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6662023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 第一章 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速度加快及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流动及生活、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拥有了更多的物质享受和更大的独立空间的同时,实际上又面临了更为陌生的社会环境。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一旦抵挡不住丰富的物质诱惑,受到科技变革、文化背景冲击及人际冲突的影响,无法正常宣泄自我情感及表达自身诉求,极易导致神经紧*,催生心理精神障碍,中医学称之为情志病”。临床门诊上,此类患者已越来越多,有些辗转于各大中西医院数年之久,根本的精神心理问题却被长年误诊或忽视。中医典籍不乏对于情志病”的描述,中医内、外、妇、儿等科都非常强调情志致病作用。中医药学在治疗此

2、类病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治疗上,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的不良心境和情绪,缓解各种各样的躯体化症状,以及调节睡眠等方面不仅疗效突出,副作用极少,而且疗效较为持久。一、基本概念情志:情志是中医学对情绪的特有称谓,也是中医七情学说的核心概念。始于礼记,至元代一直独立使用,并不和用。说文解字解志”为意”。乔明琦提出情志定义:情志是人和高级动物共有的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复杂反应;它具有特有的情志体验情志表情和相应的生理和行为的变化;它发生在特定的情景之中,其表达方式与个体生理、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情绪:情绪常与情感同用,与人类生命中特定的主观需要和愿望相联系,曾统称为感情。情绪心理学:情绪是人或动物所

3、有的一种心理形式,不同于认识活动,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喜怒等感受),外部表现形式(如面部表情等)及独特的生理基础(皮层下等部位的特定活动)”。具体的说,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的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如高兴时人会喜形于色、愤怒时会怒目相向。情志病:情志有异,影响脏腑等气机和功能的正常运行,致人生病。情志致病萌芽于春秋,奠基至两汉,定型于宋金元,深化于明清时期。明名医*仲景于类经首列情志九气”,并首提情志病”之名。古代文献中,情志异常疾病命名主要涉及癫”狂”痈”郁”惊悸”脏躁”梅核气”及百合”等,而对情志异常疾病的临床症状描述则主要涉及*声”重言”妄言”妄闻”妄见”健忘”不欲闻人之声”

4、心神恍惚”等。而情志为病影响患者身心两面,相比一般疾病更为棘手,非药石可简单调之。二、常见情志病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观念冲突,增加了许多紧*因素和心理压力,不良情志刺激日益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以情志异常为主之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 通常认为,情志病包括以下几种,即:1.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癫、狂等; 2.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高血压病)等身心疾病; 3.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病等,大都有异常的情志表现,并且其病情也随其情绪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 或将情志病证分为典型情志病证、内科情志病证、外

5、科情志病证、妇科情志病证以及肿瘤科情志病证等几类,下面我们略做介绍。(一)典型情志病证 典型情志病证是指以情志刺激为主要诱因而产生的情志病证,其临床表现也以情志异常为主,如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悲观失望等。如现代临床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等多属于此类*畴。这种异常的情绪日久则导致躯体疾病,预后欠佳。历史上因心情郁闷而死者不乏其人,如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曾经富可敌国,当他一落千丈,倾家荡产时,便郁郁寡欢,3年后去世。(二)内科情志病证 内科杂病中,多数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异常。有调查资料显示在冠心病、糖尿病、风湿和类风湿病、关节炎中,分别有40%、39%、33%和42%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

6、碍。有的是由于疾病痛苦带给病人的情志异常;而有的是病人不了解病情,对疾病有恐惧感所产生的情志异常等。这种病人在治疗内科病的同时,针对病人的情志异常进行心理疏导,排解病人的担心和恐惧,将有助于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三)外科情志病证 外科手术中,也有部分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异常。各科手术,特别是大的手术,如心脏手术、脏器移植等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病人和家属都存在着一定的担忧焦虑心情。手术后,若手术平*利,病人心情可放松,情绪乐观,有利于疾病康复。若手术不顺利,病人的心情往往更加焦虑,此时应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四)妇科情志病证 不孕症、月经病等是妇科常见病,这些疾

7、病也大多影响病人的情绪。如不孕症,盼子心切的夫妇,若婚后喜得贵子,则心情愉悦;若婚后久盼无子后,则心情抑郁,四处求医。情绪的异常又常常影响女子排卵,不容易受孕。因此,在积极进行妇科检查和治疗的同时,还应劝导夫妇双方,首先保持心情舒畅,才有利于受孕。(五)肿瘤科情志病证由于医学界目前对恶性肿瘤尚无根治的措施和方法,肿瘤病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病患者,大多产生恐慌的感觉,情绪消沉,悲观失望。这样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如果开导病人使其情绪积极乐观,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则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第二章 情志病生理病理认识一、 生理基础(一)情志与脏腑中医学

8、认为情志与人体脏腑关系密切,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关系。人有复杂多样的心理活动,总结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即七情。七情与人体五脏相对应,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当七情在一定的*围和程度内变化,为人体自我所能控制调节时不会引起疾病,但是当情志活动异常且持久存在,刺激人体就会产生一系列疾病。七情内伤以损害脏腑为主要特征。中医认为不同的情志异常致病时各自影响不同的脏腑,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1. 喜是人们愿望达到或经历能引起愉快情绪事件的心理体验。喜是解除精神紧*状态、被人们期望的一种情绪。心在志为喜,喜出于心,

