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与训练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663360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与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与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与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与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与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与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与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与训练陈贵菊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写作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倡导学生放开手脚,自由表达,努力做到求真、求实。但提到作文,一些学生往往唉声叹气,一脸无奈,不会写,不爱写,即使写了也是言不由衷,滥抒情,或者虚编乱造,千篇一律,众口一词,缺少创意和个性,小学生习作“失真”现象一直无法杜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还作文教学一个“真”字,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背景下让小学生习作真正回归童真童挚,使学生写真文、做真人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热

2、切关注的问题。那么首先要分析造成这种“失真”现象的原因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最终形成做真人、写真文的习惯。一、造成小学生习作“失真”的原因(1)习作教学模式古板,束缚学生思维新课程教学下小学生习作教学中仍存在着限制习作字数,体裁,结构,范围,教师列提纲等现象,习作教学过程程序化,习作难度偏大,使学生望而生畏,打击了学生表情达意的激情更不用说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教师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所以学生的要求都一致,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意志,无话可说也要凑话,瞎编乱套,假话套话自然就出现在本只有真情真语的习作中。(2)生活体验单调,不善于观察发现,习作素材匮乏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

3、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流个不歇。”心中有积蓄,自然要行文。这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这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小学生在校时间长,与外界的接触少,若要求学生写一篇参观作文,学生去过的地方屈指可数,想写却没有素材,必然出现子虚乌有的胡编乱造。 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部大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很多学生生活在其中却“身在宝中不知宝”,对身边的人、事、物不加留意,没有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便搜肠刮肚,作文难免空话、大话、套话连篇了。(3)教师不善于鼓励,缺乏大胆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宽松氛围习作是表现自我,抒发心灵体验的行为,生活带给每个人的感觉是不同

4、的,即使是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也感受各异。在小学习作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成人的思维方式代替孩子的体验,没有用智慧的眼睛发现孩子的心灵感悟,一次次地错失了鼓励说真话的契机;另外对一些孩子内心比较隐秘的想法的倾诉视而不见,使学生失去写真话表真情的欲望与勇气,给学生予只能写套话的暗示。二、如何让小学生的习作说真话,吐真情真实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文章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因此,在习作中说真话,抒真情才能令读者感动。针对小学生习作“失真”现象的原因分析,具体结合作文指导凝视自己的教学体会,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在习

5、作上求真求实。(1) 减少束缚,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在低年级的写作目标上特别强调“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学生想写、乐写、敢写。就能克服对习作的厌倦心理。在凝视自己的教学中,我选择了最贴近学生自己的课题,每个人讲起自己来都会没完没了,都会给他人讲自己觉得最开心、最痛苦、最有意义,甚至一件别人看起来似乎很无聊的事,这些都逃不过一个“真”字。在说过之后,自己选择最喜欢写的一或两件事,自定中心,自拟题目,毫无拘束地吐露自己的心声。首先应该提倡的是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学生开始写作时,不要用过多的条条框框、清规

6、戒律束缚他们,消除一切学生习作的心理障碍,是他们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为什么有些学生一写作文就犯难,很大原因就是我们给他们的题目太大太空洞,使学生产生了难以下手的畏惧感。老师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命题,题目常常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心理特点,面对自己不喜欢写的题目,学生只好生编硬凑,写作的乐趣当然就无从感受,作文假大空的现象便由此而产生。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承认个体差异。同一件事,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体验与感悟,有不同的兴趣点,因此他们会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入手,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会各不相同。就如在我的凝视自己

7、教学课堂中,我极力鼓励学生写出不同的自己,“老师喜欢有个性的你们,哪怕是有点坏坏的自己,只要是你自己,你都可以让大家认识到,大家都喜欢和真心的人交朋友。这样,让学生自主拟题,学生会有多个侧面的考虑,也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同时,教师不能过高地重视作文内容的思想性,要明确什么才是小学生作文的“思想性”,不要把成人写作的思想性硬套到小学生身上。实际上,文章的意义远远不是我们所常常谈的那些。著名作家王旭锋说得好:“儿童们写的东西,就是天使说的话。孩子们说得不太好是正常的,说自己的话才是最重要的。”小学生在生活中的情感律动,生活体验,也许不是很强的社会性音符,但同样能引起人们真、善、美感觉的共鸣,

8、这就是有意义的。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心灵以充分的自由,才能让学生在习作中展示独一无二的“自我”,用童心童言去写童趣童真,才能找回儿童习作应有的本色。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多用肯定和鼓励的方法,支持学生写自己所想,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多组织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书面表达的乐趣,体验到习作成功的自信和喜悦。有了写作的兴趣和信心,才能激发灵感,才有动力写出好作文来。在凝视自己的作文指导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展示自己,哪怕是缺点,同时举出一些暴露自己的范例作文,让学生意识到只要是真实的自己,都可以写,缺点也可以从最真挚的笔端流泻出来,人人都会犯错,真实的自我人人都可以接受。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求真的重

