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682198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产学研结合”-地方院校培养工科研究生的实践与探索一、 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特点工科研究生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通常需要用严谨的科学实验、数字化和类型化的成果来诠释新现象、提出新见解和解决新问题。从本质上讲,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即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的培养。工科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与之相关的企业也十分重视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所以实践教学和实践环节工科研究生培养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工科研究生教育也承担着直接为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 1 。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是工科研究生教育必须重视和探索的重要问

2、题因此, 从培养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 有条件的应该让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少的单位, 也应该争取各方面的资金为研究生的科学试验提供条件和环境, 培养他们工程实践的动手能力。一些科研项目或试验装置中蕴涵了许多关键技术, 学生通过实际的科研过程,一方面培养了动手能力, 更重要的是, 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 可以直接解决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关键问题, 直接产生创新成果二、 我校作为地方院校的性质和特点 我校,即河南科技大学是属于河南省的地方性高校,“地方性”决定了我校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和生存空间都与部委院校有明显的区别,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地区经济和生源质量的制约,在很多方面与重点大学有很

3、大差距。如,许多重点大学有许多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与省部级工程中心、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等,这些载体可有效把研究生引入实践和创新工作中,进而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我校由于经费等原因,上述可利用的创新资源是比较少的。 但我校地处河南省的老工业基地洛阳市,处于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这里拥有中国一拖、轴承厂、铜加工厂等许多国内大型和特大型企业,还有中国空空导弹研究所、黎明化工院、洛阳轴承研究所等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国家级科院院所13家、7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技术检测中心;2003年河南省又把洛阳确定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研究开发领域设计

4、机械、电子、冶金、化工、材料、航空航天、通信等多个领域。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事业单位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竞争力也十分渴望从我校获得人才、技术和知识的支持。这位我校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生活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如果说学生培养质量是地方院校发展的“生命线”,那么“特色”地方高校的“发展线”。所以我校重点发展机械、材料、车辆、化工等与地方经济紧密相连工科学科。这些工科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就是为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所以利用地缘和资源优势,开展科研和科技开发,既走“产学研”是我校培养工科研究生采取的重要方式。三、 “产学研结合”-我校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 自19

5、83年有硕士点以来起,我校机电学院、材料学院、车辆学院、化工学院、电信学院、建工学院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所、黎明化工院、洛阳轴承研究、一拖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行联合培养研究生,到目前培养硕士研究生近200人,涉及的专业有机械制造、材料学、化学工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6个工科专业。我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的效果 1选好校外科研实践基地,实行“双导师制” 我校在选择企业和科研院所时注意了三个面向: 即面向大中型企业、面向国防和国家级科研部门、面向省部级权威研究部门。因为满足这些条件的单位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有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较强培养研究生的指导能

6、力能力。 自1983年以来,我校已同上述单位建立了稳定的研究生校外培养基地。 联合培养的学生在指导教师上采取“双导师制”即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指导的方式。为此,学校还制定了洛阳市与河南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导师确定办法等相关文件,确定了校外导师的聘任制度、工作量的计算、培养经费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双导师制”不仅发挥了企业导师工程实践经验丰富、解决实际问题强的特点,而且也促进了企业、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我校的教师的合作,如化工学院聘请了李俊贤院士、机电学院聘请了王梦恕院士等多名高级技术人才为我校外聘导师,他们的指导不仅对学科建设产生了有力推动,也提高我校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和研究生培养质量。 2

7、合作内容课题化,“三阶段学习”确保培养质量 第一阶段:课程学习环节。研究生入校即确定导师,由导师根据根据课题方向和学生特点,师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学生根据培养方案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和科研认识实践活动。联合培养的学生在这一阶段需利用业余时间到校外基地参观、了解和见习并阅读大量参考文献,为进入课题作充分准备。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环节。校外导师和学生根据企业或研究所目前项目或新技术、产品开发中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和初步解决方案。研究期间,学生可从分利用校外基地的专业先进的实验设备进行研究。这一过程需通过学校的开题和中期检查。 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学生需科学的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完

8、成硕士学位论文和答辩。 很明显,企业和科研院所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发明占据着“龙头”地位,有许多先进项目,同时也是实验和实践的主要场所。如我校机电学院自1983年以来就一直和一拖集团、洛阳轴承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研究生们直接参与了这些单位的科研项目,完成了有“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混合型氮化硅陶瓷球轴承机械-材料交互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技基金项目(汽车空调用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关键技术研究)及部级、省级项目13个。发表论文100多篇。显而易见,学生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实践与锤炼。四、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1. 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应用型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采用“产