9、心主血脉,喜则血脉调和,气机顺畅,周身脏腑功能协调,则人感觉精神振奋,神清气爽,不但有益于健康,也有益于疾病的恢复,使人趋于年轻,所谓笑一笑,十年少”。生活经验证实长寿的人往往多是快乐开朗者。2.怒是愿望不能达到或经历一些不能被自我接受事件的强烈情绪体验。怒是逐步加深精神紧*状态,根据产生的强烈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小怒、大怒、暴怒等,临床主要将其分为郁怒、暴怒两类。 肝在志为怒,肝主疏泄,喜条达,因此一定程度的发怒有益于身心健康,持续时间短暂,程度较轻,很快能被自我调节控制,这样的发怒能宣泄紧*情绪,减缓面临的内在及外在的压力,具有自我保护的作用。但是事物均有两面性,素问上气通天论篇中有记载:大怒

10、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古人云多怒则百脉不定”。肝体阴而用阳,怒伤肝,大怒伤阴,使得阴血亏虚,肝阳上亢,出现气逆或出血等病证;郁怒伤肝,使得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还可影响脾脏、肺脏的功能,产生一系列病证,临床极为常见。3.忧(忧愁)是经历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或是担心*种不愿发生的事情出现而产生的不良的情绪体验。每个人都不愿意出现忧愁的事情,但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会经历忧愁的情绪。短时间、程度轻的忧悲情绪经过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消除,但是忧愁悲伤过度,长时间的消极情绪存在,超越了人体的耐受能力,就会产生疾病。 肺为相傅之官,在志为忧,主气司呼吸,喜肃降,而忧愁使气机闭塞,影响肺的功能

11、。灵枢本神云: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肺气不降,气机不畅,就会出现咳嗽、喘息、气促等病证。若肺气郁结,可出现津液不布,肺热叶焦,发为痪证。 4.思(思虑)是探求事源的心理过程,是精神集中地思考事情或问题的过程。因思产生各种情志活动,思是情感基础,也是情感活动的主流。 脾在志为思,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思则伤脾,思虑过度会影响到脾的功能,导致运化失常,可以出现脘腹胀满不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若长时间的思虑不能得到排解,心情疲惫,脾气不振,纳食不佳,则会使人消瘦、面色无华,进而发展出现虚劳等证,如脾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更会出现痞满、积聚、鼓胀等证。5.惊是指突然遇到*种意想之外的事情

12、时精神突然紧*的情感体验,如突然见到异物或听到巨响等,精神上猛然一振,心跳加快的一种体验。惊与恐常相伴,但惊程度轻,多由意外事物引起,而恐程度相对重,多由事先预感到的事物引起。肾在志为恐,惊恐伤肾。灵枢本神云:肾藏精,精舍志。”若肾精不足,影响气血,则心神不宁,易受惊吓,多惶恐不安,坐卧不宁。倘若受到严重惊吓或时间较长,精神总处于紧*状态,则耗气伤精,损及肾脏,可导致腰酸腿软,二便异常。(二)情志与气血 情志一方面影响气血的生成,另一方面影响着气血的运行。情志与气 气的运行指气的升降出人运动,协调平衡,气机调畅,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情志异常可影响气的运行,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六微旨

13、大论篇云:故无不出人,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情志异常导致气机失调。气机失调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情志对气机的影响是不同的。素问举痛论篇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气机失调是情志致病的本质。1.怒则气上气上是指气逆,即气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剧烈的生气愤怒使得气向上冲涌,所谓怒发冲冠,则会出现头晕、头痛、呢逆、喘促,甚至昏厥、卒中等病证。2.喜则气缓气缓是指气运和缓。适宜的欢乐喜悦可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放松,有益健康。但是如果无节制狂喜,气运过度弛缓,会使人心神浮越,神不内守,出现精神异常,嬉笑无常,或狂笑或傻笑。3

14、.悲则气消气消是指气被消耗,长时间的过度悲伤使人精神不振,心情沮丧,意志消沉,耗气伤神。悲伤伤及肺气,不但影响气的生成,而且肺气消耗,出现气短乏力,语声低微等病证。4.恐则气下气下指气陷,气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由于害怕恐惧,精神紧*,气运失调,如素问举痛论篇云: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过度恐惧导致气运不固,精气下陷,出现头沉、二便失禁等病证。5.惊则气乱气乱是指气的运行杂乱,突然出现的事物由于在意料之外,在人毫无防*的情况下引起惊吓,若程度严重可使人心神慌乱,坐卧不安,出现心悸怔忡、痴呆、癫狂等病证。6. 思则气结 气结也可称为气郁,是指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

15、严重时可产生气闭。长期思考问题,精神集中,可使气机阻滞,运行失常,影响脾胃功能,出现纳差、脘腹胀满等病证。情志与血血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之间的协调平衡,同时依赖于脏腑功能的协调平衡。1. 生气郁怒,则气郁化火,耗伤阴血。若遇暴怒,气逆于上,血随气涌,出现吐血、卒中出血,直接导致阴血丢失。2.喜乐无常,会使气运涣散,心神浮越,阴血暗耗。3.悲忧过度,伤及肺胜,肺不能宣发和朝会百脉,且忧悲消耗精气,可导致血行不利,精血亏耗。4.惊慌恐惧都可使气机失调,影响血运。5.过度思虑可使脾胃运化不力,气不足则无以推动血行,出现血癖等病证。二、 病理特点 情志疾病不同于其他疾病,情志异常所导致的疾病具有其特有的表现及规律。正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篇云: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外邪侵袭人体,从皮肤及口鼻而入,初期可见表证,而七情内伤,直中脏腑,影响相应的脏腑功能,致使脏腑气机逆乱,引起气血失调,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一)广泛性、多样性 七情是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情志的变化伴随着相应脏腑的气血、外在形体、精神等方面的变化。灵枢本神云: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