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669741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山东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山东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山东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山东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方案二一一年十月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与优势3(一)项目背景3(二)基础与优势3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5(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5(二)专业发展目标6(三)人才培养目标6(四)专业建设关键指标6三、专业建设内容7(一)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7(二)校企合作,建成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8(三)校企共同建设优秀教学团队12(四)校企共同建设生产性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13(五)搞好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系统培养15(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17四、绩效考核指标18五、专业建设预算20六、专业建设保障措

2、施24(一)组织机构24(二)保障措施24(三)有关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252一、专业建设基础与优势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设立于2008年;是与全球排名500强的卡特彼勒机械有限公司校企共建的校企合作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目前本专业在校生378人。2010年被评为潍坊市品牌专业。(一)项目背景1、行业背景随着中国本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重点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离不开工程机械、离不开机械化施工。据统计,2010年中国市场工程机械销售总数达15万台(套)以上,销售金额超过1500亿元,已稳居世界第三工程机械销售市场。2、区域背景山东是中国工业机械产品的第一制造大省和第一消费大省,潍坊是山东最大的制造

3、业基地。卡特山工机械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公司、江淮汽车有限公司等重型机械公司均落户于潍坊青州。地理位置恰到好处,与山东临工、江苏徐州等工程机械生产基地距离较近且均等,成三角稳固之势,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南北相连的重要接点。当地政府扶持工程机械产业发展政策优惠,配套体系完整、成熟、高效。卡特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对于产业集群尤其是配套企业的形成和壮大,起到了带动和引领作用。专为山工配套的企业就达二十五六家,形成了以山工为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条。3、人才需求综上所述,工程机械行业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相关人才,才能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地完成任务。尤其急需大量拥有工程机械销售及售后服务技术、工程机械操作应用技

4、术、工程机械维修及设备管理技术和机械化施工管理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仅在山东就需要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与管理人员近2万人,按照每年5%的人员流动率计算,每年需要补充工程机械运用从业人员1000人。国家对外扩张战略的实施,更是需要大批适应国际工程建设的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技术人才。(二)基础与优势1校企深度融合,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早在2008年,由于卡特彼勒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在产品转型和工艺进步中急需大量的工程机械类高技能人才,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我院率先开办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三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是在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制定的。企业不仅提供生产

5、性实践教学环境,还参与专业技术课程的讲授、实习指导、毕业设计辅导与考核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是本专业办学的突出特色和优势。三年间,本专业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仅为卡特彼勒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输送实习生就达200余人,企业满意率达91%。2“理实兼备”的专业教学团队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5名,;教授3人,副教授及高工7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40%;具有中级职称的9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36%;具有初级职称及以下6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24%;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18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80%;专职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23人,占专职教师

6、总数的92%。其中, 1名教师具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资格;3名教师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程机械修理工”高级考评员资格;6名教师具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程机械操作工”考评员资格。本专业聘请了13名本地区企业界知名专家及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其中,高级工程师8名,高级技师5名。专业教师教科研成绩突出。2009年6月,申报的“卡特彼勒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团队”被确定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 2009年5月,“职业化课程开发与实践”获山东省第六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5年12月,张玉华主持的省级课题“高职工程机械专业特色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顺利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鉴定,鉴定结论为“国内先进水平

7、”。3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方法,拥有12个校内实训室、2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在校内建成的SEM培训中心和先进制造技术培训中心,采取购进设备、引厂入校、合作建厂等方法,在制造设备的种类、加工范围、生产能力、满足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相关技能培养等方面,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 SEM培训中心,建筑面积5070平方米,为亚太地区最大最先进培训中心,该中心由卡特彼勒投资2100万元,中心内设置SWE、机加工、工程机械维修、装配、焊接、质量、维修创造力等七大功能模块。先进制造技术培训中心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设备总投资500万元,现有生产型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

