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句型转换的规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6673530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住句型转换的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抓住句型转换的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抓住句型转换的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抓住句型转换的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住句型转换的规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抓住句型转换的规律彭丽【摘要】:陈述句与反问句两种句型的转换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是一个训练重点,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数都只是以单纯的理解为主,忽视了其中的一些规律,在对两种句型进行转换时,通过类似数学公式的形式直接体现出来,教学效果会更好。【关键词】:反问句 陈述句 规律 公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句子句型的转换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知识点,因为它在考试中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因此,不管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在大多数时候,句型的转换运用都是建立在学生对句子意思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忽视了当学生不理解句意的时候该怎么实现句型的正确转换。我认为,语文学习虽然不像数学学习那样有着固

2、定的规律,但仍然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句型的转换也不例外。 一 、句子的定义和特点 既然我们要探讨举行间的转换,不得不对句子进行一个合理的分类,如果以句子的常见性或使用率来分类,我认为句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陈述句1。即直接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直接描述的一种句子。这种句子在书写时多以句号为结束。这类句子是语言文本中最多的一种句型。 2、疑问句2。是按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一个类,它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疑问语气。疑问句是问一些事情的。所以以问号作为符号。 3、反问句3。它属于疑问句四种当中的一种,就是明知故问,一般由陈述句改变而来,句子中充满了说话人的充沛强烈的感情,或表

3、示肯定或表示否定,且只问不答。当然,句子类型远不止以上几种,分类方法不同,本文中,只对小学阶段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进行论述。 二、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特点和分类 陈述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表肯定的陈述句,句子里包含着肯定词(如会、能、是、可以等)的句子。比如,(1)他是一个执着的人。(2)他是我的朋友。第二种是表示否定的陈述句,句子里包含着否定词(如不会、不能、不是、不可以等)的句子。比如,(1)你不能违反纪律。(2)你不会这样做。反问句同样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肯定的反问句,这类句子里含有表定的词。比如(1)他怎能这样做呢?(2)难道他一个人能完成这件事?第二种是表示否定的反问句,这类句子包含的

4、是表否定的词。比如,(1)难道他不能参加这次活动?(2)你怎么不能变得更优秀呢?当我们知道了两种句子的类型之后,我们可以更轻易的知道这两种句子的转换规律:肯定的反问句只能改为否定的陈述句;否定的反问句只能改为肯定的陈述句。反之,肯定的陈述句只能与否定的反问句互换,否定的陈述句也只能与肯定的反问句互换。三、将规律转换为公式虽然陈述句与反问句转换的规律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我们在教学时往往没有利用这样的规律,仍然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后单一的讲解,这样的讲解显得空洞,没有说服力。例如,有这样两个句子需要转换为陈述句:(1)工程师和工人们保护了橡树,难道不是有着一颗高尚的心吗?(2)你这样就妥协了,难道不觉

5、得遗憾?第一个句子意思简单学生很快就知道应改为“工程师和工人们保护了橡树,是有着一颗高尚的心。”但是第二个句子很多人却出现了错误,最后分析原因,原来是他们对句子中“妥协”、“遗憾”的意思和词性都不了解。当然,这样因读不懂句子意思而造成的错误还有不少。如果能把这两种规律渗透到教学讲解中,即使在有时候不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准确无误。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发现规律呢?以以下几组句子的转换为例:例一:他是一个勤学奋进的人。难道他不是一个勤学奋进的人吗?例二:他为了革命事业能献出自己的一切。难道他为了革命事业不能献出自己的一切吗?例三:你这样的行为,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呢?你这样的行为,不能

6、成为一名优秀少先队员。例四:难道他不应该这样努力学习?他应该努力学习。 以上句子中有反问句与肯定句几种句型间的转换,但我们在教学中其实可以把这种转换的规律以四个公式的形式直接的体现出来。 第一种情况:反问句变陈述句肯定的反问句 反问语气词 + 否定词 + 句号 = 否定的陈述句否定的反问句 反问语气词 + 肯定词 + 句号 = 肯定的陈述句 第二种情况: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肯定的陈述句 + 反问语气词 + 否定词 + 问号 = 否定的反问句否定的陈述句 + 反问语气词 + 肯定词 + 问号 = 否定的反问句在用这四个公式讲解这两种句型的转换时,反问语气词,肯定词,否定词,要的概念和特点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学中,学生熟悉了规律,在转换这两种句型时就能得心应手,甚至能运用公式检验转换之后的句子是否正确。参考文献 1 邢福义. 汉语语法三百问 商务印书馆, 2002 2 邢福义. 汉语语法三百问 商务印书馆, 2002 3 殷树林.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