9、要性,真就是美,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一定要求学生的习作有多高的立意,多深的思想性,杜绝把学生的真实感情来个思想高度大提神升,教会学生作假。(2) 走进生活,表达生活中的真实感受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抒发出这是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是习作说真话、吐真情的基础。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生活在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的环境中,自己和同学、老师、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经常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这些内容是亲身经历或听闻的,有自己的感受,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教师要有一双智慧的眼,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

10、的亮点,同时引导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的小学生逐步具备一双慧眼,捕捉生活,感受生活,这样依据生活写出的作文就会真实生动。只要用心观察,不断发现,不断积累,作文就有写不完的内容,还用编吗?善于发现生活,生活中一件琐碎的事往往会成为习作的一个大亮点,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有自己的感受,习作就是重现生活中真实的我的记录,写作时有把生活象放录象一样重现的冲动,那么一篇求真求实的文章自然水到渠成。在我的作文指导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一生写出的习作调皮的我,写到“一次有客人来家了,我看到爸爸妈妈和客人聊得非常开心,入神,都把我给忘记了,我于是灵机一动,想出了个坏点子,把客人的皮鞋给藏起来,然后躲到房里不出来了

11、,”正是这些熟悉的生活,使学生真正感受生活,写出的文字就真实生动,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眼前一亮,看到真实的儿童,苦笑不得。 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生活阅历为了让学生有更丰富的阅历,为抒发情感提供更多的依托,除了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熟悉的生活,还应鼓励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一些校内外的活动,尤其是一些动手动脑的制作活动,学生多种感官在活动中被同时调动,思维和情感都处在十分活跃的状态中,倾注了全部的情感,再是由于是自己的亲身参与,习作更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比如,春天,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有所发现;夏天,带领学生拥抱自然,感受夏天的丰富多彩;秋天,带

12、领学生走进田野,分享丰收的快乐;冬天,带领学生玩雪,得到放松身心的愉悦,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犹如,组织学生开展种植活动,参加公益活动,交流各种心得另外,游山玩水,参观名山古迹,博物馆,科技馆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有了学生自己的深刻感受一定会在小学生的笔下变成一篇篇色彩斑斓的习作,一篇篇充盈着学生真情的习作。(3) 轻松习作,流露真情心理学调查表明:百分之八十的学习困难与压力有关。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可能“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我们首先要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自然地流露真情实感。儿童涉世不深,话语难

13、免幼稚,这正是天真无邪、童真童趣的表现,老师不应急于用所谓“规范化”的语言来强行加以修正,而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土壤,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真诚真实自然表达自己“的观念。教师在展开一节习作课时完全可以避开正规传统的教学程序,走出居高临下布置学生习作的统领地位,教师以亲切的眼神去关注学生,以幽默的语言去激励学生,与学生交流,共鸣,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被信任被承认被理解,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乐其学,敢于发表见解。回忆头脑中积累的习作素材,在暗示、移情等心理作用下,伴随着情感,学生迸发出强烈的表达欲,水道渠成地把他们的见解、感受写出来。例如在此次习作时我首先以聊天的形式展开激发学生热情进而聊学生自己的

14、事情,爱好,亲人朋友,此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记忆的闸门被打开,情感的仓库源源不断地输出真挚的童真童趣。每个人都抛弃了平时课堂的障碍,真诚地敞开心扉,用笔诉说心曲。音乐、美术、演示等融入到课堂习作中,不仅可以为课堂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配上艺术的想象,让课堂充满情趣,回味无穷,真情流露。我播放了轻松愉悦的音乐,使学生在热闹宽松的环境中不再拘束。(4) 尊重差异,鼓励展现个性,发表独特感受尊重学生差异,使学生乐于表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体现在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最终发展的水平等方面,这是无可否认的。教师尊重、承认学生间的差异,须从学生的原有水平出发,设计不

15、同的目标层次组织习作教学。能力差的只要求把语句写通顺,篇幅不限,只要表达想说的就行;而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在语句,中心,取材立意上都应提出较高要求。尊重学生差异,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学生乐于写自己能写的,敢于写自己想写的,习作自然有血有肉了。在凝视自己教学中,我不断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不仅仅从自己的外貌特征着手,思维触角更深更广的学生也会通过自己的事情来更形象生动地体现自己。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写出独特感受生活带给每个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也感受各异。教师要正确地引导,鼓励学生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想说,尽情地展现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没有必要要求学生

16、把文章的思想立意修改到多高的高度。看过这样一篇学生习作我帮妈妈做的一件事,它走出了大部分学生写的“我真高兴能帮妈妈做事了”或“妈妈夸我长大了,我很高兴”,的结尾,写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真实感受。他先写妈妈让他去打酱油,他正在看书不愿意去。后来妈妈答应把剩下的钱给他买书,他才去了。买完酱油剩下好多钱,他心里乐了,有好多钱买书。在结尾写道:“这次打酱油,妈妈可亏了本,我却捡到个大便宜,下次有这样的好事我还去。”一个孩子真实的心理跃然纸上。在习作中说真话写自己的想法最可贵,教师一直鼓励学生以真感人,那么学生习作也不会再是千人一面了。作文是一门教人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学问,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求真、求实、求是小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现语文的一个重要特征人文性的有力措施,是潜移默化中叫学生做真人,做诚实的人的一个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