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694898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 一、易筋经、捏筋拍打、正骨疗法的起源与形成 二、易筋经、捏筋拍打疗法的中医理论基础第一章捏筋疗法 第一节捏筋法的练功一、拧棒势- 二、指撑势三、穿掌抓空拳第二节 捏筋法的手法 一、捏法 二、揉法 三、抠法 四、拿法 五、点击 六、拨法 七、刮法 八、划法 九、搓法 十、压法 十一、滚法 十二、掐法- 十三、推法一十四、扳法十五、抖法十六、抓法十七、摇法十八、摆法十九、挤法二十、挟法二十一、引法二十二、拔法二十三、折法二十四、打法 第三节 捏筋法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捏筋法的部位第二章拍打疗法 第一节拍打法的用具- 第一节拍打法的练功一、拍打练功要求二、拍打法练功各式- 第三节拍打的方法 一

2、、持拍式与拍打方法 二、拍打的节奏 三、拍打的轻重四、拍打的顺序-第四节拍打法的部位 一、躯干部,背后三条线 二、上肢部,上肢四面 三、下肢部下肢四面 第五节拍打法的体位 一、直立位 二、扶立位 三、弓箭位 四、坐位-一 五、俯卧位 六、侧卧位 七、仰卧位 第六节 拍打法的注意事项-第三章捏筋拍打疗法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头颈躯干部的疫患和损伤 一、颞下颌关节紊乱 二、颈椎病 三、落枕一四、颈部扭伤五、颈、胸、腰椎小关节错缝六、胸壁挫伤肋间神经痛七、急性腰扭伤八、腰肌劳损腰肌筋膜炎九、棘上韧带炎十、棘间韧带炎十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十二、椎管狭窄十三、腰三横突综合征十四、强直性脊柱炎十五、先天骶椎裂

3、十六、腰椎滑脱十七、骶髂关节错缝、损伤十八、颈椎间盘突出症十九、胸廓出口综合征二十、脊髓空洞症第二节上肢部损伤一、肩关节周围炎二、臂丛神经炎三、岗上肌腱炎四、肱二头肌腱炎五、肱二头肌腱滑脱六、肩部挫伤七、肱骨外上髁炎八、肱骨内上髁炎九、肘部挫伤十、上肢麻木无力症十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十二、腕关节劳损十三、腱鞘囊肿十四、屈指肌腱鞘炎十五、肩袖损伤十六、三角软骨板损伤十七、拇指掌腕关节挫伤第三节 下肢部的损伤一一、坐骨神经痛二、股外侧皮神经炎三、髌周病髌股关节紊乱四、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五、腓肠肌痉挛与劳损六、踝关节扭伤七、踝部腱鞘史一八、足跟痛与跟骨骨刺 九、臀上皮神经炎 十、髋关节骨性关

4、节炎十一、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十二、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十三、膝关节屈曲畸形十四、平足髋关节滑膜炎第四章各科杂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内科部分一、头痛二、面神经麻痹三、面肌痉挛四、三叉神经痛五、神经衰弱、失眠六、高血压症-七、心悸、心痛、心慌、胸闷八、胃脘痛-九、膈肌痉挛,十、尿频尿失禁十一、瘫痪-第三节妇儿五官科部分-一、痛经二、急性乳腺炎三、小儿先天性斜颈四、小儿消化不良五、小儿疝气六、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七、小儿麻痹后遗症八、急、慢性鼻炎九、耳聋、耳鸣、复听症十、嘶哑-第五章正骨疗法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第一节 骨折概述 一、骨折的治疗原则 二、骨折的整复手法第二节 上肢骨折一、 锁骨骨新二、 肱

5、骨外科颈骨折、肱骨解剖颈骨折三、 肱骨干骨折四、 肱骨髁上骨折-一五、 肱骨髁间骨折六、 肱骨外髁与肱骨内上髁骨折七、 尺骨上段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孟氏骨折八、 尺桡骨骨干双骨折九、 桡骨下段骨折合并尺桡下关节脱位盖氏骨折十、 桡骨小头骨折-一十一、桡骨远端骨折一十二、腕关节复杂性骨折和脱位十三、掌骨骨折十四、第一掌骨基底骨折十五、指骨骨折第三节 下肢骨折一、股骨干骨折二、股骨髁上骨折与股骨下端干骺分离三、髌骨骨折四、胫腓骨骨折五,踝部骨折六、跖骨骨折七、股骨粗隆间骨折八、股骨颈骨折九、第五跖骨基底骨折十、趾骨骨折第四节 躯干部骨折 一、脊柱,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二、尾骶骨骨折和脱位一 三、

6、肋骨骨折第六章 关节脱位的诊断与综台治疗 第一节 关节脱位概述 一、关节脱位的分类 二、关节脱位的症 三、关节脱位的治疗 四、关节脱位常见的并发症 第二节 关节脱位的整复及治疗 一、颞颌关节脱位 二、环枢椎半脱位一 三、肩关节脱位 四、肩胛骨脱位五、肘关节脱位六、桡骨小头半脱位-七、腕关节脱位一八、髋关节脱位-九、髌骨脱位十、距骨脱位一 易筋经疗法目前施行的方法为捏筋法、拍打法以及正骨疗法3个部分。拍打法以棒状拍子按照人体一定经络在人体上进行轻重不同,有节奏的拍打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捏筋疗法是根据各种不同的手法在人体特有的脉位上施行轻重不同的捏揉、抠拿等各种治疗手法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所用

