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质量控制系统一览表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689665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容器质量控制系统一览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压力容器质量控制系统一览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压力容器质量控制系统一览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压力容器质量控制系统一览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压力容器质量控制系统一览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力容器质量控制系统一览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容器质量控制系统一览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压力容器质量控制系统一览表责任编辑:(AU240)、压力容器生产过程停止点序号停止点停止时间确i认内容和执行条例执行人确认1审图编制受压元件工艺流转检验卡之前(1)图纸的合法性,有设计资格印章。(2)选用标准的有效性。(3)容器划类的正确性。(4)探伤比例、合格级别的正确性。(5)结构、选材是否符合有关法规。(6)本公司制造的可行性。设计、工艺质控负责人质保2材料验收原材料(焊材)进入合格区(一级库之 前)(含外协构件)(1)审查材料原始质量证明书(原件)。(2)审查验收记录。(3)审核材料复验报告。(4)外协件质量证明书、合格证。均合格后签字放行。材料检验员材料3焊接工艺评定编制焊接工艺卡之

2、前(1)产品新做的焊接工艺评定必须按JB4708评定合格,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才 能用于编制焊接工艺卡。焊接工艺员焊程焊接工艺卡下发之后(2)所有焊卡应有焊接工艺评定为依据, 并符合JB4708的要求。4划线开孔开孔之前按产品的开孔方位图逐个核对其划线位置(产品总装过程中)。冷作检验员检验5耐压试验水、气压试验之前(1)审查检验资料,无漏检、错检,且所 有检验项目均合格。(2)应装配的零部件(含铭牌)均已装配 妥当。(3)对产品焊接试板进行审查,并有合格 报告。(4)图纸规定的无损检测均已结束,并有 合格报告。(5)应返修的部位均有返修报告,并有复 检报告。总检验员探伤员检验无损质控水、气压试验

3、过程中(1)检查试压设备的完好情况;(2)监督按试压程序进行试压;(3)确认试压结果。压力检验员(驻用户二、设计质量控制系统(一个环节、一个控制点)序号环节名称工作程序和控制点规定和要求工作依据外供图样审查 1、审图2、变动部分与原设计单位联系,取 得设计更改批准文件。3、补充完善设计图样4、校审5、设计更改(含零件回用)取得原设计单位更改批准文件6、产品竣工图1、按规定对外供设计文件进行设计审查,然后交工艺、焊接、 审查,再由设计质控负责人将审查意见通知原设计单位,并取 得设计更改批准文件,同时负责设计图样监检确认。2、主要受压元件的材料代用、零件回用应取得原设计单位出具 的设计更改批准文件

4、。3、补充的零部件设计图样按本公司自行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设 计、签署和发放。4、产品竣工图等出厂文件,经设计、检验质控负责人审核。1、外供规定2、国家:准三、工艺质量控制系统(一个停止点、二个环节、六个控制点)序号环节名称工作程序和控制点规定和要求工作依据1工艺准备 1、外供图样审查 2、工艺文件 3、工艺规程 4、工艺更改1、符合容规有关标准的规定。2、外供设计图样工艺性审查,审查后签名并提出审查意见。3、编制材料汇总表、工艺流程图、各主要受压元件工艺流 转检验卡。4、编制通用工艺守则和专用工艺规程。5、对关键工序的工艺文件上应注明停止点(H)和控制点(W) 及检验点(E)。6、工艺文件及通

5、用工艺守则的签署应符合手册的要求。7、工艺文件的修改按设计文件的更改程序进行。1、外供设计文件白定2、工艺控制程序3、压力容器质量扌停止点管理规则4、质量体系文件控制2工装设计 1、工装设计任务书 2、共装图绘制 3、工装验证1、符合工艺要求。2、工装图经有关责任人员签署。3、重大工装图组织车间和有关人员讨论。4、按规定进行工装验证。1、工装设计与验证(一个停止点、六个环节、十三个控制点)序号环节名称工作程序和控制点规定和要求工作依1米购订货 1、采购计划审批 2、合格分供方确认1、材料符合容规、有关标准、合同和图样要求。2、依据生产计划、材料定额编制米购计划和米购清单,按米购清单米购。3、按

6、合格分供方名单采购材料。1、容2、原 和发放3、合序2验收入库 1、质量证明书审查 2、实物检查 3、补项及复验 4、材料厂编号编制及标记 5、材料入库审查1、仓库保管员查核实物标记与质量证明书是否相符,填写材料到货交检入库 通知单,并做好登记及实物待检标记。2、检查员检查实物质量,并查核实物标记与质量证明书是否相符,项目是否 齐全。3、检验员对需要复验的材料通知理化质控负责人委托复验,材料质控负责人 审查复验结果和质量证明书。4、仓库保管员凭材料到货交检入库通知单点收入库,整理堆垛,建帐立卡。5、做好材料标记移植,经材料检验员确认。1、容规 准2、原度3、钢3材料保管 1、保管质量检查 2、

