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表达方式详细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69936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表达方式详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表达方式详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表达方式详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表达方式详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表达方式详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表达方式详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表达方式详细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种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什么?解释: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比如: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是以_为主要表达方式,而说明文则以_为主要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哪些?五种表达方式:_、_、_、_、_。一、记叙: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例子: 1、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2、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

2、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列举书上的例子作用:(1)再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抒发感情。(2)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3)描写人物活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划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4)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感。一)根据描写对象把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1、 人物描写:_描写、_描写、_描写、_描写。_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 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

3、情感。 原则: 抓特点 + 显神韵 (形似) (神似) 走到镜子前面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可爱的我。问题: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建议:进行有特点的外貌描写修改:我呀,短头发圆脸像妈妈,浓眉大眼像爸爸。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实践演练:(苏明娟)_小明娟右手紧握铅笔,左手按在作业本上。她脸色略显苍白,两只滚圆的大眼睛注视着前方,闪烁着被求知的渴望燃烧着的异彩,分明是在呼喊:“我要读书”

4、。总结:1、人物的外貌描写要能够反映出他的身份、职业、经历、性格等特征;2、要与特定的情境相融合;3、要善于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来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观察:按一定顺序整体观察 ,抓住独特之处重点观察描写:有顺序地进行描写 ,抓住特征有重点地描绘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表达作者的情感)描写方法:人物外貌描写手法一:修辞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四方脸上一只朝天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晚年列夫 托尔斯泰) -比喻,夸张试一试: 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

5、,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似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1、 过路人看到罗敷,不由自主地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目而视;青年人看到罗敷,脱下帽子戴上纱巾,想引起罗敷的注意;耕地的人竟然忘了身边的犁,锄地的人忘记了手中的锄,回到家里还因贪看罗敷耽误了活计而相互埋怨。(旁人反应来烘托)2、 作了半天的作业,我头昏眼花,于是我下楼来到街上散步,好放松一下。街上人来人往,突然一个样子和城市中的红男绿女反差极大的人闯入我的视线。他头发蓬乱,穿着一身质地粗糙、皱巴巴的老式中山装,头发上、衣裤上,还有那双旧布鞋上都沾上了不少的白灰面子。显然,他是一个外地进京的打工者。 (人物对比来表现)

6、3、 在一个寒冷的清晨,这个小姑娘却坐在一个墙角里;她的双颊通红,嘴唇带着微笑,她已经死了在旧的年的除夕。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着她小小的尸体:她坐在那儿,手中还捏着火柴其中有一束几乎都烧光了 (在具体环境中点染)4、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在动静变化中展示) 言为心声-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明确: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中心。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

7、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 2、领导来到我班检查,班长说:“你能来检查, 应该感到荣幸,我们欢迎你!” 3、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 放得太多了小结: 语言描写还得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心情、性格否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赏一赏: 一个下雪天,庙里来了四个人,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秀才诗兴大发,随口吟道:“大雪纷纷落地,”县官乘兴接了一句:“正是皇家瑞气。”富翁接了第三句:“再下三年何妨?”正在这时,同在庙里避风雪的流浪汉听得火冒三丈,大声骂道:“放你娘的狗屁!”1、身份年龄联系法 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

8、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 小表妹天真又活泼,有时候她会突然冒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话来。一次,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我们全家只有你最开心,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沈常根、老伯伯、爷爷谁的名字也没你多。”2、场景融入法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小明的语文课本不见了课堂上不见课本 他小心翼翼地翻着书包,心里默念道:“语文书,语文书呢,在哪呢?”下课时不见课本:他着急地翻着抽屉,大声喊道:“语文书哪里去了?谁见过我的语文书呀?

9、书!书!”在家里不见课本: “老妈!快来呀!我的语文书飞 了!快,帮我找找! ” 3、 神态动作辅助作用 对话描写时,要注意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并惟妙惟肖地模拟出来 。 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说:“谁弄坏的?”董小天说:“没看见。” 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李星说: “没看见。” 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瞪着眼:“谁弄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道:“鬼才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们一定要看好玻璃窗?”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个鬼脸:“哈,开了口,好凉快哟!”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她

10、大声说道:“是董小天,他和张小勇在玩,拿扫把大闹天宫,张小勇推了董小天一把,董小天一火,抡起扫把朝他使劲地打去,结果张小勇一躲闪,董小天就打到了玻璃,碎了。”董小天一跺脚:“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高芳芳理直气壮:“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耍嘴。”老师望了望四周,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下口水,神情恍惚。 4、标点符号增色法 对话描写时,有时候很难用言语来表达,就可以借助标点符号,使说的话符合当时情景 ,独具人物个性。说话吞吞吐吐 结结巴巴时“我我没拿。”小林涨红着脸说。说话时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实践演练

11、:(结合自身经历,展开一段语言描写)_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 描写人物行动要注意三点:首先,行动描写应揭示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其次,精选词语,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第三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把人物写得形象、生动。比较分析: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动词如果换成小括号里的动词,好吗?为什么?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走)而去。 我终于爬(登)上去了,蹲(站)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走动

12、),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靠)过去。“看见了。”我说。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找)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走一步 再走一步精确使用动词: 1、放学回家 a放学了,他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回家去。 b放学了,他把书本练习簿什么的一古脑儿往书包里一塞,书包扣带只扣了一个,就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还哼着小调。到了校门口,他左右一望,正是车流空隙,就一窜过了马路。他拐过一条小街,这才慢慢走着,因前面就是他的家。 2、 雪地捕鸟 a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b他扫开一大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实践演练: 要求:自己确定一个内容,自拟一个题目,写一个片断,100 200字,里面要有几处动作描写。 注意:写好后,用红笔将动作描写的词圈出来,在正文后用红笔写:“这段文字通过动作描写,侧重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注意: 要写出人物个性特征。 适当运用修辞。 要表露思想感情。 要准确使用动词。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