7、的正骨手法也是从捏筋法里演变而来的,对整复骨折及治疗骨折后遣症有独到效果。十一、趾间关节脱位第七章典型病案介绍-软组织损伤及各科疾病病介绍骨折及脱位病案介绍第八章常用方药绪 论 易筋经疗法,是在易筋经拳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体育疗法。据史料记载,从北魏时代起,已成为我国劳动人民在同自然作斗争中形成的健身却病的疗法,此法以徒手或简单器械对人体一定脉位、经络施以揉捏、拍打等,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易筋经疗法目前施行的方法为捏筋法、拍打法以及正骨疗法3个部分。拍打法以棒状拍子按照人体定经络在人体上进行轻重不同,有节奏的拍打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捏筋疗法是根据各种不同的手法在人体特有的脉

8、位上施行轻重不同的捏揉、抠拿等各种治疗手法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所用的正骨手法也是从捏筋法里演变而来的,对整复骨折及治疗骨折后遗症有独到效果。 易筋经疗法,经过长时间的充实发展有生血、补气通导气血、调合营卫、强身助阳的作用。即壮丹田、和脏腑,脏腑和血自生血生而气自足气足则百病皆无。易筋经捏筋、拍打疗法其有被动的医疗体育作用,对风湿痹证、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扭伤、胃脘痛、腹痛、骨折以及骨折后的功能障碍恢复均有较好的疗效。 一、易筋经、捏筋、拍打、正骨疗法的起源与形成 易筋经疗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健身术,也是拳术的一种。常为习武练功人所掌握,在易筋经精义一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易者变也,筋者劲

9、也,原夫人体骨髓以外,皮肉以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筋非劲,幕络周身,通行气血翌卫精神提挈运用。筋壮者强,筋舒者长筋劲者钢筋和者康。又曰今以人功变弱为强,变挛为长,变柔为钢,变衰为康,易之功也,全身利也之基也。易筋经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锻炼、保健经验的总结。易筋经练功方法很多,有若尽其所传,不下千余式之说,但大致可概括为以下部分。1动功 易筋经中有行功各式,有动功十八式,有神勇八段锦等。这些行功各式与华佗的五禽戏的形式近似,故易筋经动功部分起源于华佗五禽戏。2打功其目的在于强健筋骨。久久则骨缝之膜皆坚壮矣。行功中有打石袋的方法,打功的用具尚有木槌、木杵、谷袋、砂袋。以这些用具对身体各部位施

10、以打功。 3揉法此种方法与我国古代推拿手法相似,其则筋力磨历而复壮,此揉法及磨历之意也。此外尚有棒、搓、拿等手法皆属揉法。在下部动功也可施以摸、挣、搓、拍、抚、捧、握、等手法。 4服药 以滋内壮,内壮丸药物成分中包括:蒺藜、茯苓、白芍、地黄、甘草、人参,白术、当归等。 5静功 易筋经有静功十段之说,即以鼻吸气,以意运气,行至周身,作者认为这与养生术有关。 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和探讨,将易筋经归纳整理出一套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将它定名为易筋经、捏筋、拍打、正骨疗法。 易筋经疗法不仅在强身健体方面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方法,而在治疗疾病方面也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易筋经原为健身的方法已如前述,何时开始

11、用于治疗是一种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我可以肯定是在易筋经形成之初,我们已知道它的医疗作用和价值。如说行之不辍,即可却病延年,大都病在脏腑者,服药可以治疗。病在筋络者,服药不可旁通,欲使筋络贯舒,气血无滞,非行此不为功。明确地指出。易筋经可以治病,在医宗金鉴外治手法篇有振梃的治疗方法,其中解释说,振梃,即木棒也,长尺半,圆如钱大,或面杖亦可,盖受伤之处气血凝结,疼痛肿硬,用此梃微微振击其上下四旁,使气血流通以四散,则疼痛渐减肿硬渐消也。此处的振梃与易筋经中的木槌、木杵相似,可见易筋经的拍打方法在清初以前已广泛用于治病了。可见易筋经疗法最少也有三四百年以上的历史了。 作者现在所用的捏筋、拍打正骨疗法只是易筋经的一部分,删去了静功、动功、挂裆三者,而使其中的打功、揉功来治病,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将揉功打功中的手法加以演变,形成为现在的捏筋拍打疗法,经过演变的手法对治疗骨折脱位又有独到之处。 二、易筋经、捏筋拍打疗法的中医理论基础 易筋经、捏筋拍打疗法的医疗作用可概括为壮丹田,和脏腑,脏腑和而血自生血生气自足,气足则百病皆无。这种说法足合乎实际的。现在根据易筋经经义的一些有关记载分述如下:易筋经经义载称:人于形成之初,先天之气即根于下丹田气穴之中,即生,而分半于上丹田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