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背背更健康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669333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背背更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免疫背背更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免疫背背更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免疫背背更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免疫背背更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背背更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背背更健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学背背更健康第二章:名解: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简答:1淋巴再循环的意义:a-使体内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趋合理;b:增加了与抗原和APC接触的机会;c: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d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有利于动员各种免疫细胞和效应细胞迁移至病原体,肿瘤或其他抗原性异物所在部位,从而发挥免疫效应。第三章:名解:抗原(antigen):指能与t细胞和

2、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 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半抗原(hapten):又称为是不完全抗原,指本身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一类小分子 抗原,如某些多糖,类脂和药物等,但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形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变应原:能诱导变态反应的抗原耐受原: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能被TCR或BCR识别的最小单位,称为抗原表位,又称为抗原决定簇, 通常是由数个氨基酸,核甘酸和多 糖残基所构成超抗原:是一种在极低浓度就激活大量 t细胞克隆产

3、生较强的免疫效应抗原。超抗原的作用的特点是不需要抗原提呈加工处理,作用时也无MHC限制性佐剂(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抗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 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丝裂原:亦称为有丝分裂原,因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而得名。由于其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和有丝分裂,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的全部克隆,因而被认为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 剂。简答:1: 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特性比较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识别表位受体TCRBCRMHC分子参与必需无需表位性质主要是线性短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有机化合物表位大

4、小8-12个氨基酸(CD8+T细胞)12-17个氨基酸(CD4+T细胞)5-17个氨基酸,或5-7个单糖,核甘酸表位类型线性表位构象表位或线性表位表位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抗原分子表向2: TD-Ag与TI-Ag的特性比较TD-AgTI-Ag组成B细胞和T细胞表位重复B细胞表位T细胞辅助必需无需免疫应答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体类型多种IgM免疫记忆有无3: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性,分子构象,易接近性,物理状态;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免疫途径以皮内免疫最佳,皮下免疫次之,腹腔注射

5、和静脉注射 免疫效果相对较差,口服易诱导耐受。 次数不要太频繁, 要选择好免疫佐剂第四章名解:抗体(antibody ):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 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分子称为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由一个B细胞克隆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所产生的均一性抗体,故称为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在生物学领域中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多克隆抗体:一般抗原性物质具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可刺激多个B细胞克隆,合成和分泌针对多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6、称为多克隆抗体。又称为多价抗体,与单克隆抗 体比较,特异性较低,但敏感性较高。调理作用:是指抗体,补体等调理素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型抗原的作用。抗体通过Fc段与吞噬细胞FcR结合促进吞噬进行调理。 补体通过C3b与具有C3b R的 细胞结合促进吞噬进行调理。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通过其表面表达的 FC受体识别包被于靶抗原上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简单题: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A:重链和轻链: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由四肽链组成的,即由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小的肽链成为轻链和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肽链称为重链组成的。轻链和重链是由二硫键连接形成的一

7、个四肽链分子称为免疫球蛋白的单体,是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免疫球蛋白单体中四条肽链两端游离的氨基或竣基白方向是一致的,分别命名为氨基端(N端)和竣基端(C端)。B:可变区和恒定区:免疫球蛋白轻链和重链中靠近n端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区域称为可变区v区,分别占重链和轻链的 1/4,1/2.而靠近c端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的区域,称为恒定 区,分别占重链和轻链的 34,1/2.C:钱链区:钱链区位于 ch1与ch2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曲,能改变两 个结合抗原的y形臂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两臂同时结合两个抗原表位。D:结构域免疫球蛋白分子的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都可以折叠称为数个球形结构域

8、。2免疫球蛋白的功能A :特异性结合抗原:Ig最显著的生物学特点就是能够特异性的与相应的抗原结合;B:活化补体:IgM,G1,G2,G3可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当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IgG的CH2和IgM的CH3暴露出结合Clq的补体结合点,开始活化补体。凝聚的 IgA, IgG4,IgE等 可通过替代途径活化补体。C:结合Fc受体: 不同细胞表面具有不同Ig的Fc受体,分别用Fc丫 R, Fca R等来表示。当Ig与相应抗原结合后,由于构型的改变,其Fc段可与具有相应受体的细胞结合。介导 I型变态反应,调理吞噬作用和发挥ADCC作用D:通过胎盘:IgG通过胎盘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