7、标记恢复确认1、入库材料按合格、不合格分区堆放。2、材料存放条件须满足物资管理要求。3、材料标记要保持清晰,如有脱落,应经材料检验员核实后恢复。1、原 和发放2、材植制度4材料代用 1、材料代用审批1、使用与材料汇总表要求不同的材料时,要办理代用手续后方可领发料。2、外单位设计的主要受压元件材料代用,取得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更改批 准文件,由设计质控负责人办理手续,并经工艺、焊接质保工程师会签。1、容2、原5材料发放 1、实物复核(规格、表面 质量) 2、材料标志及代号标记1、车间开具领料单,由仓库保管员填写材料厂编号。2、领用受压元件材料,材料检验员核对领料单、工艺流转检验卡与实物,确 认后

8、发料,对材料的发放正确负责。3、进行材料标记移植,材料检验员打上确认标记。1、原 和发放2、材植制度6材料使用 1、下料时标记移植确认1、切割下料标记移植及检验员确认。2、卷板由材料检验员和监检人员定期到供料厂家现场确认材料标志。1、容2、材植制度“为控制点,为停止点(一个停止点、五个环节、十四个控制点)焊工焊接材料焊接工艺评定焊接施工工焊接设备 1、持证上岗 2、自觉执行工艺纪 律 1、 2、 3、 4、焊材验收焊材保管焊材烘干焊材发放 1、编制焊接工艺评 定指导书 2、编制工艺评定报告 1、审阅焊接工艺卡, 确保所选用焊接工艺 的正确性,并保证该产 品的焊接工艺评定覆 盖率。 2、 3、

9、4、 5、控制二次返修控制超次返修焊工钢印产品焊接试板 1、保证焊接设备运 转正常,设备所有仪表 的周期检定在有效期 内。“为控制点,为停止点(四个环节、七个控制点)1、焊接压力容器的焊工,必须按照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1、容规和有关标准与管理规则进行考试,取得焊工合格证书,才能在有效期间 担任合格项目范围内的焊接工作。2、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管理规则2、焊工应按焊接工艺指导书或焊接工艺卡施焊。3、合格焊工花名册1、焊接材料应符合国家或专业标准的规定,有制造厂质量证明书和清晰、牢固的标志,按焊接材料入库检验规程验收、 入库,编材料厂编号。2、焊材一、二级库按相应管理制度要求。3、按手册规定的工

10、作程序进行发放。1、按规范及相关标准要求,凡需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的,由焊接质控负责人委托有资格的单位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及进行 评定试验和出具焊接工艺评定报告。2、编制焊接评定目录。1、焊接工艺员编制焊接工艺卡、结点图、焊接定额清单和焊缝识别卡,经焊接质控负责人审核后下发有关车间及检验部门 执行。2、焊工应按焊接工艺要求施焊,做好记录,打上焊工钢印。3、焊接检验员应对实际的焊接工艺参数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4、焊缝返修按容规、GB150和焊缝返修管理制度进行,作好记录。5、按容规及相关标准规定进行产品试板的焊接、标记移植、无损检测,由理化质控负责人委托有资格的单位式样加工、 检验和试验。1、建立焊

11、接设备台帐和档案。2、焊接设备及其辅助装置应保持完好,定人操作、维护和保养。1、2、3、1、2、3、4、1、2、3、4、5、1、2、3、焊接材料入库检验规则焊接材料一级库管理制焊接材料二级库管理制容规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焊接工艺评定管理制度容规及相关标准质量体系文件控制程序相关焊接通用工艺守则手册热处理控制焊缝返修管理制度设备、工装管理控制程设备管理制度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接受任务接受委托认真填写无损检测送验单,注明产品编号、设备 名称、委托检测方法、检测比例、合格级别。1、产品图样2、工艺文件3、无损检测控制程序1、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按锅炉压力容器1、锅炉压力容器无损

12、检测人考试规则2、培训控制程序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试规则进行培训、考试, 并取得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应级别的无损检测 工作。无损检测的准备 1、人员资格2、无损检测设备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专人3、原劳动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 2、仪器校验保管,定期维护和检定。要求 3、无损检测工艺守则3、射线探伤用的操作室、透照室、暗室和评片4、无损检测控制程序室等应符合国家疾控中心的专门要求,确保人身 安全。4、编制无损检测通用工艺守则,经无损检测质控负责人审查,质保工程师批准后执行。无损检测的实施无损检测报告的签 发 1、施探表面复查 2、复验扩探签发报告1、按无损检测控制程序进行无损检测2、复验扩探符合容规

13、及相关标准报告的签发按无损检测控制程序的规定。1、无损检测控制程序2、容规及相关标准无损检测控制程序“为控制点七、检验质量控制系统(三个停止点、三个环节、十九个控制点)共7页 第6页序号环节名称工作程序和控制点规定和要求工作依据5检验准备过程检验 1、标记移植(下料) 2、坡口 3、错边 4、咬边 5、产品试板 6、棱角度 7、封头偏差 8、焊缝布置1、根据图样、工艺文件和有关标准、规范编制通用检验规程、 产品检验计划、质量检测记录表和报告等检验文件。2、按过程检验控制程序对产品制造过程的检验和试验进行 控制。3、质量检验使用的计量器具(含自制量具、样板)应符合相应 要求。4、质量检验状态由检验员按检验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