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水库水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668186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寿水库水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仁寿水库水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仁寿水库水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仁寿水库水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仁寿水库水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仁寿水库水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寿水库水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水文2.1基本资料(1)基本资料收集情况金马河属沱江水系,是沱江中游右岸六级小支流,其归属关系依次是:金马 河一杜家河一杨家河一龙水河一通江河一球溪河一沱江。见“球溪河流域水系示 意图”。金马河河长17.0km,河源高程480m,河口高程382m,天然落差98m,平 均比降5.8%。,流域面积43.7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约0.51m3/s,最枯月濒于断 流状态。四川省水文局在球溪河下游设有北斗水文站。仁寿县水务局提供了该站 19852010年“月平均流量及年最大流量统计表”、“高滩水库气象资料” (19912010年),以及“双马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2005年5月)、“仁寿县 城区金马

2、河防洪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11年6月)、“仁寿县龙水河治理实施 规划”(2011年9月)、“仁寿县城区防洪初设报告”(2011年12月)。(2)基本资料复核情况1)北斗水文站基本情况北斗水文站始建于1958年,位于球溪河下游北斗镇先锋村(地理位置为东 经104 26、北纬30 01),属省管水文站,径流资料翔实可靠。该站控制流 域面积1856km2,占球溪河流域面积(2482km2)的74.8%,但对于上游各级支 流(尤其是河源区小支流)的控制作用却相对较差,不宜直接移睐用。2)仁寿气象站基本情况仁寿气象站位于仁寿县城(文林镇)东侧,紧邻高滩水库工程区。仁寿县气 象局提供的“高滩水库气象

3、资料”(19912010年)虽然只有20年,但观测项 目较齐全而且较翔实,主要项目有:气温、湿度、降水、风向风速、地温及蒸发, 其中,降水资料是从1981年开始观测,但,在19811990年的降水资料中,却 只有各年年均而无各年月平均统计资料,即这10年降水观测资料只剩下了一项 作用:在多年年均降水量统计中,可使统计系列达到连续30年。3)其它相关资料在与本流域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几项成果资料中,水利部四川水利水电勘测设 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省水利院”)提出的仁寿县双马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 中的径流成果资料具有较突出的采信价值。双马水库位于仁寿县东南一角,该库 所在的白沙河属岷江下游右岸一级支流越溪

4、河的右岸小支流,河长21km,流域 面积57.0km2,河道平均比降3.44%。,河宽1020m,洪、枯水位变幅较大。流 域内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等气候资料皆为仁寿气象 站于2005年提供;其它基本参数也与金马河流域的特征值基本相似。据省“水 文手册”,白沙河与金马河的多年平均径流深皆在350450mm两条等值线之间, 可按“比拟法”移用。由于北斗水文站对于上游各级支流(尤其是河源区小支流)控制作用相对较 差,“仁寿县龙水河治理实施规划”(2011年9月)及“仁寿县城区防洪初设报 告”(2011年12月)中的径流成果资料多以“水文手册”为基础,只有一定的 参考作用。2.

5、2金马河流域自然概况及特征值分析(1)自然概况金马河发源于龙泉山南麓东侧深丘地带,源流段称龙王沟,向东南流经一处 以囤蓄为主的小(II)型水库后,即抵仁寿县城西北侧(此段河长约1.56km), 续绕城区南缘向东流至城东一侧后,即呈弓状转向东北,至油房沟复向东流,纳 左岸赵家沟后即急转向北,再纳左岸梅家桥沟后,即向东迂回,与南来的伍家沟 相汇,于两河口汇入杨家河。金马河中下游河曲发育,水流不畅。金马河流域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4 07 21104 12 30、北纬30 01 0130 01 33之间,流域面积为43.7km2,河长17.0km,河源高程480m,河口高程382m,天然落差98m,平

6、均比降5.8%。,河口多年平均流量约 0.51m3/s。金马河流域形状类似一叶银杏,属四川东部盆地侏罗纪红层丘陵区,地势走 向西高东低,蛇行于深丘一一浅丘一一平坝过渡带,谷、坝相间,河槽宽度多有 变化,一般在10m左右,最窄处约6m,最宽处约30m,河床质多属耕地表层及 裸地表层流失物质(在城区河段间有污水沉溅质)。就总体而言,金马河流域垦 殖程度相对较高,地表多呈沟冲与岗峦相间的复合地貌景观,下垫面产流、汇流 条件一般。由于河源区缺乏水源涵养能力,金马河在枯水期基本断流,同时蜕为 城市生活污水的输送通道。金马河流域的最大特点是:年际年内降雨时间分配极度不均,6、7、8三月 多年平均降水量(5

7、13.7mm)约占全年多年平均降水量的56.8%,即盛夏三个月 的降水量超过其余九个月的半数有余,以致旱洪交替,灾害频繁。这也是盆地丘 陵区共同面临的症结问题,尤以河源区各级小支流为甚,其中,与城市关系密切 的金马河更是不堪重负 雨季洪水成灾,无雨污水汇流。位于金马河中游的高滩水库坝址区控制集雨面积为15.50km2 (占全流域面 积的35.47%),河长8.5km,河道平均比降约5.6%,多年平均流量0.177m3/s、 径流量558.2万m3,可利用水资源较为贫乏(径流系数仅0.4左右),与陆上环 境容量,尤其与人居强度,显得极不相称。(2)流域特征值分析从水资源角度看,金马河流域的河川径