9、,对于新生儿抗感染有重要 作用。第五章名解:补体:新鲜血清中的一种不耐热的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的酶活性蛋白成分。补体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其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经典激活途径:指激活物与C1q结合,顺序活化C1r, C1s, C2,C4,C3形成C3转化酶(C4b2a) 与C5转化酶(c4b2a3b)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简单题:1 :补体系统的三条通路(由于太多符号,所以决定这里不写鸟去参考书吧干50-53)2比较三条途径的不同比较项目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激活物免疫复合物等微生物甘露糖等细菌脂多糖、酵母多糖等参与成分C1C

10、9MBL, MASPC2C9C3, C5C9, B因子、D因子所需离子Ca+、Mg+Ca+、Mg+Mg+C3转化酶C4b2aC4b2aC3bBbC5转化酶C4b2a3bC4b2a3bC3bBb3b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后父义促进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3补体的生物学功能a: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素作用b:调理作用c:免疫粘附,机体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的重要机制d:炎症介质作用,C3a和C5a为过敏毒素,c5a对中性粒细胞有很强的趋化活性。第八早名解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

11、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简答题1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A:多为小分子多肽;B:在较低浓度下即可有生物学活性C:通过结合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发挥生物学功能D: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方式发挥作用E: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或协同性2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A:调节固有免疫应答;B: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C:刺激造血D:促进凋亡,直接杀伤靶细胞E:促进创伤的修复第七章名解:白细胞分化抗原:主要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CD: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 化抗原归为同一个

12、分化群,简称为CD简答题1黏附分子的功能A:免疫细胞识别中的辅助受体和协调刺激信号或抑制信号B:炎症过程中白细胞的血管内皮细胞黏附C:淋巴细胞归巢第八章名解:MHC:是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细胞间相互识别,调 节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基因群。MHC限制性:具有同一 MHC表型的免疫细胞才能有效的相互作用,这一现象称为 MHC限制性,例如在抗原呈递过程中,Th细胞的TCR识别巨噬细胞表面的免疫原性多肽一MHCII类分子复合物,CD4分子只识别 MHCII类分子。简答题:1 HLAI类和II类抗原的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特点HLA抗原类别分子结构肽结合结构表达特点组

13、织分布功能域I 类(A B Qa 链 45KD(3 2-m12KD)a 1+ a 2共显性所启后核 细胞表面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肽,与辅助受体CD8结合,对CTL 的识别起限制作用II 类(DR,DQ,DP)a 链 35kd3 链 28kda 1+ 3 1共显性APC(抗原 提呈细 胞),活化 的T细胞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肽,与辅助受体CD4结合,对Th 的识别起限制作用2 MHC的生物学功能A: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B: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第九章简答题1 : B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至少会 10种)A: 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BCR)a:mlg 它是B细胞的特征性表

14、面标志,作用为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b:lg a /lg 3他们均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作用是传递抗原刺激信号B旧细胞共受体(辅助受体)a:CD19/CD21/CD81以非共价相联,形成一个多分子活化辅助受体,增强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敏感性b:CD72对B细胞激活的调节是双向的C协同刺激分子a:CD40 CD40和CD40L的结合是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对于B细胞分化成熟和抗体产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b:CD80,CD86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介导T, B细胞的相互接触D:其他表面分子a:CD20 B细胞特异性标志,调节跨膜钙离子流动,在B细胞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的作用。b:CD22 是B细胞抑制性受体,能负调节 CD19/21/81共受体。C:CD32能负反馈调节B细胞活化及抗体的分泌。2 B细胞的功能A: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中和作用,调理作用,参与补体的溶细胞或菌溶作用,ADC。B:提呈可溶性抗原(只有活化的B细胞才能提呈可溶性抗原哦)C:参与免疫调节第十章简答题1: T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A: TCR-CD双合物a:TCR T细胞抗原受体,为所有T细胞表面特征性标志。它只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提呈细胞或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即识别抗原肽表位,也识别自身MHC 分子的多态性。b:CD3 具有五种肽链。是转导TCR识别抗原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