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实践与探索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690779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实践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实践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实践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实践与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实践与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实践与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实践与探索(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南县建设赣南次中心都市和江西省中档示范都市实践与摸索 都市化是经济现代化的核心支撑,提高都市化水平则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及竞争力的客观规定和主线出路。地处江西省赣州市南部的龙南县,近年来始终坚持把加快城乡建设,提高都市化水平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实现了经济建设和城乡建设的互促互进,融合发展。,龙南完毕地区生产总值 51.0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60元,三项重要经济指标和都市化率等城建重要指标均在赣州市名列前茅,龙南正努力向建设赣南次中心都市和中档都市的宏伟目的阔步迈进。 一、龙南建设赣南次中心都

2、市和中档都市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独特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 龙南承南启北,是内陆通向沿海发达地区的“咽喉”要地,北距赣州140公里、南昌560公里,南到广州290公里、深圳340公里、香港350公里,处在珠江三角洲向内陆辐射的最前沿地区,成为赣粤产业对接“第一城”。105国道纵贯南北、京九铁路横跨东西、赣粤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大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使龙南成为江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是陆路进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快捷的通道。交通快捷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具有直接承办珠三角经济架构重组、产业链延伸、技术资金溢出和产业梯度转移的区位优势,并已形成一定的优势产业集群,这为我县

3、建设赣南次中心都市和中档都市发明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优良的发展环境和产业基本 近年来,龙南县着力推动以“十大体系”建设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与粤港澳地区的无缝对接。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鼓励全民创业。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了重大项目推动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开发、项目用地、征地拆迁、用工保障、环境优化等“破五难”专项工作小组,实行了政法保商、专职安商制度,投资环境不断优化,被评为“江西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县(市、区)”,在广东公司高峰会暨“广东省公司100强”发布会上,龙南被广东省公司联合会、广东省公司协会评为“中国最合适粤商投资地区”。龙南县又被评为“全国能源产业百强县”。良好的投资环境吸

4、引了越来越多的客商前来投资兴业,目前已形成了以矿产品深加工与应用、纺织服装、电子五金玩具、食品药物为主的四大工业主导产业。究竟,工业园区落户公司22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公司74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长值21.1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1亿元、利税6.3亿元。龙南县正在抢抓机遇,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努力把龙南建设成为世界出名的以稀土发光材料和光源器具为主的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内重要的玩具制造出口基地、江西有影响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纺织服装生产基地。 3.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都市建设框架 环绕“一湖三江六岸”,注重突出客家建筑元素,通过高规格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管理,实行了龙翔广场、新世界

5、购物公园、文化活动中心、东湖新区等都市标志性建设项目,次中心都市的框架基本成形。以105国道为主轴,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6平方公里。龙南工业园12月19日,被市政府定为赣州香港产业园龙南园区;2月16日,被省政府命名为江西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建有2座11万伏、1座22万伏变电站,正在建设1座50万伏变电站,龙南将成为赣州南部电网中心;城区日供自来水能力5万吨,拥有163个移动、联通网络基站,水电供应充足,通讯网络完善。龙南是国内中西部地区口岸设施最完善的县,境内设有辐射赣州南部六县的海关、商检、外汇管理、加工贸易审批等口岸机构,现代物流、口岸作业区等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龙

6、南盐田港”铁海联运于7月份开通,龙南成为全国县一级第一种开办“铁海联运”的县。基本设施日益完善,都市承载力进一步提高。截至,龙南县中心城区面积增至14平方公里,比5年前扩大了2倍,“一心两轴、六组团”的都市框架初具规模,为龙南建设赣南次中心都市和中档都市提供了重要的基本平台。 究竟,龙南城区面积扩大到14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4.8万人,都市化率达47%,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9.6平方米,被评为“江西省十佳魅力新城”。城区内工业、商贸、生活等小辨别布井然有序,功能完备,设施齐全。在城区及周边建有滨江广场、龙翔广场、金鸡寨公园等休闲景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居民人居环境和生存

7、质量较好。 4.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龙南建县于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是有着千余年历史的纯客家县,民风淳朴,民俗独特,客家风情浓郁,秉承了客家人勤快善良、聪慧能干、热情好客、重义轻利的老式美德,客家精神特性明显。境内拥有客家围屋376座,围屋建筑形态和人文风俗各具特点,内蕴深厚,其中气势恢宏的关西围、燕翼围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南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拥有客家围屋最多的县”荣誉称号,是闽、粤及海外客家人的原居地。起开展了异彩纷呈的“客家文化年”活动,着力实行客家文化建设“五大工程”,开展“龙翔风”、“新农民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弘扬客家精神,传承优秀客家文化,推

