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68086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学校的大力号召和支持课堂改革的环境下,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发展,因此提出新的学习实验方案已刻不容缓。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初中教学中,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往往是学校、家长、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之一。新课程实施已有几年多时间了,但是对课程进行研究的思想还不成熟,特别是我们农村初中教师对课程的实施还处于迷盲状态。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陈旧传统的教学思想还束缚着教师的头脑,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满堂灌”、“题海战术”,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出现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恶性循环,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应有的训练和发展,教学质量无法

2、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领导和教研员的指导下,提出了“学、探、议、练”的具体探究式学习方法,让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有了更明硧的方向,使“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不再发生,培养学生建构性学习的能力。为此,我们提出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验方案课题实验研究。二、课题的界定在研究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显然是不适合教育规律与行为主义者相反,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不是环境引起个体的行为反应,而是个体作用于环境。环境只是提供潜在的刺激,而这些刺激能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则取决于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因此

3、,原有认知结构始终是影响当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 “学、探、议、练”是构建新课程下的研究式课堂教学结构的四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以最优化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三、研究目标1、教师发展目标:让教师由单纯的教书匠转变成研究性的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合作者、指导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而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首先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以学生为中心,在

4、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数学课这种教学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学习,积极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学习环境,使教学中心由教师变为学生,教学形式由灌输变为主动建构,应该说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本课题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努力探索数学课的教学设计和一般操作问题,摸索出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突出学生主体、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学生独立学习的新型的教学形式。2、学生发展目标: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提出自己独

5、特的见解,实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能力和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同时具有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积极主动的建构活动,通过体验牢固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养成用数学的习惯,能够克服学习数学而不用数学的弊端学生拥有自己的问题领域,可以设计他自己的问题。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整合的、结构化的、灵活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学生对新知识是深层的理解。在问题解决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并查阅有关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分析、综合、推论,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学生参与确定探究目标,依靠本组成员进行自

6、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改变过去学生依靠教师的学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将更为充分。教师要先保留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而教师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并洞察他们的想法的由来,引导学生看到与其观点相矛盾的观点和事实,或者组织持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讨论,或者从学习者的见解出发进一步进行提炼和概括。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将会进行更充分的沟通和合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游戏、辩论等形式,教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四、研究原则及研究依据1、理论联系实际

7、原则在教学中,从“讲授知识”的权威模式向以“研究性学习”模式转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在数学教学上既重视数学内容形式化、抽象化的一面,又要重视数学发现、数学创造过程中具体化、经验化的一面,而后者对于数学基础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大多数小学生学习数学轻而易举,主要是因为数数和加、减、乘、除等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息息相关,学生可以从生活中获得经验。而进入初中后,随着知识的加深,代数、几何的出现,学生的已有经验显得明显缺乏,从而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困难。因此,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

8、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数学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2、学生的自主学习原则一方面,学生的地位或身份首先是教学的对象,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是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能动性,所以说,学生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去解决。总的一句话,学生由过去的学习的被动者,变成学习的主动者,自主参与,富有挑战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地让学生进行探索

9、、猜想,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数学实验教学不是直接将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是根据数学思想发展脉络,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实验手段,设计系列问题,增加辅助环节,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给出证明,从而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3、实效性原则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是不是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无效率。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

10、的教学。也就是说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使用上,能影响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进步,不仅仅是学生学和教师教分配的时间占多少的问题,这只是表面的现象,实质在于使学生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所需的时间。4可操作性原则在目前形势下,数学教学往往过分强调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和形式化的结果,而对数学发现过程的展示和数学直观性的背景注意较少,从而给学生数学学习带来困难,导致学生越来越害怕学习数学,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会使严谨单调、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活跃丰富、轻松有趣起来,学生可以动手做、画、量,可以用眼观察、比较,可以互相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运用计算器、电脑研究问题,可以走出

11、课堂,走进生活实际,从而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人类有意义的一种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可发展性原则在教学中的使用和教师由此开展的研究,目的是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最终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发展。这二者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努力推进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五、研究方法:在研究性课题探讨过程中,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和实验研究结合的方法,文献法,调查法及总结法等。1、行动研究法:行

12、动研究法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四个环节。计划是做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环节,我们先成立课题小组,加强理论学习,形成对课题初步的认识,然后综合有关理论和方法,作出课题研究的第一步计划。行动是第二个环节,即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就课题实际来说,使用是第三个环节,教师上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的知识,培养能力,成长为现代教学环境下的学习人才。反思是第四环节,对过程中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上课过程和结果,然后对这些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调整下一步行动计划和工作构想。根据行动研究法,我们将课题研究分为七个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方案

13、、收集有关资料、考验假设并检查某项实验措施的有效性、依据措施的有效状况修正原计划、进入下一轮更高层次的研究。行动研究的过程我们将考虑如下问题:问题的界定是否明确?概念的操作内容是否清楚?研究计划是否周详?研究者是否按计划执行?资料汇集与记录是否详细?2、文献法:文献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在文献法的指导下,我们将查阅书面文献资料,包括期刊,杂志,其他兄弟学校的研究成果;我们将查阅网上资料,包括期刊网,各种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网站,比如教育资源库,教育在线等等;我们还将利用学校电教室等丰富我们的上课过程,实现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完善研究过程。3、调查法:调查法也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学生提供规律性的知识。4.注重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主要借鉴先进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