8、流主要来自大汽降水,无融雪及浅层 地下水补充。尽管多年平均降水量达905.0mm (最大达1195.1mm),但因丰水 时段的地表径流多以雨洪出境,难以有效利用,除非加以有效拦蓄。发生在2010年7月25日特大暴雨(以下简称“7.25暴雨”)达271mm,其 中,凌晨4:006:00三小时雨量竟高达250mm (不仅占当日雨量的92.3%,而 且占当年雨量的21%以上),瞬时汇流V匈涌,洪峰尖瘦,县城被淹过半。像这种 久旱不雨、一雨成洪的天象乃集中凸显了盆地红层丘陵区旱洪交替的最大特点。 它与人类活动导致的某些负面影响(诸如垦殖过度等等),并没有十分显著的因 果关系,主要还是暴雨笼罩面的不确定

9、性造成的。据北斗水文站统计资料,2010 年属平水偏枯年,在面上并无特大暴雨同时发生。而这种点、面关系的随机性却 具有潜在威胁,在布置挡水建筑物时,值得特别注意。按四川省水文区划、水利区划及其它有关区划成果判别,金马河流域为盆中 红层丘陵“枯、平水区”中的春季少水地带,属于地表径流相对低值区,多年平 均径流深介于350450mm之间。(1)流域气象条件金马河流域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鲜明,具有春早气温 多变化,夏无酷热雨集中,秋多绵雨湿度大,冬无严寒霜雪少的特点。工程区年 均气温为17.5 C,极端最高气温39.9 C,极端最低气温一2.9 C;年均蒸发量 为1285.8mm、

10、最高达1451.4mm、最低为1118.1mm;年均地温为20.1 C,极 端最高为67.7 C,极端最低为一6.0 C;年均相对湿度为76%、极端最低为13%; 历年多北风(N),次为北北东风(NNE),一般风速在0.72.1m/s之间,最大风 速为11.0m/s(NNE),极大风速可达18.2m/s(SSE)2010年7月平均风速为1.3m/s, 最大为 8.9m/s (NNE)。工程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05.0mm (主要集中在6、7、8三月),最大为 1195.1mm (1981年),最小为539.5mm (2003年),二者相差2.2倍;多年平均 降水量N0.1mm的天数达136.5

11、日、N5mm的天数为38.3日、N10mm的天数 为22.1日、N25mm的天数为8.0日、N50mm的天数为2.6日,而N100mm的 天数仅0.6日,即暴雨发生在金马河流域的机率甚小,而“7.25”特大暴雨发生 在该流域的机率就更小,其或然性极大;在广袤丘陵地区的背景条件下,对局部点位而言,此次特大暴雨的发生,对于金马河流域不具备必然性及其相关规律方 面的前提条件。(2)降水量统计分析仁寿气象站降水观测是从1981年开始,共有30年连续资料,其中,对于 19811990年只提供了年平均资料,详见本章附表1。年均及月均简明统计见表 2.3-1表2.3-1 “7.25暴雨”发生年份及其它特征年

12、型降水量简明汇总表(19812010)单位:mmX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均2010 年1.12.717.244.667.1140.2463257128.936.116.613.51188.3多年平均10.813.228.860.780.5142.917120091.841.218.77.8905最大值234975155171278.2463370.5236.968.939.721.31195.1最小值1.10.24.225.923.943.83456.916.215.10.20539.5仅据20年较完整的年、月降水资料统计,金马河流域全年N 0.1mmN10m

13、m的天数达196.9日,占全年的53.95%,主要发生在10月翌年3月“冬半年”,此时段基本不会形成地表径流,因“冬半年”地温也在7.616 C左右, 降水只可满足裸地吸收,从而致使全流域频于冬干春旱状态。年内N25mm的天数为8.0日,主要发生在6、7、8三月,可逐渐形成地表 径流;N50mm的天数2.6日,主要发生在7、8两月,可形成较大地表径流; N100mm的天数0.6日,主要发生在6月8月,可形成不同量级的瞬时洪水, 一般多在3小时左右。(3) 蒸发量分析从气象要素特征值可知,仁寿县气候条件中的某些要素条件本来相对较好, 但因年均蒸发能力(1285.8mm)为年均降水量(905.0m

14、m)的1.42倍,以及年 内降水时空分配严重不均,再加之地温较高(年均地温为 20.1 C、夏季可达 67.7C),在陆地蒸发能力及汽化蒸腾的持续作用下,必然造成水因子严重失调, 表现为陆面干燥,水面蒸发剧烈,致使光热资源变成致旱因素。这有盆地丘陵区 众多小型蓄水工程与农田同步干涸为证,民谚称之为“白天装太阳、晚上装月亮”。 上述情势对于工程区集水面积甚小,下垫面产流条件及涵养条件且又不佳的情况 而言,显得更为严峻。2.4径流分析计算(1)北斗站年、月平均流量统计分析北斗水文站始建于1958年,位于球溪河下游北斗镇先锋村,属省管水文站, 径流资料可靠。根据仁寿县水务局提供的26年(198520

15、10年)系列资料分析, 由于北斗站控制流域面积(1856km2)占球溪河流域面积(2482km2)的74.8%, 这对于上游各级支流(尤其是小支流)的控制作用相对较差。金马河为球溪河的 4级支流,其流域面积(43.7km2)仅占北斗站控制面积的2.35%;高滩水库坝段 集水面积只有15.5km2,仅占北斗站的0.84%,趋于点、面关系,而面上的单位 面积降水量与产水量并不是平均值。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对北斗站的径流资料则 不能按“比拟法”之类的方法移用。北斗站径流量测验情况见本章附表2;简明 情况见表2.4-1:表2.4-1球溪河北斗站2010年及其它特征年型月均及洪峰流量简明汇总表单位:m3/sX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 月洪峰流量发生月日20105.286.638.3910.625.233.289.511268.714.610.36.37808月3日多年年均3.273.717.7510.519.836.449.1466.05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