8、动客家文化繁华发展。开展了打造“阅读之城”活动,开办了桃川书院、阅读公园,加快了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群众性文化和全民读书蔚然成风。重建了龙南采茶剧团,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本土文艺创作呈现繁华局面。这为我县建设赣南次中心都市和中档都市提供了强大的软实力和良好的人文氛围。 5.日益显现的汇集辐射能力 近几年来,随着龙南经济社会的持续迅速发展,开放搞活力度的不断加大,发展环境的日趋优化和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龙南已具有了对周边地区较强的辐射带动力。(1)龙南是国内中西部地区口岸设施最完善的县,境内设有辐射赣州南部六县的海关、商检、外汇管理、加工贸易审批等口岸机构,现代物流、口岸作业区等项目

9、正在建设之中,“龙南盐田港”铁海联运于7月份开通,龙南成为全国县一级第一种开办“铁海联运”的县。基本设施日益完善,都市承载力进一步提高。(2)龙南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园区的迅速发展,使这里已经成为周边地区富余劳力就业增收的抱负之地。(3)龙南县城功能设施条件优越,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比较繁华,优越、便捷的居住生活条件,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汇集。 (二)劣势(Weaknesses) 1.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集约化。,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1.0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7.51亿元,第二产业产值26.28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7.29亿元;财政总收入5.6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

10、收入3.6亿元,增长7%;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增长3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亿元,增长18.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6元,增长5.1%;农民人均纯收入4360元,增长6%。虽然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总量仍然偏小。工业园区开发土地运用效率低,投资强度不高;公司存在“小、弱、散”现象,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普遍存在着加工制造中间环节强、研发和物流两头弱的问题,构造性矛盾比较突出;民营经济规模尚小,对经济了发展拉动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仍不高,公司发展后劲以及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2.人口偏少、遭遇都市化瓶颈。,都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1.1平方公里,城乡人口

11、11.35万人,城乡化率44.6%;,全县新增建成区面积0.95平方公里,都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1.96平方公里,新增城乡人口0.746万人,城乡化率达到46.67%;,全县新增建成区面积2.04平方公里,都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4平方公里,城乡人口达14.76万人,城乡化率达到47%。龙南县域总人口31万,都市化率已达47%,都市化面临瓶颈。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龙南赣州南部次中心都市和南部核心经济区地位确立。龙南在赣州市都市发展架构上被定位为“一主两副”中的“两副”之一,赣州市总体规划中规划把市域南部的龙南作为市域副中心来哺育,建设以龙南县为核心的南部经济区,涉及定南县

12、、全南县、寻乌县和安远县。龙南赣州南部次中心都市和南部核心经济区地位确立为龙南此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2.中央“调构造、促转变”的政策的执行将为龙南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机遇。调构造促转变是此后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作为进一步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和战略举措,用好用活政策,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积极作为,才干筹划和推动更大发展。只有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构造调节,更加注重推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才干为实现龙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本。 3.鄱阳

13、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升级为国家级战略高度也将为龙南带来发展机遇。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全省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正如苏荣书记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动员大会上强调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范畴是38个县市区,但机遇是全省的。龙南虽然不在38个县市区之列,但同样要切实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积极策应、积极对接,充足运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个统一的品牌优势,立足突出的生态比较优势,统筹筹划生态环保、重大基本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之路。 (四)威胁(Threats) 1.周边县市的赶超也许使

14、我县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定南、全南、寻乌等地的迅速发展,使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优势削弱,这对我县建设赣州南部次中心都市和南部核心经济区有一定限度的威胁。 2.“边沿化”威胁。龙南处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相对边沿位置,相对而言,更难以享有到两个经济区的优惠发展政策和项目扶持资金。这给龙南建设赣州南部次中心都市和江西省中档示范都市带来了相对的劣势。 二、龙南建设赣南次中心都市和中档都市的总体定位 都市是综合反映一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都市就是形象,都市就是品牌。一种都市必须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特色出竞争力,特色出吸纳力,特色出生命力。基于这一思想,我们在

15、定位都市发展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突出龙南特色作为主题和核心,对龙南区位交通、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将都市发展定位于:以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为依托,对周边地区发展具有一定辐射拉动力的工贸型、生态园林型的区域中心都市。在这一定位上,我们刻意突出了三点涵义:(1)工贸型。龙南有基本较好的稀土产业、玩具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等特色产业。“工业立县”、“产业兴县”是基本战略。再加上交通枢纽地位的逐渐确立,建设特色产品生产集散中心,实现以工厂带市场,以市场促工厂,应是顺势而为之举。(2)区域中心都市。由于独特的区域位置和边沿优势,以及经济基本上的比较优势,决定了龙南建设赣州南部中心都市是比较现实的。(3)生态园林型。天然赋予,加上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上的苦心经营,建成生态园林型都市也是很有条件的。这三个方向,构成了龙南都市发展的重要特色。 三、龙南建设赣南次中心都市和中档都市的战略措施 都市的崛起不是简朴的人口聚合和建筑堆砌,其本质上是产业和生产要素汇集的体现和文化精神交流提高的平台。加快都市建设必须与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调节紧密结合,必须与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的提高紧密结合,充足发挥经济文化对都市发展的支撑和提高作用,实现互动并进,协调发展。龙南县加快赣南次中心都市和中档都市建设,将立足发挥民营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