8、控电火花、数控线切割、普通机加工设备、电焊设备等54台套;已形成机械制造、电控设备制造等生产和研发能力,年生产能力可达到100万元。通过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初步建成了以数控设备为主多品种的机加工车间、钳工实训场、焊接实训场、CAD/CAM图形工作室等。基地还可承担企业人员技术培训及技能鉴定,开展现代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 打破原根据学科体系构建课程的模式,以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将按学科体系设置的课程分解,以培养操作技术、工艺制定与实施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将课程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了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

9、培养。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效果良好,为多所院校借鉴。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突破“以教为主”、“课堂本位”的教学模式,实行立体教学,在实训基地或生产现场授课,教师边讲边操作演示,学生边学边练;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仿真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 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重视过程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实习实训、技能考核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5积极开展社会服务近三年,本专业先后为卡特山工机械有限公司、临沂工程机械公司、北汽福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江淮汽车集团等企业进行中、高级焊工,工程机械维修技师,操作工培训达1500余人次。受潍

10、坊市劳动局委托,专业教师多次承担职业资格鉴定考前培训工作,培训人数达200余人。学院SEM培训中心是潍坊市工程机械维修工技师及高级技师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点。为本地区多所高职院校提供师资帮助及技术指导工作。6人才培养质量高本专业一贯坚持实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融入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近三年工程机械专业毕业生中65%的学生取得了“工程机械修理工”和“工程机械操作工”证书。83%的学生取得高级焊工技能证书。87%的学生参加了 “制图员”及“数控工艺员”等培训,取证率超过90%。100%的学生完成了校外预就业顶岗实习,增强了职业岗位适应能力。由于工程机械专业

11、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较高综合职业素质,企业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1%,在本地区同类院校名列前茅。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主线,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充分挖掘行业企业办学优势,结合学院实际办学环境与条件,重点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以特色专业建设推动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以及各

12、项教学基本建设,整体规划与合理配置校企教学资源,逐步形成专业优势与特色。按照“职业定位准确,层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要求,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就业竞争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工程机械产品为核心”的原则,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成省级特色专业,推动我省高职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二)专业发展目标依托工程机械行业,深化和完善“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 “非专业职业素养+精湛专业技能”的特色(非专业素质是指: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合作等精神和职业道

13、德),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重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5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优质核心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打造一支德、才、艺兼备的“双师” 结构教学团队( 理论教师、实践教师双岗胜任,学院教师、企业专家双向互聘,学术水平、技术技艺双高兼备),并达到省级教学团队标准;创建“设备与企业接近、管理模式与企业相通、师资与企业共享”的山东省一流的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和工程机械培训基地,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生毕业时不仅取得毕业证,取得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资源库,实现

14、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学生多方共享,实现学生的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深化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内涵发展的建设思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引领和带动专业群共同建设和发展,建成全国领先、山东省一流的品牌专业。(三)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服务工程机械行业,依托合作企业的设备、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本专业培掌握工程机械安装与调试、维修与检测、租赁与销售、使用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工程机械维修与故障检测、营销与技术服务、使用与机务管理的专业核心能力,适应工程机械行业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四)专业建设关键指标项目 年度2011.11-2012.1020

15、12.11-2013.10专业建设目标市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监测指标学生招生规模200人300人学生就业率初次就业率:85%总就业率:99.5%企业满意度:98%初次就业率:88%总就业率:100%企业满意度:99%人才培养质量在世界500强企业的就业人数占总人数比例的35%;月薪超过3000元,占30%;自主创业人数比例5%在世界500强企业的就业人数占总人数比例的50%以上;月薪超过3000元,占45%;自主创业人数比例7%职业资格证书比例中级工:100%高级工:80%高级工:90%技师:1%教学质量目标及监测指标与世界五百强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力争和2个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力争和3个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企业冠名、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企业冠名、岗证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校内生产型、可顶岗实习的实践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的生产线,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一个集产、学、研、培为一体、校内生产型、可顶岗实习的实训基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主编1-2门基于工作过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