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德育原理18春在线作业3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694885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师德育原理18春在线作业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东师德育原理18春在线作业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东师德育原理18春在线作业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东师德育原理18春在线作业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东师德育原理18春在线作业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师德育原理18春在线作业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师德育原理18春在线作业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单选题) 1: 社会意义上的德性概念 ,不仅指公民德性,也包括A: 公共德性B: 国家德性C: 体制德性D: 本质德性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在现在的“德”或“德性”的讨论中,还有人提到“他我之德”和“自我之德”,“社会之德”和A: “个体之德”B: “个人之德”C: “常德”D: “私德”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教育爱内含对学生一种高尚的人道关怀和更为深刻更为稳定的( ),体现了对教师执教的严格要求。A: 社会责任B: 教育责任C: 发展责任D: 引导责任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德育过程 的基础是( )。A: 提高品德认识B: 陶冶品德情感C: 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D:

2、 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下列关于品德修养与德育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德育属于品德修养范畴B: 品德修养与德育同义C: 德育是个人进行品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D: 个人进行品德修养是德育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对于德育的地位,本书的编写者认为以( )来言说较为合适。A: “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B: 首要地位C: 关键地位D: 核心地位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德育方法是( )。A: 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B: 学生自我修养方式的总和C: 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D: 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3、汉代的董仲舒被称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当时为社会谋化政治时,曾讲到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告诫统治阶级要把教化民俗作为头等要务。这里的“教化”,指的也是对人进行()。A: 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B: 养成教育C: 智慧培养D: 礼仪行为培养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话题中,“教学”和“教育”两个概念不是被作为“活动”来言说的,而是被作为( )来言说的。A: 手段和目的B: 艺术和方法C: 内容和形式D: 现象和本质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实践证明,各方面对德育目标的认同感越高,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程度就越好,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从教育对象来说,目标的

4、认同感意味着要努力把德育目标转变为受教育者的A: 自我要求B: 自我追求C: 自我认证D: 自我体验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我国德育工作的一个显著特征。A: 运动化B: 活动化C: 开放化D: 情感化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这种单纯的“ 校园德育”或 “教室德育”的弊端在于()。A: 不能很好发挥外界因素所具有的积极作用B: 校园教育的现实性差C: “校园德育”的手段和形式陈旧落后D: 教育信息贫乏单一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德育的管理性强化 不可忽视的几方面工作是()。A: 德育思想观念的强化,全体教育者充分认识德育的地位和作用B: 强化完善德育组织

5、系统,处理好各组织之间的关系C: 德育机制的强化D: 德育队伍的强化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教育爱实践应有的理性把握就是要坚持和体现它的( ) 。A: 人道性B: 引导性和广泛性C: 爱与严的结合性D: 理智性和纯洁性正确答案: (多选题) 5: 德育工作的一般原则有()。A: 引导学生自主的原则B: 施加教育影响的原则C: 知行统一的原则D: 严爱结合的原则正确答案: (多选题) 6: 师生之间心灵上的沟通是影响德育成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通常来讲,教师要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德育过程中真正做到心与心的交流,这里的心对心的交流主要是指教育者对待学生应该怀有A: 真诚之心B: 真意之

6、心C: 关切之心D: 爱护之心正确答案: (多选题) 7: 品德评价的基本方式 有( )。A: 表扬奖励B: 批评处罚C: 评比D: 操行评定正确答案: (多选题) 8: 对的德育概念的多元性理解素有利于拓展人们对德育的思考,但同时,这些各不相同的德育概念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弊端,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属于德育概念多元性理解所带来的弊端?()A: 德育诸概念“各自为营”缺少相互间的认可B: 不具有跨越历史时空的恒久性C: 给现实的德育工作带来困惑D: 给德育问题的思考带来困惑正确答案: (多选题) 9: 教师对学生的爱和严要适度把握。一方面要做到,爱的得体 ;另一方面要做到()。A: 严而有格B:

