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村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6667116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农村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东省农村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广东省农村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广东省农村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广东省农村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农村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农村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广东省农村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二一一年九月“十二五”期间是广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精神,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各项战略部署,建设创新广东、低碳广东与幸福广东的重要阶段。为全面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支撑,特制订本规划。一、现状与需求 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现代前沿技术发展迅猛,新的农业变革全球展开。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转基因技术或分子标记辅

2、助育种技术日益成熟,应用生物技术获得高产、优质、抗逆的作物和畜禽水产新品种,不仅保障了全球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产和高产,也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途径;水稻等重要的农业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标志着全球农业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功能基因组的时代;动物胚胎工程技术和体细胞克隆技术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体细胞克隆动物产业化技术体系;农业生物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成为世界各国占领种业市场的科技制高点,国际上以动植物的重要遗传资源为基础,以基因为核心的“基因主权”争夺战日趋激烈;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中农业专家系统构造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大规模、多领域的应用

3、,是利用知识工程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突破口,缩小数字鸿沟、依靠信息技术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成为各国的优先选择,一场由现代前沿技术引领的农业变革正在全球展开。农业产业形态发生深刻变化,新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与科技关系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科学技术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全球化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目前,世界范围内正在孕育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成为各国现代农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低碳服装、节能材料、生物质能源、环境保护等与人们生活与低碳经济息息相关的热点都可以拓展为新形态的现代农业。这将进一

4、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科技必将成为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支撑。为此,各国纷纷大幅增加科研投入,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大力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许多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实力和科技、人才优势,千方百计地谋取发展中国家的各种资源、争夺或占据世界市场,并保持其战略优势,发展中国家具有局部科技优势的领域“全线”收购,实行垄断性遏制的政策。同时千方百计地以优厚的报酬、优越的科研条件吸引并争夺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人才,在这场没有国界的人才争夺战中,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劣势。食品安全倍受重视,新的绿色革命悄然兴起。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每个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问题,关注食品安全,

5、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目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美国花生酱沙门氏菌污染事件、爱尔兰猪肉污染事件、日本“水银大米”事件以及我国的毒小龙虾、毒饺子、毒豇豆以及三聚氰胺事件等,波及面广,不仅事关消费者的健康,而且影响了国际贸易。氯霉素、孔雀石绿使我国动物源食品损失数百亿元,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检测项目从100多项增加到600多项,食品安全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倍受重视。为了实现食品安全保障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的战略转变,各国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快速检测技术、溯源预警技术、安全控制技术的突破,围绕农产品与食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关键环节,推进绿色生产,已经成为各国农业科

6、技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的主战场。产地环境、安全投入品、病虫害生态控制、绿色包装、安全加工、溯源等技术已成为新的农业绿色革命的热点。农业发展嵌入城乡统筹,新的科技转型扑面而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业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与激烈变革相并存的城乡统筹新阶段,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也成为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之一。农业科技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加注重对产业的直接支撑,更加注重产业需求导向,更加注重联合协作、更加注重资源共享;更加强调支持方式的持续与稳定,更加强调劳动力转移与素质提高。重点围绕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工农一体化产业技术创新、统筹农村和民生科技发展、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投融资体

7、系、城乡一体化的科技管理等工作,创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推进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进城乡统筹科技示范工程;整合科技资源,推进农业设施化、高效化、清洁化,农村信息化、节能化、生态化,农民新型化、富裕化、文明化的城乡统筹科技社区建设;推广节能技术、农村信息化技术、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推进城乡统筹科技惠民工程,形成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实现农业科技重大转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广东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随着农业科技进步,我省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农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442.8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010.27亿元, 2009

8、年比2008年同比增长4.9%。2009年,广东省农林牧渔总产值达3338亿元,在全国排列第六位,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06.93元,比上年增长7.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7%;粮食总产量1314.50万吨,增长5.7%,肉类、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品、食糖等产量排名均在全国前列。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有力支撑了现代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我省在植物资源收集鉴评、森林生态系统演变、动植物品种选育、畜禽水产健康高效养殖、重大动物的疫病防控、土壤水肥调控、特色农产品保鲜加工、食物安全检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26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个;国家自然科学二

