作者自道。2这些事例给你什么启迪?参考答案1钱思公喜好读书的表现宋公垂勤 学的事例作文多在三上的特点和体会2惜时好学才能有成就解说这一环节 旨在指导学生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积累文言词汇,把文言文读通、读懂, 做到字得其训,句索其旨,进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古人勤奋好学 的精神。设计者陈霄汉摘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12月墨池记教 案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