7、严而有理C: 严而有方D: 严而有恒正确答案: (多选题) 10: 坚持“一元”为主导,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无疑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不应把这里的“一元”视为僵化的,更不应把它看成是封闭的。我们现在强调“一元”主导必须赋予它新的品质,这些品质是A: “一元”要有容纳性B: “一元”要有开放性C: “一元”应具有普适性D: “一元”要具有强制性正确答案: (判断题) 1: 不能把尊重、关心、理解和体谅不适当地用于根本的原则问题上(如国家领土主权问题等),它只是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和道德生活而言的,主要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领域、道德领域要体现的。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2: 我国

8、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灿烂的华夏文化,教师应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去体验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进行个性的培养和教育。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3: 陶冶是德育的特点之一,由人品德形成发展特性所决定。为此古人在德育中就很重视“熏清陶染”、“潜移默暗化”,当代的德育也要重视利用环境陶冶学生,确立这样的意识。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4: 人总是按其所获得和所确立的为人处事的意义、义务和规范来生活,尽管各自的选择有别,但大都如此。人的德性总是贯穿人的生活和为人处事的活动中。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5: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责任人,

9、要调动全体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协调他们的关系,使他们互相尊重,取长补短,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6: 人的德性,既是社会自身得以维系的“硬件”(与此相对应的“软件”,指制度、法律、各种权力性的组织机构和保卫力量等),也是人自身适应社会,自主履行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规范的内在条件和保证。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7: 德育工作的对象是人,人在社会生活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发展的多变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如何做好德育工作,在客观上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做指导。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10、(判断题) 8: 虽然现在,德育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比较活跃,德育理论建设的步伐在逐渐加快,但科学化程度和水平的提高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德育原理的重要任务之一。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9: 心理要素,即富有社会意义的品德要求,体现为做人的意义和行为规范要求,或是社会道德方面的,或是思想方面的,或是政治方面的,或是法制方面的等等。是品德内化的对象,也是品德表现的社会性内容。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10: 品德培养就是实现人的社会化,不包括人的个性的培养。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11: 虽然一定社会的德育内容,总是反映一定社会的要求,被赋予

11、一定社会的意愿。在阶级社会中,德育内容具有明显的阶级性,但是德育内容的阶级性并不明显。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12: 德育过程是指德育工作实施过程,良好的德育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德育工作实施的质量,即取决德育过程的质量。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13: 德育队伍管理要重在调动人们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不仅要教育启发他们自觉工作,还要主动关心 、支持他们的工作,爱护他们。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14: 终极性目标是发展性目标的根本性依据,是发展性目的确立不可忽视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12、15: 任何社会都将把德育视为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但是夸大德育的作用,把它视为社会发展变革的唯一力量,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16: 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其德性的要求也多种多样,在社会的变化中,哪些德性当为不当为,不仅需要个人的辩别与判断,也需要借教化来进行。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17: 集体的良好生活氛围和人际关系等会为学生个性的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导向。学生的个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参照群体生活的要求,在群体的纪律目标、舆论风气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18: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是确定

13、各级各类教育目的(或目标 )时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19: 德育目标的选择确立,只有赋予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据这样的要求来培养人,才能使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获得强有力的内在把握和坚实的基础。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判断题) 20: 社会意义上的德性概念,仅仅指人的个体品质,并不包括制度方面、执政方面和生活方面的德性。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单选题) 1: 社会意义上的德性概念 ,不仅指公民德性,也包括A: 公共德性B: 国家德性C: 体制德性D: 本质德性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在现在的

14、“德”或“德性”的讨论中,还有人提到“他我之德”和“自我之德”,“社会之德”和A: “个体之德”B: “个人之德”C: “常德”D: “私德”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教育爱内含对学生一种高尚的人道关怀和更为深刻更为稳定的( ),体现了对教师执教的严格要求。A: 社会责任B: 教育责任C: 发展责任D: 引导责任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德育过程 的基础是( )。A: 提高品德认识B: 陶冶品德情感C: 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D: 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下列关于品德修养与德育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德育属于品德修养范畴B: 品德修养与德育同义C: 德育是个人进行品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D: 个人进行品德修养是德育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对于德育的地位,本书的编写者认为以( )来言说较为合适。A: “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B: 首要地位C: 关键地位D: 核心地位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德育方法是( )。A: 教师德育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