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四模拟考试试卷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6685913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四模拟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模拟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四模拟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四模拟考试试卷(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亳州五中高一语文必修四模拟考试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28分)一、(16分,每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 蹩(bi)进 瞥(pi)见 瘐(y)毙 汗涔涔(chn)B. 禅(shn)让 关卡(qi) 牲畜(ch) 泰然处(ch)之C. 执拗(ni) 泥淖(no) 打烊(yng) 自怨自艾(i)D. 埋怨(mi) 蹊(q)跷 忐忑(t) 长吁(x)短叹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黄山以其巍峨奇特的石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水质清净的温泉和波滔起伏的云海闻名于世,不愧是誉满全球的旅游胜地。B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将使我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有助于

2、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酬。C电影梅兰芳真实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舞台上神采飞扬光鲜亮丽,生活中木讷寡言不黯世事。D从南方的冰天雪地到汶川的断壁残垣,2008年,我们艰难跋涉;从奥运圆梦到“神七”翱翔太空,2008年,我们激情飞扬。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娟、楚金玲等5人在这次全国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中国排协公布的新一届国家女排20人大名单。B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

3、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D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强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B.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C.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D我市高新区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

4、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的建设。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李 姬 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

5、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

6、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选自四部备要本壮悔堂文集注:张溥、陈贞慧、吴应箕均为复社领导人。中郎:琵琶记演蔡伯喈与赵五娘故事,系据宋元间民间传说而作成,附会为东汉蔡邕之事。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将,以职称名中郎。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称:称赞 B. 尤工琵琶词 工:精妙C. 而自歌以偿之偿:酬谢 D. 日载酒食与侯生游游:交往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分)A皆能尽其音节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今皆与公子善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C奈何以

7、阮公负至交乎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D今乃利其金而赴之 季父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7.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4分)A李姬看穿了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是个圈套,并极力劝阻侯生和王将军交往。B侯生离开南京后,田仰以重金邀李姬一见,遭李姬拒绝,因为她不愿“利其金”而“卖公子”。C陈贞慧、吴应箕极力地攻击阮大铖的行为,阮大铖最终设法化解了他们间的怨恨。D作者在字里行间显示了李姬行事的思想基础之一是出于对阉党权奸的深恶痛绝和对复社进步人士的热爱。第卷(非选择题,共122分)三、(26分)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4分)译

8、文: (2)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6分)译文: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清 溪 行 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本诗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池州是皖南风景胜地,而风景名胜又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1)诗的颈联写景颇有特色,使人如身临其境,试分析其独特之处在哪儿?(4分)答: (2)本诗的尾联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氛围?会促使诗人产生怎样的情怀?(4分)答: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骐骥一跃,不能

9、十步; ,功在不舍。 (荀况劝学)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 (曹操短歌行) (3)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韩愈师说) (5)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6)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7)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8) ,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四、(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寂寞的浯溪 王青伟 要说浯溪,应该先提提衡阳。衡阳又称雁城,南飞的大雁,到了衡阳便徘徊不前了,雁群在秋风之中飞回低鸣,在云淡天高之下盘旋起落,寻找暂时憩息的归宿,不由人不心生无尽的

10、遐想和莫名的激动! 当雁鸣的声音渐渐远去时,我们突然听见了溪流的潺潺声。 浯溪闻名的是它的碑林,其中称得上傲视千古、独立于世的当是三绝碑,一千三百余年前,唐代古文运动的杰出代表元结将他的不朽之作大唐中兴颂雕刻在一块巨大陡峭的石壁上,书写那块碑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颜真卿,此时的颜真卿书法艺术已臻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大唐中兴颂应为颜真卿书法之绝响。 走进浯溪,极有可能触摸到了一种中国古代文人内心的隐秘世界,这种隐秘世界可能表达着一种政治和文化的双重反叛。 泰山的雄奇壮观,暗含了中国帝皇的大一统思想,于是历代帝皇为其立封受禅,顶礼膜拜,浸淫到文化领域,儒家思想一统数千年,漫延到文学领域,豪放派永远占主导

11、地位。公元七世纪中叶,一个政治失意,受到牵连的落魄文人元结被贬永州刺史,路途愈走愈逼仄,景物愈行愈荒凉,心地愈来愈灰暗。突然,他先是听见一声清脆的水流声,顺着溪流望去,到处一片姹紫嫣红、树叶成阴、怪石嶙峋,灰暗的心境一下为之明亮,荒凉的景物倏忽为之绚丽,这个小小的地方,溪是小的,山是小的,石头也是被分割为小块小块的,就连奔流的湘江也远没有长江黄河那样大气。那一刻,元结一下子看见了一个大我,面对浩茫的宇宙,他一下又觉得自己也就像浯溪这个小盆景,在天地之间变得那么渺小。 于是他把那条溪命名为浯溪。浯溪,就是我的溪。古代的文人,以山水来造个字,并公然声称这块山水是属于我的,怕只有元结了,他当时的得意

12、之情因这个浯字而情形毕现!他尽管远离了高官厚禄,车水马龙,皇城大气,但天地这么大,总有一块小小的地方是可以安放和融会我的心灵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在王气触摸不到的地方,我拥有这么一块小小的无名之处! 于是,浯溪成为元结另一种文化精神的观照。他在这里感悟和寻找到了人生的另一面。 我总感觉到浯溪碑林的诗书之中,就是这种半归隐文化的典型代表。浯溪这块小小的天地盆景,就是那种寻求半归隐境界的最佳场所,极度得意和极度失意的文人都不大到得浯溪,因为浯溪既不宏大,也不苍凉,得意时需要一个宏大的场所来抒发一下豪情,失意时则需要一个苍凉的处所来哀叹人生的不幸。浯溪就夹在这两者中间,成为一个狭窄的不可言喻的

13、心灵通道,驱使着一帮文人悄然而至。因此,在这样一个不易激起情感大起落的场所,自然也很难得产生惊天动地的诗篇。每次我去浯溪,除了看它的碑林和山水之外,最令我留连忘返的是两处地方,一处是元结当年弹琴的浯台,那里是浯溪的最高点,每到月夜,元结总是执一把琴,坐在那里对江而弹,琴声激活了浯溪山水,浯溪山水浸润着他的琴声,元结与山水融合在一起,任千古忧愁万古功名顺琴而去,随水而流。在虚无中掺杂着沉重,在缥缈中偶尔跳出一声叹息,在归途中时而回头张望,在空灵中拍击着一丝无奈。我站在那个地方,常常缅怀的只是一种渐去渐远的影子,听见的只是一缕似要消失而又没有消失的古琴曲 有一点却是可坚信的,在现代文明铺天盖地的裹挟之下,我们是愈来愈找不到那种人与自然一触即发的大灵性了。这不仅是一种灵性的退化,更是一种文人的精神的消亡。在精神疲惫的时候,还有多少人会坐在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