9、学研结合”的模式,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 增强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了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促进了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提高了科研能力。同时,他们在科研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教育,真正感受到要想做好一项工作,需要做许多艰苦细致的基础工作,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不能好高骛远。从采用该模式培养的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看,近三年来,纺织化学和染整工程、纺织、高分子材料等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普遍以“留得住、用得上、能力强、素质高”的鲜明特色被社会看好,大多数毕业生已被委以重

10、任,毕业生分配率连年达100%。(2) 促进了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产学研结合”打破了学校与社会的界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体系,促进了专业教学改革。教师在“产学研结合”中,也获得了更多的接触社会、行业、生产一线的机会,既丰富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增强了综合素质。材料工程学院近三年来完成了2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为合作企业解决了许多生产技术问题,开发了十几个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表相关论文150 余篇,先后有10余个项目获部(省) 、市级奖励。中青年教师也在“产学研结合”中迅速成长。(3) 校企双方互惠互利,为“

11、产学研结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产学研结合”使学校密切了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增强了办学实力,扩大了社会影响,也得到了充足稳定的教学实训条件和科研条件,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水平。企业也获得纺织教育2008. 4TEXTILE EDUCATION35了学校的人才、技术、培训、科研等多方面的支持,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革新、员工培训等问题,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该模式自实践以来,已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研究生人才,他们不仅了解当今世界上先进国家的专业技术发展水平和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具备了较强的应用开发研究能力和一定的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更新的持续发展能力,可以满足当今企业

12、对高层次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事实证明,该模式培养的研究生可以直接与企业和社会接轨,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素养和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第三部分 办学特色 1 发挥地域和行业优势,坚持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在56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地域和行业优势,坚持产学研合作办学理念,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着力构建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将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和办学资源延伸到社会中去,促进了教学、科研与生产的良性互动,缩短了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在促进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1.1

13、 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形成产学研合作办学传统 1.1.1 产学研合作是学校发挥办学优势的必然选择学校的诞生与产学研合作相伴相随,渊源密切。河南科技大学由原洛阳工学院与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洛阳工学院的起源是1952年始建于北京的“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是为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配套建设的专业学校,1956年随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选址的变更而迁至洛阳。学校的建立源自于满足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等农业机械行业企业的生产、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起源是1958年成立的洛阳医学院,建校初期的目标定位是为豫西地区培养医学专门人才,改善豫西地区人口众多、医疗卫生

14、条件相对落后的局面。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的起源是1975年在全国著名的小麦高产基地偃师创建的岳滩农学院,建校时办学的目标定位是为中原地区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三所学校最初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布局,都是为了满足行业生产实践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学科专业与行业、 - 早在1960年学校就 - 130 - 第三部分 办学特色 在国内高校中较早提出了贯彻“一主二辅三结合”(即教学为主,科研、生产为辅,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办学方针。1972年学校强调“开门办学、厂校挂钩”的办学思想。1983年学校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发挥学校的环境优势,走三结合办学的道路”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努力形成办学特色。这标

15、志着学校产学研合作办学理念的确立。产学研合作办学理念在传承凝练中强化和完善。为使产学研合作办学理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校于1987年开始加强了产学研合作办学的理论探讨。1992年,学校又组织教师、干部和学生代表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理论研讨,响亮地提出“产学研合作”是学校办学的必由之路。学校先后产生了一批层次较高的产学研合作理论研究成果。其中,原洛阳工学院院长董企铭主持的产学研三结合培养人才的研究课题被列入1987年机电部高教研究规划。原洛阳工学院院长龙锐主持的部级重点课题发挥优势,逐步积累,积极推进产学合作教育获机械部高教研究成果二等奖。20022005年,学校负责完成了国家科技部专项资助课题促进高校与企业结合,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的对策研究。1991年学校把产学研合作第一次列入“八五”发展规划,标志着学校已经把产学研合作上升为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之一。1995年学校在制定19962000年发展规划时,再次强调了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1996年中国共产党洛阳工学院第五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与企业集团、科研院所紧密联系,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加大产学研工作的力度,积极主动地寻找院内外共同发展的结合点,办好一批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