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术后诊疗常规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69860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CI术后诊疗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PCI术后诊疗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PCI术后诊疗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PCI术后诊疗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PCI术后诊疗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I术后诊疗常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诊疗护理常规【PCI术后诊疗常规】1、与心内科医师交接班,查阅介入诊疗单,并在介入诊疗单责任医师处签字;2、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下达病危/病重通知书;3、根据介入诊疗单下达术后医嘱;a、股动脉途径:右下肢制动,制动时间视是否应用血管闭合器及是否需肝 素化而定,应用血管闭合器的嘱右下肢制动4h,带鞘管的制动至拔管后 12h。肝素化或局部渗血者制动时间适当延长。b、桡动脉途径:术后每1h松桡动脉压迫器1次,不出血为宜,共松6次后 解除。c、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桡动脉搏动情况d、注意观察穿刺口渗血情况e、水化:前 8h 静脉补晶体 1OO-15Oml/h(1.01.5

2、ml/kg/h),计 1000ml;多 饮水,24h饮水应超过1500ml;如有心衰,酌情减量。4、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qd;氯毗格雷75mg qd;如有特 殊要求,请按术后医嘱执行。5、肝素化12h:APTT首剂维持剂量调整剂量120S暂停2h,复测APTT肝素 1.25wu+NS50ml,1ml=250iu6、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100u/kg ih q12hN75岁者,减量至80%;N80岁 者,减量至75%。7、活血化瘀、改善心肌代谢:可应用红花、疏血通、丹参等;如有心肌缺血表 现,加用硝酸酯类药物。8、冠心病II级预防:低盐低脂饮食,B受体阻滞剂(血压、心率允

3、许尽早加用)、 ACEI类(血压允许尽早加用)、他汀类。9、与患者沟通,交流病情,告知多饮水、反复抽血等事项,减轻心理负担。【PCI术后护理常规】1、观察病情:a、观察病人的心率、心律、血压和胸闷、胸痛情况;b、观察病人的精神、意识状态,有无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c、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观察有无牙龈出血、便血、尿血、皮下 出血点等。d、观察动脉搏动情况,肢体皮肤颜色与温度、感觉与运动功能有无变化等。e、观察尿量2、健康指导:a、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因卧床、消化功能减退及不习惯床上排便等造成排便困难,术后应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等,预防便秘。b、饮水:鼓励患者术后多饮水,24h饮水超过

4、1500ml,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 预防造影剂肾病,但有心衰的患者应适当减量,恶心、呕吐者少饮水。c、排尿:因病人不习惯床上小便,做好心理疏导,解除床上排便的紧张心理; 诱导排尿如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听流水声、热敷等,或轻轻按摩膀胱并适 当加压。以上措施均无效时可行导尿术。d、活动:嘱患者卧床休息,向患者强调术侧肢体制动的重要性,期间,适当 协助患者向术侧翻身40左右,以减轻腰背酸痛不适,并预防压疮。给 与患者下肢按摩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可适 当抬高术肢前臂,做握拳、松拳动作,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并保持腕关 节伸直。3、护理处置:a、遵医嘱给予患者口服抗血小板药物;b、

5、遵医嘱给予抽血化验APTT,及时追踪化验检查,报告医师;c、术后每1h松压迫器一次,共松6次后解除,给予换药。d、术侧肢体制动:置缝合器者制动4h,已拔除鞘管者术侧肢体制动12 h, 带鞘管者需在拔除鞘管后再制动12 h【常见并发症及处理】1、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V出血与血肿穿刺部位周围出现增大的肿块是血肿最重要的征象,静脉血肿多为缓慢增 大,有些血肿与假性动脉瘤有关。如出现腹膜后血肿,多因股动脉穿刺部位过高 (腹股沟韧带上方),拔除鞘管后不能得到有效压迫所致。处理:1)穿刺局部出血或血肿多经重新压迫止血奏效,较大血肿可将血液向周围 组织挤压以使该部位“软化”,促进血肿吸收;2)给予必要的镇静、