9、等奖23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上述成就有力支撑了现代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有251家,产品542个;有机农产品企业43家,有机农产品355个,总产量258万吨,监测面积80万亩;绿色食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出口保持稳定,去年国内销售总额61.8亿元,出口额5856万美元。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完善显著提升了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完善的创新平台是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截止2009年,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1个;涉农学科中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科技创新平台位居全国前

10、列,农业科研机构综合实力排名位居全国前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广东省有3位首席科学家、45个科学家岗位和36个综合试验站站长,岗位数量居全国前列,广东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另外,广东省农业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的动力作用得到普遍重视。广东温氏集团建立了研究院,105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了技术创新中心,企业作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日益显著,有力地提高了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服务能力的拓展与升级有效促进了区域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建设了26个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和7个广东省现代农业科技强县示范点,启动建设了64个城镇化技

11、术集成应用试点和73个以行政村为单位的新农村科技示范点,在20个市建立了105个农业专业镇,覆盖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和珠江三角洲;建设了广东广西水产和林产化工、广东省果品2条国家级星火产业带,以及花卉、水果、茶叶、蚕桑、水稻、畜牧等20条省级特色星火产业带,带动600多家企业投入3亿多元,启动技术攻关项目236项,推广相关产业适用技术120项,推动产业带内83家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共建了10个省属信息资源直通车专列,启动实施动植物医院,组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专家团;联合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完成了首批5000名农村科技特派员及其工作站的认定,提供各类先进实用技术、管理经验、

12、市场信息、农产品流通等方面服务。“十一五”期间,以星火计划为支撑,农村科技特派员为纽带,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和农业科技专项为依托,多方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了农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全方位促进了我省新农村建设科技服务能力的拓展与升级,有力地支撑了区域性特色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广东农业科技发展挑战与需求。“十二五”我省面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争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排头兵的重任,农业科技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面临新的挑战:科技创新机制欠完善,亟需进一步健全创新体系。一是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有效联动机制尚不完善。

13、大量的成果仍不能及时应用到生产中,农业常规应用技术升级慢、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难以满足市场快速发展需求。二是尚未形成农业科技长期稳定投入机制。农业科技投入总量不足,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严重不足,未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直接影响到了农业科研创新活力。三是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平衡。迫切需要进一步集成科技资源,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高新技术欠储备,亟需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我省对农业领域基础研究重视程度不足,力量相对薄弱,研究手段不够,导致基础研究重大发现缺乏,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后劲缺乏;对农业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农业新材料技术和农业信息

14、技术等高新技术研究投入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储备不够,严重影响我省农业高新技术研究的水平和支撑生物质能源、新材料、安全农业投入品研发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的能力,导致产业化技术相对滞后。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力度,提升研究与开发水平,为生物育种、生物质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新兴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产业关键技术欠突破,亟需进一步加强协同攻关。我省是农业大省,2009年广东省农林牧渔总产值在全国排列第六位,肉类、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品、食糖等产量排名均在全国前列。但粮食自给率偏低,重大动植物疫病时有发生,健康高效种养技术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农

15、产品附加值偏低,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等问题,影响了广东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育种新技术、安全高效种养技术,生物制剂与生物质能源技术、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农业生态安全技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主要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农业装备技术、数字农业技术以及城镇化技术缺乏突破,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多部门、多层次、多方位组成产业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团队,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支撑产业健康发展。科技创新人才欠丰富,亟需进一步加快培养速度。我省有一支数量比较庞大、学科比较齐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但基础研究和高层次领军人才相对不足,全省农业类院士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十分缺乏;农业科

16、技人才主要聚集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粤北、粤东和粤西人才比例偏小,区域分布不合理,从高级人才来看,这种集中趋势更为明显;拥有博士和硕士学历的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主要分布在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78.7%),而处于农业经济发展主战场的农业企业、农技推广、服务机构,高层次创新人才严重匮乏。迫切需要以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目标,进一步集中科技资源,加大培养力度,在数量和质量上使我省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于“十二五”期末位居全国前列。科技成果转化欠效率,亟需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我省每年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不少,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也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我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科技服务能力有限。全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建设尚在不断完善之中,推广人员数量少、素质较低;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总体上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难以满足农业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