6、调控血压等处理;3)如果血肿太大而因失血过多导致血压下降,或经腹部超声或CT证实为腹 膜后出血或血肿,应给予补液或输血以补充血容量,并停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必要时由外科处理。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的形成与反复穿刺、穿刺点过低致鞘管进入股浅动脉、动脉鞘管 型号过大、应用抗凝药物及术后过早活动等因素有关,避免穿刺部位过低或多次 穿刺入动脉,可减少其发生机会。假性动脉瘤常难与扩展的血肿相鉴别。处理:1)听诊穿刺部位为收缩期杂音,血管超声可明确诊断;2)徒手或机械按压,超声定位下按压,弹力绷带重新加压包扎24小时,并 延长卧床时间;3)超声定位下局部注射凝血酶。V动-静脉痿是在建立血管通路的过程中,

7、穿刺针同时穿破动脉或静脉造成痿管,其危险 性随穿刺次数、低位穿刺、高位穿刺(累及股总A及股V)以及凝血机制不全而 增加。处理:1)听诊穿刺部位为连续性杂音,血管超声可明确诊断。2)血管超声下定位痿口,重新加压;3)痿口较大或症状较明显的需外科手术治疗。血栓形成导管或导丝损伤动脉内膜或局部压迫止血方法不当或压迫时间过长可导致 局部血栓形成。术后应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一经确定动脉血栓形成,应 立即请血管外科进行手术取栓和修补,以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局部压迫和卧床 时间过长,亦可引起深静脉血栓,进而引起急性肺栓塞,应注意围手术期适当的 抗凝治疗。2、非血管并发症低血压患者术前禁食,术中失血,术

8、后隐性或显性失血,应用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 药物,造影剂的迟发性过敏以及血管迷走神经的反射等因素均可引起低血压,应 适当扩容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较常见,多发生于术后拔除鞘管及压迫止血时,典型表现 为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压迫止血方法应得当,用力适中,必要时给予小量局麻 药。一旦出现,应立即静脉注射阿托品0.5-1睥,必要时给予多巴胺等升压药 物。脑卒中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均很少见,但后果严重。术中操 作规范,轻柔可减少动脉系统栓子脱落的机会。抗凝宜充分,但须注意监测,并 适当的控制血压以避免颅内出血并发症。心功能损害在左心室功能低下或心力衰竭的患者

9、介入治疗操作过程中可出现心功能恶 化,诱发急性肺水肿,应重点以预防。术前应纠正心力衰竭,术中和术后应控制 输液量,并酌情给予利尿剂。V肾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的最常见的原因是造影剂引起肾小管功能的损伤,称为造影剂肾 病。多见于有肾功能不全史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一般将诊断标准定义为造影剂 使用48h内血清肌酐升高25%或0.5mg/dl。处理:1)水化:静脉补晶体100-150ml/h;2)多饮水,24h饮水应超过1500ml;3)可适当的应用利尿剂,必要时给予小剂量多巴胺以增加肾血流量;4)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3、支架内血栓形成与再闭塞以下情况需考虑支架内血栓形成与再闭塞:支架所在血管支配区域

10、出现 MI新出现的无法解释的心脏性猝死。一旦发生急性闭塞,治疗的关键在于迅速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冠脉的血流。 可先予硝酸甘油以缓解或除外冠脉痉挛的因素;请介入医师会诊再次行冠脉造 影、PCI治疗。【拔管】1、动脉鞘管:(肝素化结束后)APTT降至60s,可拔出股动脉鞘管,由近心端沿 动脉走形压迫止血,按压15-20分钟(暴漏穿刺外口距食指0.5-1cm,以达到压 迫内口、观察有无出的目的),继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沙袋0.5-1kg压迫4小时, 嘱术侧肢体制动12小时,注意观察局部有无出血、血肿,拔管后1h内给予皮下 注射低分子肝素。2、静脉鞘管:拔出股静脉鞘管,由远心端沿静脉走形压迫止血(穿刺外口在食、 中二指之间),按压10-15分钟,继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嘱术侧肢体制动4小 时。3、动、静脉鞘管:先拔动脉鞘管,再拔静脉鞘管;或两管同时拔除。2013-1-8 编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